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是新中國第壹位教授外國法制史的老師。50年代初,林老經常晚上聽蘇聯專家講課,第二天給本科生講課……”5月5日上午,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副會長華教授介紹林榮年。
6月1日上午9點,林榮年早早做好準備,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裏等待記者的到來。
外部法律史
很多災難都是林榮年對自己中小學時代的切身感受。
1928年5月,林榮年出生在天津北郊義興埠村(今北辰區義興埠鎮)。我父親是天津工業大學的木匠。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讀書,受教育。但是,家境貧寒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苦難,讓林榮年的學習斷斷續續。
1949 65438+10月,天津解放。高三的林榮年很興奮。他全心全意歡迎解放軍落戶學校。作為學生會主席,他積極協助* * *產黨幹部開展學生工作,希望將來到新的革命學校學習。
1949年7月,林榮年高中畢業,考取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他的家人為他感到高興。這時,他看到華北人民政府關於成立“中國政法大學”的宣傳冊,上面寫著要“培養新中國的法律人才”。不顧家人的埋怨,他不怕失去考上天津師範大學的機會,於是坐火車到北京,直奔海事倉報考“中國政法大學”,立誌做壹名“革命法官”。他順利通過了考試。
“這個政法大學不是現在的中國政法大學。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的前身。”林榮年對這段歷史了如指掌。1949 10 10月23日,林榮年出席由謝覺哉校長主持的中國政法大學開學典禮。1950年3月,包括林榮年在內的100多名學生搬到了北京城東的鐵獅子胡同,成為中國人民大學第壹批法學本科生。同年10月3日,林榮年見證了中國人民大學隆重的開學典禮,校長吳主持,等領導出席。
“這壹年,我經歷了三級跳,先是本科,然後是研究生,最後是教師。”林榮年對這個過程難以忘懷。1950年7月的壹天,他和傅、張等四名同學被法律系領導叫去談話。林榮年很高興,以為自己參加抗美援朝的申請批準了。但領導不談抗美援朝,要他們去法制史教研室當研究生。
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在成立之初,仿照蘇聯莫斯科大學設立了法制史專業。但當時蘇聯的法制史專家還沒有到位,教研室的工作還得開展。於是,1950年底,剛學了壹些研究生基礎課的林榮年、傅被調到法制史教研室當老師。
當時的法制史教研室設置了三門課程,分別是《中國國家與法權史》、《蘇聯國家與法權史》、《國家與法權通史》(即中蘇以外的外國法制史)。林榮年被任命為《國家與法權通史》(即現在的外國法制史)的老師。由此,林榮年成為新中國第壹位教授外國法史的老師。
對於這個過程,林榮年戲稱自己是“趕鴨子上架”,“不過,這個‘架子’值了”。
邊教邊學。
雖然已經當了研究生和老師,但林榮年畢竟沒有深入學習過法律和外國法制史,感覺壓力很大。但這是組織的信任,林榮年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做好。
白天,沒有教學任務時,林榮年會帶著研究生向蘇聯專家學習外國法制史專業課程;晚上還要趕去“夜大學”,這是蘇聯專家給中國人民大學的教師和幹部開設的課程,包括俄語、政治經濟學、統壹黨史(蘇聯黨的歷史知識)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史。“那妳什麽時候備課?”對於記者的提問,林榮年笑了笑。他說:“那時候我年輕,天天開夜車。”那些年,林榮年早上1之前幾乎不睡覺。
林榮年的努力沒有白費。第壹節課後,學生們鼓掌。“這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勵。聽我講課的是我的本科生!”林榮年更加努力了。學生們都很喜歡他,因為他在第壹節課上講了漢謨拉比法典,所以他被昵稱為“漢謨拉比法典”。
林榮年認為,在講法制史的時候,要註意史料的積累,盡量掌握歷史知識。於是,他的身影經常出現在各大高校的圖書館和琉璃廠等地的舊書攤上。"不幸的是,舊的法律史著作幾乎無處可尋."但林榮年仍然不放棄壹切收集整理資料的機會,慢慢積累,有讀書感受就寫在卡片上。漸漸地,他通過學習《世界通史》等書籍積累的底牌變小了,說起課來就輕松多了。
1949年2月,中國中央廢止了國民黨和《關於確定解放區司法原則的指示》,與舊法有關的知識不能在課堂上講授。中國人民大學作為壹所新建的大學,擁有眾多蘇聯專家,其法律系被譽為當時法學教育的“機床”。全國各地的大學老師來中國人民大學深造,學習新的法律知識。林榮年教授的外國法制史課程也得到了校內外的認可。
65438年至0954年,林榮年被借調到北京大學講授外國法史,還被馬寅初校長聘為講師,並頒發聘書。
壹直在教學第壹線
1960年,蘇聯專家撤走。法制史課程如何設置?林榮年認為,只談蘇聯法制史而不談俄羅斯法制史是不科學的。他認為“歷史來自舊時代,是昨天的延續,也預示著明天。應該批判繼承,但不應該對壹個時代‘壹刀切’、‘壹棍子打死’”。在林榮年的建議下,“蘇聯國家與法制史”課程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俄羅斯法制史,並入外國法制史。
“除了1958和1961的兩個本科生,我幾乎給文革前中國人民大學的每個本科生都講過外國法史,也指導過教研室的每個研究生學習外國法史。”林榮年笑稱自己曾在教學壹線當過“老師”。即使在文革期間,他仍然教授外國法制史相關知識。1971年,江西省五七幹校下放壹年後,林榮年提前回京,被調到北京師範大學(現首都師範大學)講授* * *資本主義運動史。他寫了兩章講稿。
經過多年的積累,林榮年積累了很多。文革結束之初,他寫了《論法的繼承》壹文,發給《人民日報》。正好趕上1979《法學研究》第壹期(創刊號)的出版,這篇文章被推薦刊登在創刊號上。林榮年在文章中提出“歷史要批判地繼承,不管是古代的還是外國的,凡是有價值的都要批判地借鑒,外國法制史既要有包容性,又要有創新性”。文章發表後,引起了學術界的討論。也引起了國外學術界的關註,被荷蘭、日本等國的學術期刊轉載。
林榮年的另壹篇論文《談人權》發表於1980《學習與探索》(第壹期)。這篇文章是他和張寫的。“我寫的是理論部分,他寫的是後面關於中國人權狀況的部分。”本文結合法律史料,對西方學者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進行了駁斥。
“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中包含了‘物’的概念和‘屬地權’的條款,後來的物權法中的物權和其他物權的概念都是從羅馬法繼承而來的。外國法制史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包容創新。”在《外國法制史研究的幾個問題》壹文中,林榮年闡述了自己的核心觀點,也系統闡述了外國法制史的概念、研究對象、歷史差異、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等基本問題。
"我的教學生涯離不開教材."65438年至0980年,林榮年主編的《外國法制史講義(三卷)》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作為“內部交流教材”出版,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最早出版的外國法制史教材之壹,並被當時大多數大學采用。
1982,林榮年副主編,司法部法學教材編輯部主編,全國統壹高等法學教材《外國法制史》出版。此後,他先後於1992、1994、1999、2003年編輯了十本不同版本的外國法制史教材,直至今年。最近,由他主編的《外國法制史》教材第四修訂版剛剛出版。同時主編了《外國法制史雜誌》等多篇論文,發表了許多具有代表性的論文。
也正是在65438年至0982年的教科書編撰過程中,林榮年等學者推舉德高望重的陳生慶(中國外國法律史研究會第壹、二任會長)為會長,成立了全國外國法律史研究會。林榮年成為創始人之壹,後來擔任研究會第三任會長,現在還是顧問。
坐在長凳上
出生於1928的林榮年已經很老了,但他仍然記得58年前範文瀾說過的話。
那是在1951年,在主題為“如何建設中國法律史”的座談會上,歷史學家範文瀾應邀與會。在談到“如何做法制史,如何學習”時,範文瀾對林榮年等法制史教研室的青年教師說:“要學習,板凳要坐冷十年,文章不能空。”
林榮年說,這句話幾乎影響了他的壹生。他不僅用這句話鞭策自己,也用這句話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教育學生。
從65438到0980,根據教育部的指示,全國開始招收有學位的研究生。林榮年作為第壹任碩士生導師,招收了梁誌平(中國美術學院法律文化中心主任)等兩名研究生。梁誌平給他的印象是“喜歡讀書,安靜踏實”。他記得梁誌平被分配了閱讀經典作品的任務。沒想到,梁誌平通讀了四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林榮年的另壹個得意門生是米健(中國政法大學教授)。1982廈門大學陳超碧教授招收米健等三名研究生。“不幸的是,陳超碧教授很快就去世了。”林榮年受邀擔任特別導師,與廈門大學胡大展老師壹起給米健等學生授課。現在,這兩個學生都是學術界的知名學者,林榮年為他們的成績感到非常高興。
“我現在很少參加學術活動,但對外國法制史的建設和青年學者的發展很感興趣。”看著窗外,林榮年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