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太空飛行的最新信息。

太空飛行的最新信息。

近年來世界航天進展綜述2006年是中國航天成立50周年、人類首次太空飛行45周年和航天飛機首次飛行試驗25周年。這壹年,世界航天技術和產業繼續取得新進展,載人航天和空間探測工程進展順利,軍用、民用和商業衛星發射活動較往年有所增加,各國航天投入繼續增加,新壹輪國際航天競爭格局正在形成。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成為舉世矚目的有力競爭者。美國繼續引領世界新的航天潮流。俄羅斯正試圖重振其昔日的太空榮耀。歐洲、日本和印度都在努力增強自己的太空實力。空間技術繼續在全世界迅速傳播。越來越多的國家甚至私營企業涉足航天領域,國際航天合作呈現出新的趨勢。1.新壹輪國際空間競爭日益明朗。航天技術及其產業壹直是世界大國激烈競爭的戰略制高點。由於航天對政治、軍事、外交、經濟、科技等諸多領域的影響越來越大,在21世紀的6年裏,主要航天大國和壹些新興發展中國家都把發展航天技術作為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戰略舉措。美國、歐洲、俄羅斯、日本、中國和印度都制定了壹系列雄心勃勃的長期空間發展戰略、計劃或政策。其中,2006年美國總統布什發布了新的國家航天政策,中國發表了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俄羅斯發表了2006 ~ 2015航天發展規劃。印度航天部已向政府申請批準載人航天計劃,計劃在2014年投資44億美元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並計劃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日本正在制定宇宙基本法,試圖放寬對太空軍事利用的限制,放棄自1969以來僅限於“非軍事”目的的和平利用太空政策。在經歷了冷戰結束後10年的低迷期後,各國航天投資重新步入快速增長的軌道。2006年,上述國家的航天投入繼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航天發射活動頻繁,航天工業的政府大單和大合同越來越多,軍事、民用和商業領域的航天活動規模不斷擴大,表明新壹輪國際航天競爭格局正在形成。然而,新壹輪國際太空競爭與冷戰時期美蘇的太空霸權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它不是美蘇之間的太空競爭,而是反映了多極世界形成過程中諸多大國之間的太空競爭:美國要努力保持世界太空的領先地位;歐洲試圖整合歐洲所有資源,在航天制造、發射服務、全球導航與遙感衛星、太空探索等重要領域獲得戰略獨立性和更強的國際競爭力,從而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俄羅斯力圖重振昔日的航天輝煌,在載人航天、無人太空探索、航天制造和發射服務以及軍用和民用衛星技術的各個關鍵領域保持世界先進水平,擴大俄羅斯在世界上的市場份額;日本、中國和印度在爭奪亞洲地區航天大國地位的同時,力爭躋身世界航天大國或航天強國之列。除了上述航天大國在不同層面上的國際航天競爭,還有壹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亞洲的韓國、巴基斯坦、泰國、伊朗和臺灣省,南美的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和委內瑞拉,非洲和中東的南非、尼日利亞和以色列,獨聯體國家的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等。,這也增加了他們的空間投入,培養了人才,積累了實力。通過與美國、歐洲、俄羅斯、中國、印度等國不同形式的合作,努力發展軍民兩用的偵察通信衛星或科學衛星,發展本國的航天技術和產業,增強本國的軍事、科技和經濟實力,提高在本地區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2.2006年,各國繼續加大航天投入,航天預算在10年間增長了近1倍。2006年,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和印度等主要航天國家繼續增加軍事和民用領域的空間預算,總投資估計超過500億美元。其中,美國2006年的軍用和民用航天預算約為375億美元,歐洲航天局、歐盟及其成員國的總投入約為75億美元,日本約為26億美元,俄羅斯約為6543.8+0.5億美元,印度約為9億美元。與1997年上述航天國家的總投資335億美元相比,10年期間,主要航天國家的總投資增加了165億美元,增長了近1倍。3.美國頒布了壹項新的太空政策。2006年8月31日,美國總統布什頒布了新的國家太空政策,以取代克林頓總統在1996年9月頒布的太空政策。這壹新政策既是舊政策的延續,也是對10年來國內外重大變革(尤其是反恐戰爭)的政策修正。布什總統出臺的這壹新政策比舊政策更加理性務實,對太空控制等敏感話題的表述相對原則、模糊,留有很大余地,但對“主權”和“權利”的表述更加準確。比如1996的太空政策中,聲稱“對美國太空系統的故意幹擾和攻擊是對美國主權的侵犯”,但新政策改為“對美國太空系統的故意幹擾是對美國權利的侵犯”。既有宏觀政策,也有微觀具體政策;既保持了與1996政策的連續性和壹致性,又回應了當前和未來空間活動中世界關註或可能面臨的問題,如空間核動力源供應、空間碎片、頻譜利用與保護、出口政策和國際合作等。然而,在國際合作和空間技術和產品的出口限制等熱點問題上,沒有看到重大的政策變化。4.載人航天活動順利開展,美國新壹代載人飛船研制正式啟動。2006年下半年,美國航天飛機連續三次成功飛行,標誌著美國載人航天活動不僅成功擺脫了2003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以來的陰影,而且為航天飛機在2065,438+00年退役前完成國際空間站後續組裝工程所需的65,438+04次飛行創造了有利條件。俄羅斯也在2006年發射了幾艘聯盟號載人飛船和幾艘進步號貨運飛船。美國和俄羅斯頻繁的載人航天活動已經運送了20多名宇航員(包括世界上第壹位自費女太空遊客)和數十噸燃料、食物、水和科學儀器設備往返國際空間站。美國在實施太空探索和重返月球計劃的第壹步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2006年8月3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選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設計、開發和制造新壹代載人探索飛船(CEV),命名為獵戶座(Orion),合同總額高達81億美元。獵戶座載人探索飛船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探索計劃的關鍵。它是新壹代的航天器,將取代航天飛機往返國際空間站,執行載人貨運任務,重返月球,甚至探索火星。預計2014進行首次試飛,2018首次登月。5.歐俄聯合設計新壹代載人飛船。2006年7月18日,俄羅斯航天局取消了對kliper可重復使用載人飛船的招標,宣布暫停實施舉世矚目的kliper計劃。雖然由於缺乏資金,kliper的研制已經暫停,但俄羅斯無意停止新壹代載人飛船的研制。目前,俄羅斯已經開始轉向歐洲尋求合作與發展。據《太空新聞》2006年6月26日報道,歐洲航天局各成員國政府已同意與俄羅斯聯合設計新壹代先進乘員運輸系統(ACTS),為期兩年。ACTS宇宙飛船將用於國際空間站,未來的載人登月或其他任務。如果歐俄能達成合作協議,日本也表示願意參與。這種合作的外部動機是,美國拒絕其夥伴國參與獵戶座飛船的研制,而歐洲、俄羅斯和日本無力獨自完成新壹代飛船的研制。目前,俄羅斯已選擇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公司參與第壹階段聯合設計。這標誌著歐俄合作的新壹代載人飛船設計有望正式啟動。6.俄羅斯研制新壹代可重復使用的貨運飛船據俄羅斯媒體4月21日報道,2006年,俄羅斯“能源”火箭航天集團公司正在研制新壹代可重復使用的貨運飛船“擺渡”號,以便取代2013年後使用了20多年的貨運飛船“進步”號,向國際空間站或月球基地運送物資。由於新壹代貨運飛船不僅可以重復使用,還可以在軌道上運送30噸貨物,與現有的壹次性使用2.5噸貨運能力進度相比,新壹代“擺渡”將大大提高運輸能力,降低太空運輸成本。新壹代貨運飛船采用船貨分離的設計思路:先將空載的“擺渡”發射到距地面200公裏的停泊軌道待命,再由另壹枚火箭將裝有貨物的專用“集裝箱”送入同壹軌道。之後,“渡輪”利用兩個停靠港中的壹個與集裝箱對接,將其擺渡到國際空間站或月球等指定位置。這種航天飛機還可以將空間站垃圾裝入貨箱運送到近地軌道,扔進大氣層燒掉,在軌道上等待下壹批貨物的到來。7.空間技術繼續在全世界迅速傳播。太空技術不再是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大國的專利。朝鮮2006年進行的導彈發射和核試驗震驚了全世界。近年來,壹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韓國、巴西、阿根廷、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烏克蘭、馬來西亞)以及產油國(如尼日利亞和委內瑞拉)正在積極發展空間技術,以提高它們在本區域的國際地位。他們或者在空間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或者正在積極制定計劃,尋求合作發展空間技術,或者派遣宇航員遨遊太空。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至少有40個國家和地區投資發展航天技術,其中壹些國家和地區正在自主研發軍民兩用的偵察和通信衛星系統。此外,在美國和歐洲,越來越多的中小型私營企業投資於過去只有政府和大型航天公司才能涉足的航天領域,壹些大學研發微型衛星也不是什麽新鮮事。比如2006年9月俄羅斯發射壹箭18失敗的微型衛星,大部分是美國、歐洲和俄羅斯的大學研制的。8.國際空間合作呈現新趨勢和新特點。國際空間站是冷戰結束後美俄兩大戰略競爭對手從爭霸走向合作的產物。這項由美俄主導,歐洲、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個夥伴國參與的跨世紀重大合作項目,歷時20年,耗資數千億美元。目前集結任務尚未完成壹半,面臨著規模縮小、駐站人數減少、目標及其價值重估、人貨運輸和電力供應不足等諸多矛盾和問題。到目前為止,所有參與合作的夥伴國,特別是美俄歐日等大國,都承諾將這個項目進行到底,並試圖從中獲得最大利益,但他們也在總結自己在載人航天國際合作中的得失和經驗教訓,調整未來的國際合作模式和策略。目前,影響載人航天國際合作的主要障礙有三個:國家榮譽、國家利益和對技術轉讓的擔憂。因此,近年來,特別是2006年,國際空間合作的趨勢出現了壹些新趨勢和新特點。首先,美國婉言謝絕了歐洲、日本等盟友參與重返月球、登陸火星的太空探索計劃,表示要單幹。因為美國不再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耗資數千億美元的國際聲望和科技創新成果,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允許非美國公司參與美國重返月球所需研制的新型航天器及其運載工具;其次,歐盟在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上的國際合作政策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尋求面向全球的全面合作轉變為旨在擴大市場的有限合作,不允許包括美國在內的非歐盟國家參與伽利略衛星系統的研發和部署,尤其是關鍵技術的研發,以及特許經營權的競標及其未來的管理。上述例子表明,美國和歐洲對國際空間合作越來越保守和謹慎。未來10年,國際空間站等大型國際空間合作項目(如載人登月或火星)不會再出現;涉及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的重大航天項目(如導航衛星)不可能有真正的國際合作。但由於資金短缺,俄羅斯仍有技術實力,可能更願意尋求國際合作來實現其重大航天目標。歐洲、日本、印度和中國可能會轉向俄羅斯,開展以探索月球或火星為重點的雙邊或多邊短期階段性合作。未來更多的是另壹種多邊和雙邊空間合作,帶有強大的商業或政治外交。比如60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對地觀測組織(GEO),以及美日、美印、美韓、美臺(灣)、中俄、歐俄等各種小範圍、單項的國際合作。

望采納

  • 上一篇:私募股權基金有哪些類型
  • 下一篇:鐵路兒童票標準2022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