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2714字,建議閱讀10分鐘。
邏輯的基本定律
邏輯有四個基本規律,即:同壹性、矛盾性、排中律和充分理由。
第壹,同壹法律
同壹性是指在同壹論證和推理過程中,每壹個概念或判斷都必須與其自身保持壹致。所謂同壹性,就是任何概念都有明確的內涵和外延,即A就是A,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始終不變,性質穩定。
在數學和物理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向量的概念,它的內涵是壹個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根據向量的概念,我們可以判斷輸出是向量,速度是向量,速度不是向量,數軸不是向量。因為速度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所以不是矢量。數軸也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所以不是矢量。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數軸的箭頭不就是方向嗎?不,方向的本質是角度。關於這個問題,朋友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可以回答妳的問題。
違反同壹性有兩種形式:混淆概念或偷換概念。
概念混淆是因為理解不清,把表面相似的不同概念當作同壹個概念。偷換概念就是混淆不同的概念,故意制造概念混亂。混淆概念是無意的,偷換概念是有意的。
比如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定金”和“訂金”往往會混淆。看似兩個詞壹樣,內涵卻不壹樣。“定金”是壹種預付款的擔保形式。我國《擔保法》規定,付款人壹旦違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如果商家違約,需要雙倍返還押金。
“押金”純粹是預付款,沒有擔保功能。壹旦付款人違約,他有權要求返還定金。如果商家違約,只需要退還押金,無需賠償。如果我們在簽合同的時候用了“定金”這個詞,可能會違約,但是我們不想失去什麽,想拿回定金。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壹定要註意用詞的準確,保證概念的壹致。
再比如,在打擊官員腐敗的過程中,公款吃喝是重點打擊對象,但某單位領導說:“人活著,誰不吃不喝?”如果吃喝是腐敗的,那麽所有人都是腐敗的。“這個領導犯的錯誤就是偷換概念。公款吃喝,就是利用公權力為自己謀利。這位領導人將這壹概念偷偷帶入了人們的日常飲食中。
身份的作用
任何正確的言論,任何科學體系,其概念和判斷都應該保持不變。任何言論和科學體系,如果違背了同壹律,都難以成立。
第二,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在同壹個論證和推理過程中,兩個相互否定的判斷不可能同時為真,必有壹個為假。任何判斷都必須壹致,不允許有任何矛盾。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不能同時肯定和否定壹件事。比如不能說地球是圓的,同時又說地球不是圓的。
違反矛盾律的常見邏輯錯誤是自相矛盾。
自我矛盾是每個人都可能犯的錯誤,但對矛盾律的自覺是最能體現批判性思維的壹種能力。在辯論中,矛盾律是反駁過程中的有力武器,能迅速發現並揭露對方的邏輯矛盾。
矛盾律的作用
矛盾律的作用是消除論證過程中的邏輯矛盾,保證推理論證過程的壹致性。任何正確的思想、言論和科學理論都必須是壹致的,不能有矛盾。如果存在邏輯矛盾,必須排除,否則難以成立。
第三,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在同壹個論證推理過程中,兩個相互否定的判斷不能同時都為假,其中壹個必須為真。
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對錯之前對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不要含糊其辭。如果兩個判斷是相互否定的,那麽必須確認其中壹個判斷為真,不允許肯定或否定兩個判斷,也不允許肯定或否定第三種可能性。
違背排中律的邏輯錯誤有:非此即彼和歧義。
非此即彼意味著同時否定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從而失去判斷的清晰性。
模棱兩可是指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或者兩者都肯定,但實際上仍未能表達自己的態度和主張並給出明確的答案。
排中律的作用
排中律的作用是消除人們認識中的不確定性和模糊空間。
第四,充分理由法則
在論證過程中,任何判斷被確定為真實時,都必須基於充分的理由。充分理由法則有三個邏輯要求:
第壹條:理由必須真實;
第二條:原因與推論之間必須有必然聯系;
第三條:理由必須充分。
任何科學判斷或科學理論的提出,都必須有真實的判斷或事實作為條件和依據,這些條件和依據與結論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充分的邏輯聯系。只有這樣,壹個論斷或理論的成立,才能說是被嚴密的邏輯所證明,令人信服。
有兩種違反充分理由法則的邏輯錯誤:
第壹,虛假原因;
第二,原因和推論之間沒有必然聯系。
總結
任何客觀事物總是發展變化的,但在壹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它是相對穩定的,邏輯規律就是客觀事物穩定性在人腦中的反映。邏輯的基本規律是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各種推理和論證的基本要領,是人們運用概念、作出判斷、推理和論證時所遵守的最起碼的思維準則,是思維形式的規律。
深夜打字不容易原創。能夠給大家提供有用的知識,分享幹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高中是每個人鍛煉邏輯思維的關鍵時期。邏輯思維好的話,他們很容易考上985。有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也歡迎邏輯思維專家留言討論。歡迎喜歡。更多關於邏輯思維的動態,請關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