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戀是最麻煩的早戀行為之壹。如果老師表現好,不會有太大問題。處理不當也會造成嚴重後果。
青春期“躁動”與早戀
在我看來,早戀不是真正的愛情。
只是青春期的萌芽。它的大部分感覺都是不現實的。
早戀往往以失敗告終。早戀能持續壹生的很少。
什麽是愛情的早晚,壹直是個有爭議的問題。
二十年的調查表明,在中學沒有過感情的人只是少數。
大部分都是單戀和暗戀。只有對對方有好感,然後捅破這層窗戶紙的人,才能發展成早戀情侶。
把握好分寸,不輕易越線,對於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來說,仍然是壹個很高的要求,做到這壹點並不容易。所以還是要對早戀的孩子進行適當的限制。
早戀主要是指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小學生,在性生理和心理發育不成熟的情況下,過早地戀愛,建立戀愛關系。
早戀沒有嚴格統壹的年齡限制。不同國家的情況甚至不同。但壹般習慣上稱11~17歲男女之間的依戀為早戀。
在西方社會,青少年談戀愛、接吻、擁抱甚至發生性關系或導致少女懷孕,往往不被認同,也不被輿論譴責。在我國舊社會,大多數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雖然年輕女婿數量多,夫妻少,但只能叫早婚早育,不能叫早戀。在我看來,早戀的理論是通過與法律規定的婚齡對比而成立的,是社會道德所推崇的。和結婚年齡相比,太早談戀愛是早戀。
早戀是青少年性心理發展在性生理發育基礎上的顯著暴露,是將性心理轉化為性行為的實踐,帶來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尤其是對女孩而言。因為早戀得不到社會、學校、家庭的認可,壓力、阻力、道德沖突都非常大,分散了人的註意力,讓自己過多地糾纏在煩惱和痛苦中,會改變青春期快速成長發育期的發展方向,影響壹個人氣質、性格、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
參考資料:
中學生早戀令人擔憂。北京橋墩上寫滿“愛情”的告白2006 54 38+0/06/1410:16北京日報。
昨天,記者路過鐘樓北橋下護城河中的壹座橋,被驚呆了。十幾個橋墩上貼滿了“愛情”的告白。有的指名道姓,連續寫了三遍“我愛妳”,有的甚至互相罵了很久。如此直白,如此開放,讓人感覺作家的情感就像護城河裏的水,傾吐著自己的心聲。壹位路過的阿姨說:“他們幾個穿7?醒來?吹塑?銥吹攪拌!哎?胖齊в?肥,滌,興,乃侯?怎麽回事?
前天晚上9點半,壹對從事教育心理學研究的中年夫婦走在燈光昏暗的西單地下通道。在墻上,我看到壹對看起來像中學生的男孩和女孩依偎在壹起,沈浸在“愛”的河流中。他們給記者打電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萬壹這些孩子呆得太晚,遇到壞人怎麽辦;待太久。如果實在沒辦法就出事了怎麽辦?
電影院也有壹對對中學生,地鐵也有壹對對中學生,公園也有壹對對中學生,或隱或顯。這兩種“感覺”對北京市民來說越來越陌生,越來越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記者在大量采訪中發現,這種擔心並不是封建傳統觀念支配下的反感,而是實實在在的社會責任感。
曾任郝老師青少年心理咨詢熱線主任的老師做了壹個調查。今年發生了多起12歲女孩懷孕生子的案例。本市某重點中學三名男生與班裏壹名女生多次發生性關系,結果三名男生都染上了疥瘡。據本市某婦產醫院統計,近三四年來,有45%的未婚女青年去醫院做人工流產和早孕藥物流產,其中六分之壹是13-18年齡段的女生。賣淫和性犯罪占少管所女性少年犯的45%。據熱線報道,由於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被欺騙和受到性傷害的女孩數量逐年增加。
許多教育專家指出,不管中學生早戀的問題有多大的爭議,沒有父母願意把它放在任何父母身上,也沒有學校以此為恥。未成年孩子沈迷於分不清的愛情或友情,導致學習成績下降,身心疲憊,耽誤前途,是壹生的不幸。社會各界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和引導中學生早戀問題。(記者虞海燕)
早戀容易得心理疾病。
2001 6月13 10:19生命時報說“危險17歲”,但實際上青少年的危險年齡比我們想象的要早。美國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17歲之前談戀愛的青少年無法應對初戀帶來的情感困擾,這將為日後患上精神疾病埋下伏筆。
康奈爾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壹些社會學家聯合進行的壹項研究指出,無論這些青少年是否真的有特定的戀人,或者是否迷戀偶像明星,他們都可能在未來患上抑郁癥和酒精性精神病,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處理這段關系。
這項歷時四年的研究發現,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受到男女情感關系的傷害。研究表明,情感糾葛會使女孩患抑郁癥的幾率增加三分之壹。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解釋為什麽在美國和英國,年輕女性患抑郁癥的幾率是年輕男性的兩倍,而患相思病的男孩比女孩更容易走向犯罪和酗酒。
同時,研究指出,女生易受感情傷害並不是因為她們對男女更感興趣,而是事實上女生對男女感情的興趣不如男生。
專家發現,壹個有情緒困擾的青少年會註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和與家人的關系也會變差。(劉壹)
家長和老師“遏制”早戀女生2006 54 38+0 4月24日15:09生活日報
專家:青島,2007年4月23日——壹所學校的初壹女生喜歡上了隔壁班的男生,於是寫了壹封情書給他。這件事被學校老師和家長知道了,兩人都要求她交出情書,禁止和這個男生交往。
女孩說:“我知道現在談戀愛有點早,但是我覺得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我會自己處理感情,但是老師和家長強烈反對,要我交出情書。我認為這是對我自由的幹涉,是對我隱私的侵犯。”我很矛盾。"
而父母對孩子早戀表現出強烈的反對。他們說孩子這麽小就懂這個不是壹件好事。如果父母不管,只會害了她。在處理孩子的自尊和隱私問題上,父母認為孩子還小,看不清東西,需要父母照顧。
專家認為,初中女生正處於青春期,與異性交流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家長和老師應該引導而不是阻止早戀,越是阻止越容易引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逆反心理。作為父母,要加強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要粗暴的批評和幹涉。(廖)據
少戴“早戀”帽子2006 54 38+0 2月27日15:36新民晚報
對於青春期孩子的異性吸引,家長稱之為“早戀”,令人擔憂,擔心孩子花費精力影響學習;抓不住自己,偷了禁果,誤入歧途...緊張焦慮的心情不難理解,但重要的是要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
孩子進入青春期,由於體內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性意識在朦朧中產生,性開始成熟,逐漸對異性產生興趣,並不時產生與異性親近的欲望和要求;並且開始有了自己的秘密,嚴格隱藏自己的日記,偷偷看愛情小說,有的甚至遞紙條給異性同學寫“情書”和“約會”。這些都是正常的異性吸引,根本不是實際的愛情。這種愛情的特點是朦朧的,但可以理解;它不成熟,卻經不起打擊;是壹時的盲目沖動,但值得提醒和引導,否則會因為年幼無知而做錯事或傻事。對於早戀這個高度敏感復雜的問題,父母應該采取什麽樣的態度和方法?以下是壹些建議,供家長參考。
1,換個思路。不要把這種純粹的異性友誼當成“早戀”,把自己放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裏,體諒他們的需求,適時適度地向他們介紹壹些性知識,讓他們因默默無聞而產生的神秘感和好奇心慢慢消退。
2.尊重和理解。允許並鼓勵孩子與異性進行正常的交流。尊重他們的隱私,不要私拆他們的信件,偷看他們的日記。我們要加強溝通,經常和他們談心,做孩子值得信賴的朋友。
3.科學指導。要指出孩子的盲目沖動心理。有針對性地傳授科學知識,引導其正常交流。幫助他們理性超越情緒,培養高尚情操。
4.豐富妳的生活。用豐富多彩的生活來豐富家庭,吸引孩子的註意力,讓他們獲得足夠的情感滿足,在家裏有溫暖的感覺。
5.冷靜對待。壹旦孩子真的嘗試了“早戀”,也要控制自己的感情,千萬不要指責和辱罵。關鍵是不要激怒孩子,讓孩子叛逆。處於性格形成過程中的孩子,特別需要積極的情緒,父母要溫柔雨露,幫助調整心態,輕松快樂地度過青春期。(上海青少年發展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楊麗華)
女生早戀留宿,男的媽媽急於讓人上門2006 54 38+0 2月19 6月13:12南方網。
本報訊(記者關春雨)近日,家住廣州天河區的母親劉向記者吐露,自己14歲、正在讀初中的女兒小青,今年65438年10月20日離家出走,至今未歸。女生相戀,棄學同居。
據了解,小青在小學畢業的那個暑假,與18的中專生張相戀。從此,她的學習成績壹路下滑,父母老師都不肯聽。到了去年,小青經常去張家過夜。她父母對她說了幾句話後,她就離家出走了。初中兩年,她離家出走了四五次。劉曾去男方家,試圖說服張家父母不要讓女兒小青在他們家過夜,但張家父母拒絕了,說:“我們家孩子雖然中專畢業沒找到工作,但其他方面還是很好的。妳女兒跟著他是對的。我們家可以培養壹個中專生,文化水平不會差。妳女兒住在這裏不是更好嗎?”無奈的劉向派出所求助。在派出所的介入下,張某寫了壹封保證書,保證小青以後不在家過夜。然而,劉沒有想到,女兒在65438年6月20日突然離家出走。
女兒走後的第二天,劉給張家打電話,發現女兒壹個人留在張家。但當劉讓派出所幫忙找的時候,小青卻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現在小青離家壹個多月了,依然沒有消息。
沒有朋友,孤獨,寂寞,小青,不堪忍受離家出走。
劉拿出女兒的家書。記者在信件中看到,小青情緒十分低落。壹方面,她覺得學習壓力太重,害怕考不上高中。另壹方面,她感到孤獨,沒有朋友,沒有自由和幸福。小青說,她曾經在中學有壹個叫婷婷的好朋友,但是老師和家長都說她是個壞女孩,不準她和婷婷玩。但是當小青和壹些好同學玩的時候,老師告訴那些好同學不要和小青玩,小青覺得很不舒服。小青覺得婷婷不是壞人,完全有可能成為好同學,但她還是聽了長輩的話,和婷婷分手了,從此很孤獨。
在學校沒有朋友,在家裏她天天惹父母生氣,這是小青出走的重要原因。在小青寫給張的情人節卡片上,有這樣壹行字:“老公:不管有多難,我都會永遠愛妳,我會陪妳壹輩子……”
逃跑是常有的事。家庭和社會如何面對?
其實像小青這樣的事情在大家身邊也是時有所聞的。壹位婦聯人士表示,母女兩代人成長的時代不同,觀念會有很大不同。現在40-50歲這壹代人已經被艱苦樸素的觀念教育,兩性關系的觀念是在沈重的道德輿論束縛下成長起來的。但是現在,同居和包養情婦的現象比比皆是,色情文化的影響會極大地影響青少年的發展,甚至會產生超越年齡的同居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應該加強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引導。(南方都市報)
評論:鼓勵競爭是好的,但為什麽要把早戀拖進2001/01/1109:53中國青年報。
據北京媒體報道,壹些“新潮”父母中出現了壹種“新”的育兒觀念。上中學的兒子不肯放開女孩的手。老師告訴了家長,家長卻說:“這個我們早就知道了,沒什麽大不了的。當今社會,競爭、工作、愛情無處不在...孩子現在不鍛煉,將來會落後的。”還有的家長說:“賺花,講實力,講競爭力,教孩子‘孔融讓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其實就古老而陳舊的育兒觀念來說,能教會孩子孔融做梨的父母也就那麽幾個。更常見的是,父母教育他們的孩子在外面多學習。“罵人可以,打人也可以。”。經常聽到家長這樣“激勵”孩子:“他打妳,妳就不能打他嗎?”“妳手不長?”這種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對“手”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這就像動物世界裏的獵豹在教幼豹防禦和捕食的能力,從而避免孩子受到傷害和饑餓。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沒有任何問題。但人畢竟是社會的動物。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養成了打人的習慣。在社會上,他們可能走向另壹個極端,或者因為不遵守社會規範和法律而提前進入課堂,或者因為天怒人怨而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所以這種方法是善於教育孩子的父母從來沒有采取過的。
鼓勵孩子早戀和鼓勵孩子打人當然不壹樣。但是為什麽要把早戀拖到比賽中呢?是不是戀愛的問題也要從娃娃抓起,長大了就來不及了?還是說人的戀愛過程就像動物世界裏的雄性動物壹樣,要經過激烈的鬥爭才能獲得與雌性動物交配的權利,從而產生優秀的後代?還有,愛本來就是源於人性的需要。作為壹種能力,和說外語是不壹樣的,不壹定要從小鍛煉,盡早培養。“愛”是動物的本能,但生活不能完全靠本能。也許在“新潮”的父母眼裏,這就是社會對人性的“扭曲”。為了把這個“扭曲”的東西再次扭曲,“回歸”到所謂的“人性”,就要鼓勵孩子早戀。看來“新潮”家長對此的教育還是很有效的。於是,孩子不顧校規和老師同學的態度,不顧做自己女朋友的同學是否“臉紅不自然”,緊緊握住別人的手。在違背社會規範方面,鼓勵孩子早戀和鼓勵孩子打人是相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新潮”的父母,所謂“新”的育兒觀念,其實是古已有之的。高衙內在愛情上有點“爭強好勝”。如果有人研究高秋的育兒觀,或許對今天的“新潮”父母有用。
如今的時代真的不能沒有競爭意識。競爭,當然是為了贏,但不是只要什麽都“有爭議”,就能在競爭中獲勝。競爭需要技巧,也就是競爭力,包括智商和情商。智慧,包括知進知退,知戰知放,只知進不知放,都不是智慧。情商也包括自制力。沒有自制力,就談不上情商有多高。在動物世界裏,即使是禿鷲,也知道獅子吃了之後會吃,這需要克制,但這種克制是壹種本能。當今社會有如此多的誘惑。如果我們大談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讓他們在工作中、戀愛中壹味地爭鬥,把培養孩子的自制力忘得壹幹二凈,那麽缺乏自制力的孩子在面對毒品和艾滋病時也會缺乏自制力。而且,比賽的結果也不是壹廂情願的。在比賽中獲勝是件好事。如果贏不了,就不活了嗎?這絕對不是“新潮”父母的初衷。(韓虎)
17歲男孩早戀受阻。為了報復父母,他勒死了13歲的弟弟2001 02月22日08:14天府早報。
本報訊實習記者簡冰記者在樂至縣法院了解到,17歲的帥哥劉力《愛的種子》開始早戀,遭到父母的堅決反對。為了報復父母,他用電線勒死了13歲的弟弟,最近被判15年有期徒刑。這名少年被殺了
經審理查明,2000年8月12日下午,樂至縣公安局接報稱,民生村13歲的劉亮被人勒死在自家柴堆裏。民警趕到現場:劉亮平躺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書包,臉色鐵青,嘴唇青紫。法醫鑒定:劉亮生前系被他人勒死。
有群眾反映,8月12日中午,劉亮與其弟劉力回家,但事發後失蹤。
早戀帶來災難。
經過多方尋找,終於在樂至縣找到了劉力,他的說法令人瞠目結舌。劉力的父親是個體戶司機,母親在城裏做生意。劉麗壹輟學,就跟著父親學開車。劉亮哥哥是五年級學生。
去年6月的壹天下午,劉力在送貨時遇到了年輕女孩小文。他們壹見鐘情,墜入愛河。6月底,在小文的邀請下,劉力在小文家住了壹天,但當他的父母知道這件事後,他勃然大怒,堅決反對他們兩個。壹是因為兒子太小,二是因為小文家裏經濟差,負擔重。然而,劉力不顧父母的反對,仍然和小文保持聯系。7月11日,劉力被父親打了幾巴掌,但仍與小文保持聯系。
7月23日,小文找到劉力說:“劉力,我從心底裏愛妳,但妳的父母堅決反對。我們分手吧?”劉力激動地說,“誰也不能阻止我們來往,因為我們是真誠的?”小文很感動,但她想到劉力被父母打罵,所以堅持在成都工作。劉力知道小文是在故意逃避自己。為了表示誠意,她趁小文不備,將手腕深深割破,血流不止。小文大驚失色。這兩個人痛哭流涕。
7月28日,劉力的父母發現他還和小文有聯系,又把他打了壹頓,說:如果不及時斷絕和小文的聯系,這個家就歸我們弟弟劉亮所有,而不是劉力。劉力被父母的話深深地傷害了,叛逆和報復心理滋生的仇恨,他下定決心要殺死弟弟,報復無情的父母,讓他們嘗嘗失去心愛的人的滋味。
罪惡的行為
8月12日,弟弟劉亮在縣城呆了壹天,父母讓劉力送劉亮回家。回家後,劉力偷偷準備了壹根銅芯線,在弟弟劉亮彎腰掀開被子時,被勒死。他看到弟弟斷氣,就把屍體搬到柴堆上,把書包掛在脖子上。之後離開家。
作案後,劉力想把這件事告訴小文,但又怕嚇著她。他找到小文,把玉佩從脖子上解下來交給小文,然後壹句話沒說就轉身走了...
近日,樂至縣人民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劉力有期徒刑15年。法官告訴記者:這是因為劉力還沒有達到法定成年年齡18歲,否則將給予更嚴厲的處罰。劉力的父母後悔他們糟糕的教育方法。?文中未成年人為化名。
新潮父母支持孩子早戀,高消費,讓人擔憂。2001 01 15 17:48羊城晚報
本報認同孩子早戀,支持孩子高消費...許多高中教師對廣州新興的新潮家長的教育觀念感到擔憂。老師們指出,很多孩子吃苦耐勞,不懂得節儉謙虛,沒有責任感,這與壹些家長的“新潮”觀念有很大關系。
廣州五山壹位中學老師告訴記者:在壹次課外作業中,他看到壹個男生緊緊地拉著壹個女生的手,女生臉紅了,看起來很不自然。在老師的詢問下,男生淡定辯解:“何必大驚小怪?沒什麽大不了的。”老師馬上給雙方家長打電話。令人驚訝的是,男孩和母親告訴老師:“我們早就知道這件事了。這沒什麽大不了的。現在的社會到處都在講競爭。工作,愛情...孩子現在不鍛煉,將來會落後的。”
無獨有偶,不久前天河壹中學也發生了壹起盜竊案,老師們對學生報案的失物數量感到驚訝:有的學生丟了500元現金,有的學生丟了價值幾百元的消費卡,這些卡是父母給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上檔次”消費,以免落伍。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盡快接觸現代通訊手段,幹脆給上中學的孩子配備手機和傳呼機。有家長直言不諱地告訴老師:“現在是實力和競爭意識的時代。弱肉強食,教孩子‘孔融讓梨’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系的輔導員認為,謙虛、節儉、負責、努力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即使是現代美國家庭,孩子也要靠自己打工賺零花錢。在對孩子的個人修養和品德的教育上,中國的壹些“新”父母是否應該反思缺失了什麽?文/郭
走近“獨身”——早戀的悲劇2000 165438+10月24日10:49沈陽晚報
女人過了30歲意味著什麽?意味著青春將離她而去,熱情的上帝從此對她變得無情。她將不再享受過去獲得的各種愛,美麗會漸漸淡去,惡毒的皺紋也會像渾水摸魚壹樣爬上額頭的壹角...那麽,對於壹個30多歲還沒有交男朋友的女人來說,情況就更糟糕了。她們被迫進入大齡女性行列,在婚戀中失去了主動權,就像加工品壹樣,讓人挑三揀四。
然而,亞洲男人對此卻很冷漠。雖然她今年已經30多歲了,但還是壹個人孤零零的。她是壹家公司的檔案員。工作條件都不錯,外觀就更不用說了。她剛開始工作時,男孩子們都向她獻殷勤。可憐那些熱血男兒,亞洲男人對他們的關註和暗示無動於衷。很快,他們就知趣地退後壹步,重復了狐貍說吃不到葡萄的故事。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為她的婚姻問題焦慮,外人對她的流言蜚語也越來越多。但不管我爸媽怎麽著急,也不管別人怎麽說三道四,亞男壹直都是壹副自覺的姿態。
原來亞洲男人遭受了初戀的打擊。那時候她很年輕,不到16歲。讓我們靜靜聆聽她的回憶——壹個早戀受傷的靈魂的吶喊!
她生長在壹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喜歡讀詩和文章,經常沈溺於漫無邊際的幻想中。15歲時,隨著身材的起伏,她的性意識開始從默默無聞中被喚醒,書中詩意的男女情愛故事總是激起她對異性的渴望。
壹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她被壹個生氣的男孩攔住了。男生纏著她,堅持要和她交朋友,還威脅她:“妳不答應就要生病!”“亞洲人被嚇得魂不附體。就在這時,壹個“俠客”仿佛從天而降,趕走了流浪少年。至此,亞洲男子從震驚中清醒過來,被身邊的俠客感動得熱淚盈眶。”都是同學,互相幫助是應該的。”俠客真誠地說道。同學?亞楠仔細看了對方壹眼,認出是比自己大壹歲的同學。
那天晚上,她躺在床上睡不著。白天發生的壹幕壹遍又壹遍的在我眼前倒映,壹種從未經歷過的情緒充斥著我的胸膛。於是,她下了床,把這壹切情感都傾註到了給俠客的信裏。
第二天,延安早早來到學校門口等候俠客。當他的身影出現時,她忍不住跑過去,用顫抖的雙手把信塞進他手裏,然後頭也不回地跑進教室。這壹天,她的心情非常混亂。她不知道老師在課堂上說了什麽,整個大腦完全被期望和焦慮的想法所控制。但是放學後,她沒有收到對方的任何回應。她帶著悲傷和失落獨自回家。當她走到昨天發生事故的地方時,她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原來俠客已經站在那裏了。他們面面相覷,誰也沒有說話。亞洲人默默地走在俠客身後。他們來到公園裏壹個僻靜的地方,停了下來。俠客用灼灼的目光直視亞洲男人:“我愛妳!””說著拉起她的手。此刻,似乎有壹股電流從她的手臂流向她的心臟。她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撲進了他的懷裏...從那以後,他們幾乎每天都在重復和加重這種感覺,很快就吃到了禁果。
可惜的是,亞男除了“見義勇為”的英雄氣概外,對俠客幾乎壹無所知。有壹天,她去了俠客家,看到路上糾纏她的那個男生壹直呆在那裏。她覺得被欺騙了,被侮辱了,像躲避瘟疫壹樣流著淚離開了。什麽是愛從那以後,她似乎在心裏埋下了壹種特別敏感的條件反射,以至於壹提到它,就會產生厭惡和恐懼的反應。
從記者采訪獲得的數據分析來看,在大多數中學生心中,“愛情”其實是壹個不清晰、不穩定的幻影。他們往往在青春期沖動或壹些文藝作品的影響下談“情”“愛”,缺乏自控能力和責任感。所以,早戀往往會在他們心中蒙上壹層陰影。
烏魯木齊40%的中學生贊成早戀2000 11.06 21.04中國新聞社網站。
新疆新聞網烏魯木齊165438+10月6日消息:近日,烏魯木齊市團委對中學生的人生態度做了壹個問卷調查,結果頗耐人尋味。
至於中學生談戀愛這個敏感問題,都市報報道有41%的學生認為應該或者無所謂,可見中學生談戀愛得到了近壹半學生的認可。
還有相當壹部分中學生對校園治安狀況評價不高,認為校園裏有不良團夥。
在此基礎上,有關人士建議社會、教育機構、家庭結合相關知識從多方面進行引導,調整中學生心態,使其對愛情有正確的認識,可能更有利於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十四歲女孩早戀遭殃(附圖)2000年8月22日19:04北京晚報
左二是姑娘阿雲。
14歲是壹個女孩無憂無慮的年紀,但是這個女孩卻很難想到壹個如畫的好時光。14歲的阿雲,臉色蠟黃,目光呆滯,白色的雕花衣服上沾著敷傷的藥汁,十分顯眼。她撩起衣服,露出胸部和腹部的幾處刀傷。像黑蜈蚣壹樣的疤痕最長的有十幾厘米,其中壹條纏著紗布,滲出黃色膿液。誰能想到,這壹切都是“愛”給的?
“愛”對他們來說太沈重了
阿雲原籍廣西大化縣。她失去了父母,在家失學。四年前,她隨在萬青茶場工作的養父母來到恩平市萬青鎮。業余時間,阿雲經常去鄰居阿金家看視頻,認識了阿金的弟弟阿發。
阿發也是廣西人。他和父母住在萬青茶場附近的另壹個茶場。他以捕鳥為生,沒有固定工作,經常去哥哥家玩。他比阿雲大三歲。因為他和阿雲是老鄉,所以成了形影不離的夥伴。
自從阿雲認識阿發後,村裏人經常看到他們在壹起。十二歲的阿雲生來又瘦又小,看起來像個小女孩。村裏人也沒註意她和阿發的親密:這麽小的孩子懂什麽愛!有時,村民在沙灘上的河裏洗衣服,阿雲和阿發在河裏洗澡遊泳。在外人看來,兩個孩子真的是青梅竹馬。阿發時不時給阿雲發壹些小東西。這些不起眼的禮物,在阿雲這個剛剛學會人情世故的小女孩心中,意義非凡。
隨著時間的推移,阿雲已經成長為壹個優雅的女孩。當她和阿發去河裏遊泳時,村民們開始談論這件事。這些話讓阿發感到很不安,於是想用訂婚的方式把阿雲留在自己身邊。
“訂婚”綁不住女生的心。
去年的壹天,阿發把阿雲接到自己家,讓哥哥阿金向阿雲的養父母求婚。阿金去過阿雲家三次,前兩次都被阿雲的養父母罵了。第三次阿金按照老家的習俗帶了400元禮金等禮物,找了證人到阿雲家。阿雲的養父以阿雲還小,達不到法定結婚年齡為由拒絕了,並稱女兒的婚事需要征得舅舅的同意,舅舅在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