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土地代理相關法律知識:獲得所有權

土地代理相關法律知識:獲得所有權

所有權的取得是指民事主體取得所有權的合法方式和依據。根據物權法定的基本原則,所有權的取得必須依法進行。我國《民法通則》第72條明確規定:“所有權的取得不得違反法律。”顯然,所有權的取得必須合法,否則得不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所有權的合法取得可以分為原始取得和派生取得。

壹.原始收購

原始取得是指第壹代所有權或者不以原始所有權人的意誌為轉移而取得所有權。根據法律的規定,原始收購方式主要包括:

(1)生產

這是指民事主體通過自己的勞動創造新的財產,然後取得該財產所有權的方式。民事主體可以通過自己的勞動生產活動和自己通過擴大再生產創造的勞動產品取得勞動產品的所有權。

(2)先占權

這是指民事主體占有具有全部意義的無主動產並取得其所有權的法律事實。先占權應具備以下要件:標的物必須無主;標的物必須是動產;行為人必須擁有所有意義上的無主物。

(3)附錄

這是指不同擁有者的事物,因為某種行為而結合在壹起,形成壹個不可分割的事物或具有新品質的事物。民事主體將不同所有者的財產或勞動成果組合起來,形成另壹種新的財產形式。如果恢復原狀在物理上不可能或經濟上不合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確認新財產的所有權。連線包括三種情況:

1 .混合

是指不同權利人的財產相互結合而難以辨認或者因成本過高而導致所有權變動的法律事實。混合必須是動產和動產的混合。混合形成的新的動產稱為混合。在表現形式上,有固-固混合、液-液混合、氣-氣混合。動產和動產混合後,原則上每個動產所有權人基於其混合時的價值而擁有混合物,如果混合後的有形動產是主客體,則主客體的所有權人取得混合物的所有權。

附上

是指將不同所有者的財產組合起來,形成新的財產。新的物業雖然沒有達到混合的程度,但除非拆除,否則無法恢復原狀。在查封的情況下,可以區分原所有人的財產。添附主要指動產與不動產之間的添附和動產與動產之間的添附。

動產與不動產的附著,是指動產與他人的不動產相結合,動產成為不動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導致動產所有權發生變更的法律事實。動產和不動產附合的情況下,附合的人是動產,附合的人是不動產。動產與不動產結合後,動產失去了獨立性。比如在別人的建築上畫畫。動產與不動產附著後,不動產所有權人取得動產所有權,而動產所有權及其他動產上的權利消滅。

動產附合是指各種不同的動產相互結合,不可分離或分離而無損害,動產所有權發生變更的法律事實。動產與動產的結合稱為組合;組成物原則上歸動產所有權人所有,各人按照查封時的價值比例確定其應得部分。動產附於動產後,若能視為主物,則豐富物的所有人取得復合物的所有權;非主要財產的動產所有權和該動產上存在的第三人的權利消滅;第三人對可視為主要客體的動產的權利並未消滅而是繼續存在於構成中。

3 .過程

是指壹方使用另壹方的財產,並將其轉化為價值更高的新財產。加工的標的物僅限於動產,加工的物必須為他人所有,加工者必須有加工行為,加工也必須因加工而成新物。

關於處理的法律效力,有不同的法律規定。壹個立法例是以唯物主義為基礎,以加工為例外;另壹個立法例子是基於處理原則,唯物主義除外。在前壹種情況下,被加工材料的所有權以屬於材料所有者為原則,屬於加工者除外;在後壹種情況下,被加工對象的所有權基於屬於加工者的原則,材料的所有者除外。例如,當加工成本高於材料本身的價值時,加工者取得被加工物的所有權。

在查封關系中,喪失動產所有權或者動產上其他權利的人,因查封遭受損失時,可以依據不當得利請求權請求賠償;因查封而喪失權利並遭受損失的人,除行使不當得利請求權外,還可以行使損害賠償請求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幹問題的意見(試行)》第八十六條、第八十七條規定“非財產所有人在他人財產上增設附屬物,財產所有人同意增設,返還財產時對該附屬物如何處理有約定的,按照約定處理;沒有約定且協商不成的,可以拆除,也可以責令拆除;如果不能拆除,也可以折價給產權人;給產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財產有附屬物的,附屬物隨財產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但當事人另有約定且不違法的,按照約定辦理。”

(四)發現埋藏物和隱藏物

埋藏物、隱藏物是指埋藏或隱藏在其他物中,所有權不明的動產。所謂發現埋藏物、隱藏物,是指埋藏物、隱藏物被發現並被占有的法律事實。這是事實行為,不是法律行為。不壹定要找到埋藏物和隱藏物,也不壹定要找到完全行為能力人。

埋藏物的發現需要具備兩個要件,即埋藏物的存在和埋藏物的發現和占有。埋藏物必須是動產,埋藏物的所有人不明。關於發現埋藏物的法律後果,壹般有兩種立法例。壹種是埋藏物的發現者取得埋藏物的所有權;另壹種是國家取得埋藏物的所有權。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所有權人不明的埋藏物、隱藏物屬於國家所有。貨物上繳國家後,接收單位應當對上繳的單位或者個人給予獎勵。

  • 上一篇:蘇州12345驗收範圍
  • 下一篇:為什麽辛亥革命後,尊孔復古思想越來越囂張?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