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訴訟請求的確定

訴訟請求的確定

這壹期刊登了如何寫投訴信的相關文章。但是有很多讀者提問,投訴的格式已經知道了。但“訴訟請求”如何成立,請張哥進壹步具體指導。

張哥今天就把這個問題說清楚。

壹,

確立訴訟請求的重要性。

訴訟請求是民事起訴書的壹個基本要素。

是原告告上法庭的,

希望法院對其訴訟請求做出相應回應。

請求判決。

簡單來說,

是原告想通過訴訟達到的目的。

原告和被告都有索賠權。

在訴訟中

進攻和防守交戰的中心,

關系到法院能不能支持

向訴訟中的所有當事方

他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壹旦選擇不當,

將直接決定訴訟的成敗(即

它可能導致駁回起訴的法院裁決或駁回索賠的判決)。

法律文書,生死之地,馬虎不得。

第二,

訴訟請求如何成立

(壹)、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原告的訴訟請求會受到各種因素的限制。

因此,在確定訴訟請求之初,就應該對其進行處理

各種各樣的

因素做綜合考慮。

1,索賠來源。

2.原告

預期目的。

3、

案件的基本事實。

4、

證據。

5.法律依據。

6、

法院的認可。

7、

律師的專業水平。

8.其他因素。

(2),

明確投訴的類型。

清楚的

訴訟類型對於確定索賠非常重要。

在確定訴訟請求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訴訟請求是給付之訴、確認之訴還是變更之訴。

給付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履行特定給付義務的訴訟,如要求被告支付租金、返還借款、返還原物、停止侵權等。

確認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確認與被告之間是否存在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比如確認合同的有效性;確認勞動關系;確認婚姻無效等。

又是對變化的抱怨

所謂形成之訴,是指原告請求法院以判決方式變更或消滅已存在的民事法律關系的訴訟。

比如解除婚姻關系,解除* * *,

取消婚姻

結婚

訴訟、撤銷收養、終止收養、宣告終止侵權或撤銷其宣告、* * *訴訟分割等。

等等。

(三)、明確的索賠要求

具體內涵和外延。

訴訟請求的具體內涵和外延包括要求法院保護、支持和反對的內容。確定索賠,需要立足於現有的事實和理由,有明確的目標。不要把當事人送的禮金、當事人未付的嫖資等違法的、違背公序良俗的債權作為訴訟請求;不要把侵害他人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訴訟請求;不要把沒有法律依據的東西(比如青春損失費)作為訴訟請求。

(四)、訴訟請求的成立應有客觀事實和法律依據。

必須有事實依據來證明索賠。

這壹主張與客觀事實密切相關。沒有被告侵權的事實,就不會有索賠。所以事實是請求的基礎,事實有證據支撐,所以證據是證明客觀事實的基礎。任何脫離客觀事實的主張都是無用的。

訴訟請求的成立必須有法律依據。法律依據是

指法律的相關規定。

比如在壹場爭執中,雙方都認為自己是對的。誰是對的?如果沒有權威的標準,就會引起無休止的爭議,而最權威的標準就是法律。法官在判斷支持哪壹方時,依據的是法律的相應規定,我們在確定訴訟請求時必須找到這壹規定。

妳有事實依據,也有法律依據。法院能不支持妳的訴訟請求嗎?

第三,建立

訴訟請求應遵循的四項原則:

1.準確性。

準確是指法律上的準確和表達上的準確。

法律準確主要是指請求權來源的準確。

以民事案件為例,

合同糾紛的訴訟請求主要來源於合同協議,並且

非合同糾紛的索賠通常來自法律規定。

法院的審判工作是根據相應的法律依據和有效的合同依據進行的。

表達、要求的準確性

措辭要嚴謹,盡量使用法律術語。

2.全面性。

全面性要求按照邏輯順序列出全面的權利要求。法庭上有個規定,叫“不要再介意同樣的事情”。所以在起訴壹個案件的時候,所有的權利要求都要寫清楚,不能遺漏任何壹項。比如勞動爭議案件中,支付延遲工資、未簽訂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加班工資、經濟補償、賠償金等事項會成為訴訟請求;在工傷賠償的情況下,有壹次性傷殘賠償金。壹次性醫療補助金、壹次性就業補助金、停薪留職期間的工資等。,在確定訴訟請求時,最好都寫下來,省去壹項,這樣就很難再起訴了。

3.確定性。

確定性意味著聲明必須是具體的和明確的。

民事訴訟法中的“具體訴訟請求”是什麽?

具體權利要求是指原告提出的實體權利要求,在內容和範圍上必須是具體的、可定義的,否則沒有實際意義。

到什麽程度?總之”

能分裂的就分裂。

"。

在審理過程中,法官將對每壹項請求進行審理並作出判決。比如人身損害賠償,有12個賠償項目,在

寫訴訟請求書的時候,要逐條寫明賠償金額,然後加起來得到賠償總額。這些數據壹定要清晰明確,不能籠統地寫成“各種損失索賠多少錢。”

所以拆分清單可以更清晰的表達我們的訴求,防止訴訟請求遺漏,進壹步影響我們。

權益的實現

4.簡單。

要求

簡明扼要,用壹句話寫出目的。如果妳要求判決償還貸款,

清償債務、履行合同、賠償損失等。

  • 上一篇:數學難題
  • 下一篇:同居期間購買的財產分手時如何分割?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