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文化身份視角下文化電視節目的整合與發展

文化身份視角下文化電視節目的整合與發展

從文化認同的角度看文化電視節目的整合與發展:1500字

摘要:

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中國掀起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熱潮。大眾傳媒方面,以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電視節目,壹方面承擔著新形勢下塑造中國文化認同的責任,另壹方面也在經歷著媒介融合的發展階段。在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文化節目往往呈現出各種不利於中國文化認同的方面。最後,本文通過案例分析,結合新媒體融合功能和媒體融合理論,提出了文化類節目創新融合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

新媒體;文化認同;文化節目;媒體融合

第壹,文化節目的整合與發展對文化認同的挑戰

首先,文化節目融合趨勢下中國文化身份的變化。2014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將媒體融合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以此為契機,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引發了文化電視節目制作的壹系列變革。比如,由於播出頻道的變化,文化類節目往往叫好不叫座,所以傳統文化內容也出現在科普教育欄目中。在融合發展階段,脫口秀、真人秀、競技節目更適合與傳統文化結合,拓寬了文化節的播出渠道;再比如受眾維度的變化。傳統文化節目的“文化灌輸”以被動受眾為前提,而新興媒體參與融合發展,直接將受眾帶入文化傳播過程。由此看來,文化認同在時效性上受制於新媒體文化的快節奏;文化認同的空間性也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特殊地理空間,增加了虛擬空間的維度;文化身份的對比也因為文化節和多屏融合的目的而有了交叉的受眾群體,相應的集體意識也滲透到了受眾的不同維度;文化認同的互動不再局限於個人和群體,也存在於不同認同的個人之間和多個群體之間。

最後,文化項目在發展中融合了文化身份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文化節目整合發展中的文化認同問題具有兩面性。節目融合講的是“媒體端”的發展趨勢,文化認同講的是“觀眾端”的狀態。可見,“媒體方”融合發展的種種變化引發了“受眾方”文化認同的變化,“受眾方”文化認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會影響“媒體方”的融合發展。有學者將文化認同分為六種形式:社會認同、職業認同、地域認同、民族認同、* *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3]。作為壹個多民族的中國,從政治經濟中心到邊疆的文化認同,圍繞著民族文化、民族意識形態、現代民族國家形態等關鍵問題。因此,中國文化認同也呈現出多種模式。

相應地,中國傳統文化電視節目的融合與發展必須考慮中國文化的地域差異、民族差異和意識形態實力。這可能是文化節目多元化發展的契機,也可能是文化節目壹體化發展的政治風險、經濟風險、文化風險。

第二,新媒體的整合功能體現在文化節目的創新上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不僅推動了文化節目本身的創新與轉型,更廣義的新媒體的整合功能,“整合了人類社會的器皿、傳播、產品和服務”[4]。具體來說,新媒體的整合功能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壹,功能整合。在功能上,觀眾不再滿足於機械地接受通過數字電視傳輸的節目產品。新媒體的功能融合是指將信息和媒體內容從計算機信息技術系統和寬帶通信網絡逐步傳輸到用戶。這與三網融合的發展趨勢是壹致的,是觀眾在使用和滿足過程中對文化節目各方面功能要求的逐步提高。

第二,產業整合。目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側重於功能性內容的生產,而新媒體作為具有產業屬性的文化產業的討論較少。新媒體的產業融合功能主要是促進計算機產業與信息技術、電子通信和傳媒業的產業融合。有學者指出了傳媒業的四大趨勢:資源稟賦從渠道稀缺向內容稀缺轉變;盈利模式從單壹收入渠道向多種收入渠道轉變;產業格局從產業分離向產業融合演變;市場結構從高度壟斷市場演變為競爭性壟斷市場[5]。

第三,產品和服務的整合。產品和服務的融合是指媒體和信息產業利用寬帶設施、數字功能並與產品和服務進行互動,以迎合客戶口味的便利性的壹種合成形式。湖南衛視率先在電視節目中加入彈幕,壹場直播分為頻道和網絡兩種觀看模式等創新嘗試,都豐富了媒體內容的功能。

  • 上一篇: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老公和女同事走得很近,我懷疑她們。
  • 下一篇:小區非機動車停車收費是否合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