多年來,在上級婦聯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 *婦聯因地制宜,大膽實踐,樹立社區維權理念,確立與時俱進、優質服務的工作思路,從調查研究的角度提高婦女素質,促進婦女參政議政,建立社會化維權機制,動員全社會力量,從小事做起,規劃組織社區。在全市率先成立“婦女兒童維權中心”,專門受理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案件,直接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率先成立由女律師組成的“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誌願者”隊伍;
率先在社區成立由退休的法律、醫療、教育、社會工作者組成的“家庭義工”團隊;
率先建立由全國人大女代表、CPPCC委員、黨代表、婦代會代表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各盡所能為婦女兒童服務;
率先在街道婦聯設立法律維權誌願者接待制度,誌願者義務接待來訪人員,跟蹤服務;
率先建立家暴投訴站,使案件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
帶頭把維權的重點放在關心外來女工的生殖健康和生理健康上,引導她們學會自我保護...先後被評為黑龍江省先進婦聯組織、哈爾濱市“不讓毒品進我家”先進集體、區婦聯三八紅旗集體。今年榮獲黑龍江省婦女法制宣傳教育示範點的光榮稱號。我們的方法是:
壹是調研先行,科學定位,從熱點問題上加強社區維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擴大,城市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各個方面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政府和各職能部門都把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社區。街道婦聯的使命是“滿足居民生活需求,為家庭開展細胞工程,化解家庭矛盾,為破碎家庭開展以二次環繞為內容的溫暖工程”。按照上級指示和街道黨工委落實,圍繞中心工作加大調研力度,積極探索如何在黨政急、婦聯能做、婦女需的交匯點參與社區工作,加強社區維權。在調研的基礎上,確立了社區維權的工作思路:與時俱進,提供優質服務,從熱點問題出發。
首先,建立聯系制度,加強與基層的聯系,傾聽女性的聲音。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發揮街道骨幹婦女的作用,在10個社區建立了聯系制度,都有自己的社區聯系點和調研任務。辦公室班子女成員與婦聯主席壹起,帶頭深入社區,與不同年齡、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婦女交談,交朋友,了解她們的疾苦和需求。
其次,對與社區居民密切相關的維權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我們發現,婚戀、家庭暴力、扶貧、就業、生殖健康等問題是社區維權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先後開展了“猶大地區家庭暴力調查”、“失業下崗女工生活狀況調查”、“婚姻家庭狀況調查”、“猶大地區貧困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外來女工生殖健康調查”等專題調查。通過調研,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積極向各工委、辦和上級婦聯提出意見和建議。2004年以來,通過街道婦聯的不懈努力,全區婦女的就業、參政、扶貧、反家庭暴力等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今年,我們對流動女工的生殖健康進行了調查,發現生殖健康已經成為影響女工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女性患生殖道感染,如果不及時治療,不僅影響自身健康,還會影響下壹代,直接關系到家庭和社會的穩定,關系到壹個民族的興旺。為此,我們壹方面聯合市婦聯聘請市婦幼保健院、區衛生辦的專業醫生,在女工集中的松山社區舉辦“婦女身體健康與保護”專題講座和“女工與法律同行”宣傳咨詢活動。
另壹方面,在區婦聯的協調下,我們還為300多名婦女進行了免費的b超和婦科檢查,受到了廣大婦女及其家庭的好評,維護了家庭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
二、統籌規劃、優質服務,走出了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社區維權新路子。
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各具特色的社區維權活動。從優化社區維權環境入手,精心策劃了壹系列既有針對性又受社區姐妹歡迎的活動。以“美德在我家”為載體,開展“關愛千人,真誠奉獻社區”活動。社區普遍建立“兩室三會”,開展環保、法律等五方面知識進家庭活動,設立社區維權服務點和維權信箱,在社區警務室增設家暴維權站。各社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婦女需求,積極探索服務社區和婦女的方式。紅河社區從接送孩子、介紹小時工租房等項目入手,組織骨幹幫扶婦女扶貧;
鐵四社區公示了免費服務和有償服務的內容;
遼河、紅坪社區建立了下崗女工檔案,完善了各項制度,規範了服務收費...婦聯在群眾中的威信越來越高,社區婦聯很難找,逐漸成為群眾的知識,吸引了壹批家庭誌願者。
因地制宜,建立不同形式的社區維權陣地。早在2004年,紅坪社區就率先成立了社區維權站。他們在辦公室留出壹角作為維權室,專門申請了電話,購買了辦公用品,還聘請了熱心的家庭誌願者,解答房產糾紛、消費者權益、繼承、社保等問題。社區遇到的。
利用這壹陣地組織“社區論壇”,為妳我他討論“家暴”社區維權等壹系列問題,引發社區的深度思考。2005年,松山社區開設了姐妹悄悄話咨詢室,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緩解了都市人的心理壓力,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去年,耳語姐妹擴大了服務內容,並開展了“手拉手”聯誼活動,以連接城市中的大齡單身男女。在紅坪、松山社區婦聯的示範作用下,鐵四社區設立了“快樂之家”,倡導快樂生活、快樂學習。
寶達社區設立了“姐妹站”;
洪南社區成立車站代理...這些組織和職位使10個社區的婦女能夠在家門口解決問題,這使得大轄區的婦女向政府和市婦聯的請願率為零。
依托社會力量,建立社區誌願者隊伍,逐步形成了社區維權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新局面。僅僅依靠女幹部的力量開展社區維權工作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我們團結了壹批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的誌願者。接待來訪來電,處理信訪,有退休律師,心理學老師;
與律師舉行社區座談會,解答群眾疑問;
辦壹個維權宣傳欄和窗口,有書法藝術工作者幫忙寫寫畫畫;
組織文藝活動,文藝工作者建言獻策;
社區圖書館和活動室由誌願者管理...法律工作者侯冬梅是他們中的中堅力量。三年多來,他們受理了20多起案件,接受了60多次法律咨詢,還義務管理社區圖書館,收集報刊上的維權內容,分門別類整理成7篇報道。有壹次,壹個70歲老太太的女兒被女婿騙走了積蓄,絕望到想死。侯冬梅利用自己豐富的法律知識,為老人分析案情,並自願做他們的代理人。事情解決後,老人壹定要給侯冬梅磕頭致謝。他們的專業精神和熱情使數百個家庭獲得了法律援助,許多貧困婦女得到了實際援助。
第三,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婦女素質,推動社區維權進入新境界。
多年的工作實踐也使我們認識到,婦女素質的提高和四自精神的普及對維權工作的重要意義。我們倡導教育強身健體,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增強婦女的“四自”精神,培養婦女運用現代社會信息和資源的能力,積極幫助婦女提高素質,從而提高婦女受益率和婦聯維權的社會影響力。
建立女子學校,為婦女提供優質教育。2065438+2009年,街道婦聯建立了“婦女素質學校”,免費為婦女舉辦各種知識講座,送進社區,引導廣大婦女學法、懂法、用法,依法維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這些沒有圍墻的學校以其公益性、社會性、開放性、靈活性和有效性贏得了廣大女性的信任,被譽為“成年女性的希望工程”。現在這種以優質學校為基礎的系統正規的教育,不僅有助於提高女性素質,還有助於解決情感、心理、權益、進步、發展等問題。女性維權工作由被動變為主動,很多矛盾會由女性自己解決在萌芽狀態。維權工作正在羅湖進入壹個新境界。
策劃獨特的主題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女性素質。2005年,街道婦聯開展“五型家庭”行動,通過各種講座、演講、競賽等活動,引導婦女自強不息、努力創業、熱愛學習、科學育兒、誠信守法、熱心公益環保,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打造走廊文化,讓社區女權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得到教育。樓道文化是居民宣傳黨的政策,弘揚社會文明,弘揚民族精神,引導居民自覺抵制不正之風,同時傳遞各種信息,發布時事公告的簡便有效的途徑。松山社區從圖書館、書畫室等活動集中的樓道開始,到現在已經蔓延到整個社區。每個走廊張貼了20個左右簡潔生動的宣傳欄,多次被評為市級綠色走廊,接待了世界各地的參觀和學習。
多年的維權工作讓我們認識到,維權工作必須有成效,有創意,才能出成效。社區維權是壹項很有激情的工作,我們的經驗是:
壹、將女性的信任視為最高榮譽——以“家”的情懷贏得女性的信任
有人說婦聯組織很難開展實質性的維權工作,但我們認為,婦聯組織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廣大婦女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壹方面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之壹,另壹方面又與廣大婦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要以“家”的情懷發揮女性敏感、熱情、細心的優勢,就能體察民意、溫暖人心、解民憂、辦民政,善待黨和政府。
街道婦聯在社區走訪中發現,有壹定數量的失能、離異、喪偶、下崗的貧困婦女。2004年,我街道以救助寶達社區孤兒吳家紅為切入點,在全省率先設立街道突發貧困救助基金,以解決三條保障線實施後生活仍難以維持的貧困群眾的生活問題,為進壹步探索科學有效的社會救助制度開辟新途徑。街道捐款中心舉辦了兩次大型捐款活動,* * *收到捐款2.59萬元,建立了救助弱勢群體的長效機制,幫助那些因天災人禍等突發事件而無法自救的婦女。2019春節前,我街道婦聯在街道黨政班子的帶領下,慰問了壹批貧困單親媽媽,並邀請成功的單親媽媽與她們座談,讓困境中的單親媽媽不僅得到了物質上的支持,更得到了精神上的鼓勵。
此外,為單身母親尋找工作,為下崗女工舉辦藝術展,為殘疾兒童尋找學校,為失學兒童組織捐款和結對...婦聯以實實在在的服務贏得了廣大婦女群眾的信任。
第二,視“為婦女服務的人為婦聯”——團結社會力量,以情感力量和人格魅力為婦女服務。
眾所周知,婦女維權是壹項非常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僅僅依靠婦女組織本身是遠遠不夠的。大部分人看到社區誌願者忙碌的身影,都會問這些人為什麽這麽熱心為婦聯工作。這是因為多年來,我們樹立了“誰為婦女服務,誰就是婦聯”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動員社會的力量,同時註重提升自身修養,在工作中註入情感力量和人格魅力來協調團結各方面,實施個體維權案例。
目前除了婦聯幹部,主要有三支社區維權骨幹隊伍。壹個是2004年8月由公安、檢察院、法律等部門的女性法律工作者組成的“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誌願者”隊伍。他們通過每周二的“維權誌願者奉獻日”和“維權誌願者訪日”為婦女提供法律援助。
另壹支隊伍是由社區關心婦女兒童事業、具有壹定法律知識、心理咨詢和調解技能的熱心人士組成的“家庭誌願者”隊伍。他們在轄區內開展各種法律宣傳和咨詢活動。松山社區的侯冬梅、紅坪社區的王、紅南社區的肖鐵男、紅河社區的李麗、鐵四社區的杜………都是骨幹成員,他們大多被聘為“愛心大使”。
還有壹支由主要女代表、黨代會女代表、全國人大女代表和CPPCC女委員組成的“服務婦女兒童誌願者”隊伍。通過“三個壹”活動(即每年召開壹次會議,每季度提供壹條信息,每月給婦聯打壹次電話),及時反饋婦女中的熱點問題,提出壹些合理化建議。目前三支隊伍的總人數已經達到300人左右。
第三,把受害婦女當親人——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每壹次上訪。
信訪工作是社區維權的壹項重要內容。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壹個案子就可能被認為是壹個。
沒有壹顆善良的心,真的為受害者著想,看到受害者淚流滿面的控訴,我可能會感到厭倦。但當我們努力工作,把受害婦女當親人壹樣對待時,我們也收獲良多:群眾的信任讓我們忙碌,但也很充實。
對於弱者,婦聯充滿愛心,積極幫助。今年年初,我們在走訪轄區貧困婦女的過程中,發現單親媽媽王與丈夫離異,但六歲的孩子身患重病,需要住院治療。婆婆經常回家把母女趕走,王沒有生活來源,也沒地方住。她想死。街道婦聯及時向辦事處黨政領導請示,爭取救助資金,並向社會各界發出緊急救助呼籲。在街道領導的支持和帶動下,全街道掀起了關愛單親媽媽的新熱潮。孩子生病後,街道婦聯給她介紹工作,幫她索要贍養費。現在王壹家的生活明顯發生了變化。
婦聯不遺余力地為受害者說話。紅坪社區壹位76歲的孤寡老人,從未結過婚,因房產和贍養問題與兩個養女發生矛盾。街道婦聯多次與維權幹部走訪,並與女兒溝通,最終使老人得到了應有的照顧和合理的贍養。案件的解決不僅幫助了受害婦女,而且將案件的啟示變成了壹次又壹次受到群眾喜愛的活動,使更多的婦女從中受益。
其實社區維權就是踏踏實實的為婦女姐妹們做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壹項弘揚正義、傳播愛心、流出真情、收獲友誼的事業。我們相信,在十七大勝利召開之際,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上級婦聯和街道黨工委(辦)的支持下,它的前景會越來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