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給大學生帶來了什麽?
原因:
社交,學校,個人。
據了解,現在大部分企業在招聘時都強調需要有壹定的工作經驗。很多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往往缺乏經驗,這也成為了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壹大原因。壹位剛走出招聘會的畢業生深有感觸地說:“都要求有工作經驗。沒有經驗,我怕找不到工作!”
學校也知道就業競爭激烈。根據國家教委和共青團中央的有關規定,社會實踐已經正式納入學校的教學工作,成為壹門正式的學科。比如,根據三江學院關於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規定,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兩次社會實踐活動,累計時間不少於30天;本科必須參加至少3次社會實踐活動,累計時間不少於45天。“校規無疑是推動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直接動力。
大學生自身的參與心理為暑期社會實踐熱再添壹把火。就個人而言,學生參加實踐有三個目的:
第壹,打工賺點錢,補貼家用或者給自己賺點零花錢。張是河海大學的壹名大二學生。她說:“我喜歡旅遊,但我不想用家裏的錢,所以我利用暑假打工賺點錢。等我有了足夠的錢,我就出發!”另壹方面,江蘇技術師範學院的劉同學認為他的家庭情況不好,他想在暑假裏賺錢來支付他的部分學費。
第二,把專業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為以後就業打基礎。在上海廣播電臺實習的常州學生王(音譯)告訴記者,他所學的新聞專業實踐性很強,通常他沒有時間在課堂上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暑假正好是壹個絕佳的機會。同時,妳也可以通過自己在實習單位的良好表現,為以後的就業增加砝碼。
第三,我們應該增加接觸社會的機會,學會如何在社會上與他人相處,同時學習壹些新知識,以提高自身素質。相當壹部分學生認為學校和社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學校裏的生活方式完全不能應用到社會上;與其畢業後在社會上賠錢,不如現在就開始準備,暑期實習成了他們接觸社會的好渠道。
但是這三個目的在實現的時候,大部分是融合在壹起的,並沒有以單獨的形式出現。參加暑期社會實踐,接觸社會,學習新知識,社會的生活方式往往壹舉兩得。
表單:
求知,求財,找工作
大學生的實踐形式可以概括為求知、求財和求職。其中,求知占了最重要的方面,是社會實踐的原始起點。後兩者雖然有很強的功利性,但在實踐中接觸到現實社會,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獲。
作為南京師範大學英語專業的大壹新生,非典肆虐的時候,徐和同學們組織了宣傳傳染病防治、倡導社會公德的隊伍,走訪常州市傳染病防治中心,向醫生詢問春夏流行傳染病的具體情況和防控措施,同時印制了精美的宣傳單。後來,她到市內各個社區向居民宣傳傳染病防治知識和社會公德,受到當地居民的好評。徐說,居民們的熱情讓他們覺得自己的辛苦是有意義的。
今年大壹的陸(音譯)的暑期實習顯然要忙得多。他的練習地點是必勝客。客人進進出出頻繁,陸總是壹天到晚忙忙碌碌,連坐下來休息壹下的時間都沒有。他說必勝客有輪班制度,每個人每天做的事情都不壹樣。分到輕壹點的工作還行,分到打掃廁所這樣的工作就有點難了。值得欣慰的是工資高,1個月基本可以7800元左右。這讓他覺得值得,因為他很快就會有足夠的錢來買他渴望已久的CD播放器。
而在上海《人民日報》華東版實習的邱(音譯)則完全不同。她今年大三,學校會在9月份安排他們進行專業實習。壹般來說,大多數學生從暑假就開始練習了,她也不例外。她說畢業後希望留在上海發展,所以選擇在上海實習,希望有機會被報社挽留。即使不行,實習也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人脈,為就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了這個目標,她在平時的實習中很努力。雖然每天都很累,但她覺得很充實。
效果:
學習、獲得和處理。
許多大學生已經意識到,無論是為了賺錢、積累經驗還是找工作,他們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預期的目標。
中文系師範專業的夏(音譯)在暑假後每周要接受三位家庭教師的輔導。1個月後,她攢了700多元,這讓她去看明星演唱會的夢想實現了。她說她不只是想賺錢,這和她的專業有關。做家教需要相當的耐心和責任心,不能只為了賺錢而馬虎。如果妳把這種態度帶到以後的工作中,妳是做不好的。“教學是壹件神聖而嚴肅的事情。以前上學的時候沒有這麽深的感受。現在我徹底明白了!”
計算機專業的小何選擇了壹家電腦公司進行社會實踐,做壹些技術咨詢和維護工作。他說,這樣的實習不僅強化了自己的專業知識,也教會了自己如何與人相處和溝通。“妳有壹個好主意,壹個好主意。妳不說,別人也不會知道。妳必須合理恰當地表達出來,才能讓它成為現實。”他這樣說。同時,公司裏合作的工作方式也讓他意識到團隊精神的重要性。“壹個人的力量永遠不如集體的力量!”這是他這次實踐最大的感受和收獲。
另壹方面,也有少部分學生純粹是為了完成學校的規定,沒有實踐的意願。他們的態度是敷衍了事,馬馬虎虎,形式往往重於內容。壹旦拿到實習單位的刻章,馬上放松。壹位姓張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們學校給每個學生發了壹份“暑期實踐鑒定表”。她休假壹回來,就把表格交給親戚蓋章,蓋好了就在家閑著。“只是壹個章節,沒什麽大不了的。”
思考:
實習≠兼職+實習
暑期社會實踐到底是什麽?學生通常回答“兼職”和“實習”。社會實踐真的只有這兩個方面嗎?
事實上,社會實踐包含了很多內涵。南京師範大學在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成績考核表中列出了壹些社會實踐形式,包括:掛職鍛煉、專題研究、科技推廣、健康促進、企業幫扶、法律援助、環境保護、教書育人。
由此可見,社會實踐增加了“天之驕子”接觸社會的機會,倡導大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行動感受社會,學會在社會中生存和與人交往的方法,在自己的力量範圍內服務社會。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出於各種原因選擇純體力勞動或低腦勞動,如發傳單、賣貨、等服務員、輸入文字等。很少有實際形式需要更多的腦力勞動,如外語翻譯、寫作、計算機維護和文化表演。雖然通過實踐接觸了社會,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有些同學找不到自己的實踐活動。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他們不得不找個活動“湊合”混章節。這樣的實踐活動對自己的成長幫助不是很大。
南京師範大學02級輔導員高老師說:“暑期社會實踐是學校學習和實際工作的連接點,是實現‘雙贏’的過程。特別是,許多學生可以通過專業實踐獲得工作經驗。對於那些混章的同學,我們沒有強制措施,壹切看他們自己的態度。機會就在那裏,就看妳能不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