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誰能幫我寫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的序言?

誰能幫我寫關於金融危機的論文的序言?

2008年金融危機的成因及對策

2007年底以來,美國爆發次貸危機,逐漸演變成金融危機,並向國外蔓延。特別是今年9月以來,國際金融形勢急劇惡化,迅速演變為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危機迅速影響到實體經濟,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明顯增加。如何迅速遏制金融危機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世界各國的當務之急和壹致行動。

關鍵詞:金融危機,次貸金融創新,CDS金融監管,中國經濟影響

壹,美國金融危機的內部原因

美國金融危機的出現有其必然的原因。本質上是美國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的問題。從體制和機制上看,金融疏於監管有六大弊端。

(1)次級房地產抵押貸款。

按照國際慣例,購房按揭貸款是首付20%-30%然後按月還本付息。但美國為了刺激房地產消費,在過去的10年實行“零首付”,半年不用還本息。5年內只還利息不還本金,甚至允許購房者將房價增值部分再次抵押給銀行。世界上最浪漫的抵押貸款制度,讓美國人花不完錢,窮人住上了大房子,造就了美國經濟輝煌的十年。但這種輝煌背後潛伏著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和相關壞賬。

(2)抵押貸款證券化。

美國銀行金融機構出於流動性和分散風險的考慮,將包括次級抵押貸款在內的抵押貸款打包,通過投資銀行賣給社會投資者。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傳遞給資本市場,進壹步傳遞給全社會的投資者——股東、企業以及全球的各類銀行和機構投資者。

(3)第三個環節是投行的異化。

投資銀行是金融中介,但美國投資銀行被抵押貸款證券化交易的巨額利潤所迷惑,角色異化。在通過承銷債券賺取中介費的同時,大規模買賣次級債券獲取收益。形象地說,就是從賭場莊家變成了賭徒甚至銀行家。角色的異化不僅使調解人失去了正義,也把自己拖入了泥潭。

(四)財務杠桿率過高。

金融市場必須穩定,金融杠桿率必須合理。美國金融機構片面追求過度的利潤擴張,用極小比例的自有資金通過大量負債實現規模擴張,杠桿率高達1: 20-30甚至1: 40-50。五年來,美國金融機構用這種過高的杠桿率炮制了壹個巨大的市場和虛假的繁榮。比如雷曼兄弟用自有資金40億美元,形成約2000億美元的債券投資。

(5)信用違約互換(CDS)。

美國的金融投資杠桿率可以達到1: 40-50,是因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險機構為這些高風險的融資活動提供擔保。如果融資方出現資金問題,由提供保險的機構賠付。但在沒有違約的情況下,保險機構不僅可以獲得風險補償,還可以在市場上公開銷售CDS。由此形成了規模超過33萬億美元的龐大CDS市場。CDS的出現,在規避局部風險的同時,增加了整體的金融風險,使得分散的、可控的違約風險集中在信用保險機構,成為高度集中的、不可控的風險。

㈥缺乏對對沖基金的監督。

以上五個環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美國金融危機的源頭,“追漲殺跌”的對沖基金加速了危機的發酵。美國有大量缺乏政府監管的對沖基金。在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對沖基金做了很多大宗商品市場,比如把石油推到147美元的天價;次貸危機爆發後,對沖基金瘋狂做空美國股市,加速了整個體系的崩潰。

這六個環節壹環扣壹環,形成了美國金融泡沫的螺旋體和生長鏈。其中壹個環節的崩潰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最終演變成美國乃至當今世界的金融危機。

第二,走出危機需要三個階段的整體規劃

2009年是應對世界金融危機的關鍵壹年。遏制危機,盡快走出困境,必須標本兼治,遠近結合。目前急需解決2萬億美元的金融壞賬。中期是防止金融危機演變成經濟危機,長期是建立新的世界貨幣體系。

(壹)當前措施:三項救市措施

這三項措施,壹是股權重組、增資擴股;二是壞賬打包、切割、剝離;三是註入資金解決流動性。首先,政府重組陷入危機的金融機構,增加資本和股份。比如美國把房利美和房地美收歸國有,把民營企業變成國家控股企業。其次,把銀行的壞賬剝離,打包放在壹邊,等銀行恢復後再贖回資金。如果銀行倒閉,政府會買單,清理壞賬。第三,當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人們紛紛擠兌時,註入資金增加現金流。或者政府出面保障,增強社會信心;或者政府出面擔保其他銀行可以放貸。據估計,美國大約有2萬億美元的壞賬。今年,通過采取這三項措施,65,438+0萬億美元的壞賬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剩下的65,438+0萬億美元將在明年解決。

(B)中期目標:振興實體經濟。

如何遏制實體經濟下滑,是全世界高度重視和關註的問題。解決的辦法仍然是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和增加出口,以及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目前,世界各國政府都啟動了增加投資和刺激消費的政策,並放棄了貿易保護主義,采取了壹致行動。

從中期來看,各國政府將采取三項措施。首先是寬松的貨幣政策,放松銀根,降息,降低準備金率,增加流動性。其次,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對困難企業和群體進行財政補貼,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增強活力。三是培育市場主體。抓住大量企業停產、破產、關閉的機遇,推動企業兼並重組,促進企業轉型發展。作為美國政府,除了啟動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推動產業和企業結構調整,振興實體經濟,還需要亡羊補牢,從體制機制上解決滋生六大金融環節弊端的根本問題,完善金融體系。

(C)長期方向:重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形成的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以黃金為基礎,以美元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以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黃金可以以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價格與美國兌換。50年代末,美國國際收支惡化,出現全球“美元過剩”,大量美國黃金流出,美國黃金儲備無法支撐美元的泛濫。1971 8月,尼克松政府被迫放棄“美元本位制”,實行黃金與美元匯率自由浮動。歐洲經濟共同體、日本、加拿大等國宣布實行浮動匯率。1973布雷頓森林體系正式崩潰後,雖然美元不再承擔兌換黃金的義務,歐元和日元的實力越來越強,但美元的核心地位並沒有改變。

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主要發行國,應遵守世界金融體系,增強美元貨幣責任意識,防止貨幣發行權的濫用。但是從這幾十年的實踐來看,特別是最近十幾年,美國並沒有承擔起責任,利益和責任是不平衡的。2005年美國GDP為12.5萬億美元,貸款余額為18萬億美元,超過GDP的50%,股票市值為20萬億美元,超過GDP的60%。美國政府負債超過65,438+00萬億美元,人均負債3萬美元。各種金融指標的飆升,意味著大量的泡沫,必然帶來金融動蕩。從宏觀上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是現有世界貨幣體系積弊所致。因此,重構適應國際經濟新秩序的貨幣體系是必然趨勢。

什麽樣的世界貨幣體系才是合理的?在我看來,未來的世界貨幣體系應該是美元、歐元、亞元(主要是人民幣、日元等亞洲貨幣)三足鼎立的新體系。三大貨幣之間實行相對穩定的浮動匯率,各國貨幣與三大貨幣掛鉤。三大貨幣對應的國家要執行“G標準”——GDP標準。即GDP應大致等於銀行貸款余額、股市市值和房地產市值,虛擬經濟應與實體經濟保持合理比例。

第三,中國經濟抗危機能力強。

目前,世界金融危機也對中國產生了影響。股市、房市回調,沿海加工貿易企業訂單減少,部分企業停產倒閉,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突出。但總體來看,在世界經濟加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國的經濟格局還是不錯的。為什麽?中國經濟有六大優勢:

第壹,巨額外匯儲備。目前有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足以抵禦外部風險的沖擊。

第二,傳統的儲蓄美德和高儲蓄率。中國人民勤勞節儉,有節約的傳統美德。2007年,我國居民儲蓄達到6543.8+0.72億元,儲蓄率達到50%以上。中國政府的內債和外債總和不到GDP的60%,所以金融負債的風險不高。

第三,審慎、嚴格、靈活的外匯管理政策,既有管制又有自由。在資本管制下,外資不能隨意進出中國,而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更加自由靈活。

第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巨大的內需市場。中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時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654.38+0年後中國人均GDP超過654.38+0萬美元。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強勁的內需不僅將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也將對緩解世界金融危機發揮重要作用。

第五,健康的金融體系和嚴格的金融監管。經過幾十年的改革和發展,我國金融體系已基本完善,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顯著增強。中國金融體系健全,管理嚴格,金融衍生品管控嚴格。不存在類似美國金融體系的問題。

第六,強大的制度優勢和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中國社會政治穩定,法制逐步完善,發展環境不斷改善。中央具有高超的領導藝術,看到事情早,行動快,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比如今年,上半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9月以後,加強宏觀調控,實施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6月165438+10月以後,堅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

總的來說,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會放緩,2009年上半年慣性下降,下半年開始走出世界經濟衰退的陰影。2009年底國際金融危機觸底,2010年底左右經濟危機觸底,2011至2012開始復蘇。

以上是重慶副市長寫的,分析的很到位。

只寫妳摘錄的。

  • 上一篇:去香港的飛機上不能帶什麽?
  • 下一篇:司法審查的獨特原則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