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領導,構建全面合理的結構網絡,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要進壹步拓展和提升縣級法律服務功能,完善鄉鎮法律服務機構、人員配備和管理制度,建立村村通法律服務站,延伸法律服務覆蓋面。目前,如東縣已率先在213個村設立法律服務站,由村(居、社區)政法專幹擔任站長,村(居、社區)常年法律顧問擔任副站長,律師、基層法律工作者、村(居、社區)專職調解員、專職社工、普法誌願者、村級聯防隊員、大學生村官* * *參加。為適應群眾法律需求的新趨勢、新特點,法律服務網絡要從“建設”向“建設、管理、使用”轉變,在“管理”和“使用”上下功夫。點對點服務已經實現。目前,該縣已陸續為各村配備了法官,並出示了服務範圍和聯系電話,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在服務形式上,要從“傳統”向“數字化、科技化”轉變。利用互聯網覆蓋面廣的優勢,加強法律服務信息化建設,推進法律服務在線咨詢、在線糾紛解決等信息平臺建設,讓群眾享受到及時、便捷、專業、優質的法律服務。
2.整合資源,建立覆蓋城鄉的快速、高效、功能完善的運行機制。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應當面向基層、企業和群眾,堅持資源整合、協調有序運行。筆者認為要做好體制內縱向資源的整合和體制外橫向部門的聯動。比如在政法系統,要建立健全法制宣傳、法律服務、法律保障網絡,組織法官、律師、公證員、誌願者隊伍,充分發揮法律服務的獨特功能。其次,要善於對外借力,政法系統要探索與信訪、工會、婦聯等部門合作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發展的模式。
3.註重培養,建設結構合理、專職互補的人才隊伍,註重挖掘和培養法律服務人才資源。壹方面,提高專職法律服務人員的素質,通過專業培訓、代開會培訓等提高他們的專業素養。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專業法律服務人員的引導和管理,培育壹批高端復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專業化法律服務機構,積極拓展在知識產權、醫療、教育、資產重組等領域的業務。,以確保它們能夠適應當前沿海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等復雜形勢的需要。另壹方面,積極引導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法律援助、法制宣傳、矛盾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如東縣有近百個民間文藝團體活躍在全縣各鄉鎮。因此,該縣開始對安排演出的法制文藝節目給予每套200元的補助,以調動廣大文藝演出者的積極性,確保有演出就有法制節目,擴大法制宣傳的輻射效應。積極動員和組織具有壹定法律知識的在職和退休法官、檢察官、警察、律師、公證員積極參與公共法律服務活動,發揮他們與人員的接近性和熟悉性,隨時解決群眾遇到的法律問題,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主導、強有力的供給模式,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需要強有力的資金支持,所需經費應納入財政預算。要將公共法律服務納入政府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增加以法律援助、矛盾調解為重點的政府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統籌城鄉服務,加大基層法律服務投入,制定優惠政策,全面推行村(社區)法律顧問制度,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逐步建立村(社區)專職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法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