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什麽是法律調查?

什麽是法律調查?

在行政法中,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因違反行政法律規範而應承擔的壹些不利的法律後果。在實現“某些不利的法律後果”的過程中,行政機關恰當地把握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顯得尤為重要。關於《中國質量技術監督》2009年第10期《如何懲治銷售劣質組裝彩電》壹文中所描述的案件,我認為可以在說明法律責任原則的基礎上,綜合考慮行為人承擔責任的各種因素,對案件的性質進行適當界定,並依職權進行處理。

法律責任的歸責原則是指法律適用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四個歸責原則:合法性、公正性、有效性和合理性。執法實踐表明,合法、公正、有效、合理的法律責任歸屬,已經是正確充分發揮法律責任功能、實現法律價值的必要條件。合法性原則不僅指執法主體和程序的合法性,還應包括法定責任。法律責任是指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律規範事先規定。如果實際事實行為符合某壹法律規範中責任構成的預定內容,則應認為該行為符合某壹違法行為構成。《行政處罰法》第三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違反行政管理秩序,依照本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由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由行政機關依照本法規定的程序實施。沒有法律依據或者不符合法律秩序的,行政處罰無效。”該條是對行政處罰法定原則的規定。其中壹個含義是,對公民或者其他組織實施行政處罰必須有法律依據,法律沒有明文規定不予處罰。當存在違法行為時,應當按照法律事先規定的責任性質、範圍和方式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至於是否追究法律責任,追究什麽樣的法律責任,如何追究法律責任,也必須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毫無疑問,法律責任只能由法律直接規定。正義原則體現了任何違法行為都要依法追究相應的責任,但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區別對待。《行政處罰法》第四條:“行政處罰遵循公正、公開的原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相當。該條的實質是法律責任應當與違法事實、性質、情節、損害程度相平衡,即不得出於不正當目的而作出所謂的“過刑”和“刑罪化”。有效性原則是指在追究行為人法律責任時,對執法效率的分析和對執法收益最大化的追求。說白了就是強調法律責任的好處。合理性原則是指在認定法律責任時,應充分考慮行為人的精神和情感因素以及周圍環境,以真正實現法律責任的懲罰、教育等功能,維護法律正義的基礎。

再者,法律責任的追究不能不談法律責任的構成。法律責任的構成是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根據法律規定,由行為、心理狀態、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四個要素構成。四要素中,行為要素是前提,沒有行為就沒有責任。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現象呈現出紛繁復雜的局面,相應的違法行為也錯綜復雜,進而反映到行政立法中,就是法律條文的紛繁復雜。於是,有時壹個行為符合幾個法律責任規定,有時幾個法律規範從不同方面對壹個行為作出相同的法律責任規定。壹般來說,壹個簡單的法律責任條款很容易確定。所謂純粹法律責任,是指行為人實施了具有主觀故意的行為,侵害了某壹法益的法律責任。但在執法實踐中,往往會出現壹個行為符合幾個法律責任,幾個法律規範對同壹行為的法律責任追究作出相同規定的情況。這時候很難區分壹個法律責任和幾個法律責任以及如何適用法律調解,給追究法律責任帶來很多不便。這種情況在法律上叫做競合。壹種是壹個行為符合數個法律責任規定,稱為想象競合或概念競合。此時,行為除了具有多重屬性外,還可能導致各種結果。對於有重疊想象或者想法的違法行為,可以按照法律責任條文中責任較重的規定處罰,即應當從重處罰壹個,而不是數罪並罰。這裏的“較重”責任規定,當然是指違法者所承擔的較重的物質和精神制裁,但也要綜合考慮其行為的目的、手段和主觀故意的嚴重程度。第二,壹個行為同時符合幾個法律規定的法律責任。從幾部法律預先規定的內容來看,只能適用壹部法律,當然排除其他法律。這種情況稱為法律競合。法律競合的適用原則是上位法優於下位法,特別法優於壹般法,新法優於舊法。

綜上所述,“某家電賣場”在如何處罰銷售劣質組裝彩電中的銷售行為,分別符合《產品質量法》、《循環經濟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的規定,以及銷售“劣質產品”、“無翻新產品標識的產品”、“無3C認證的產品”的法律責任,屬於想象或構思重疊的違法行為。但本案第二種意見中,對“銷售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的產品”的法律責任的認定,應當以合法有效的檢測數據為依據,感官判斷並不充分。以上三部法律法規規定了相關責任。就本案的現實而言,不僅要考慮處罰的程度,還要考慮處罰的種類。《產品質量法》中“以次充好”的法律責任不僅包括金錢制裁,還包括沒收“違法”產品,這是《循環經濟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所不能及的。相比之下,是更重的制裁,強制徹底糾正違法行為,更能體現合法性。

  • 上一篇:誰有防水公司安全管理體系急需?
  • 下一篇:什麽是偷稅漏稅,如何認定偷稅漏稅?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