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
(二)國家行政機關的監督;
(三)國家司法機關的監督;
(4)社會監督,包括民主黨派、社會團體和群眾的監督;
(5)中國* * *監督,這是監督制度的關鍵。
12.簡述憲法的概念和特征。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體現了各種政治力量的對比,規定了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基本原則,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憲法的特點:
(1)在條文內容上,憲法規定了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最基本原則,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的組織和運作原則。
②就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而言,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過程中,憲法的制定和修改必須經過特殊程序。
13.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權利有哪些?
(1)政治權利和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權;
⑷社會和經濟權利;
(5)教育、科學和文化權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權利;
⑦監督權。
14.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基本義務是什麽?
(1)維護國家統壹和各民族團結。
②遵守憲法和法律,保守國家秘密,愛護公共財產,遵守勞動紀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會公德。
(3)維護祖國的安全、榮譽和復興。
(四)保衛祖國,依法服兵役,參加民兵組織。
⑤依法納稅。
15.簡述中國國家機構體系的構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③國務院;
④中央軍事委員會;
⑤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7 .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
16.簡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類
(1)行政法是指調整行政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具體來說,它是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履行職能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總稱。
②行政法可分為壹般行政法和特殊行政法。
17.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征。
①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
②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在行政活動過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是由行政法律規範預先規定的。
(4)行政法律關系產生於國家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的過程中。
18.簡述程序法的概念和類型。
程序法是調整和規範國家司法機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之間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我國現行訴訟法可分為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
19.簡述訴訟證據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訴訟證據是指能夠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客觀事實。它有三個基本特征:
客觀性是指必須客觀存在的事實,任何主觀臆斷和虛假材料都不能成為訴訟證據;
關聯性是指與具體案件必須有內在聯系,與案件無關的事實不能作為證據;
合法性是指必須符合法律要求,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使用證據的形式。
20.簡述稅法的概念和分類。
稅法是在稅收征管過程中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經濟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根據稅法調整的具體經濟關系的不同,稅法可以分為稅收征管法和稅收管理法。
21.簡述勞動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和其他由勞動關系產生的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壹)公民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的原則;
②按勞分配原則;
③男女平等原則;
④職工民主管理原則。
22.簡述環境法的概念和分類。
環境法是指調整和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關系,防止汙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的總稱。
環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
23.簡述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意義。
①在保護和改善生活和生態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和社會福利設施,防治汙染和其他社會公害,保障人體健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有利於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有利於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於科學發展觀的確立。
24.簡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民法是調整作為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之間以及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範的總稱。
民法的基本原則是:
(1)當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則。
(二)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
③保護公民和法人合法權益的原則。
④禁止濫用公民權利的原則。
25.簡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條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
法人必須具備的條件:依法成立;有獨立的財產和資金;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機構和場所;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