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應該知識淵博。古語有雲,“海納百川,海納百川”,也就是說,學習要廣泛涉獵,兼收並蓄,博采眾長,胸懷寬廣,才能成為有根之樹,活水之源。盡管人民法官在審理案件、分析案件和司法問題時從根本上受到法律規範的制約,但他們也受到宗教信仰、政治偏好、人格特征等各種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在說理的過程中,只有廣泛吸收其他學科知識的精華,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站在更高的位置,才能減少冤假錯案的發生。不可否認,法院的工作量與日俱增,矛盾糾紛日益復雜。工作後,法官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眾所周知,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僅僅停留在以前的學習層面,機械地理解法律,就很難處理各種復雜的矛盾糾紛,也很難提高自己的司法能力。因此,法官只能不斷加強學習,勤於學習,善於學習,廣泛學習,努力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法官想要審問。子曰:“吾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故謂之‘文’。”這就告訴我們,學習不清楚,就要窮其所能,不恥下問,才能真正理解其本質。法官裁判的本質是將法律知識嵌入案件事實之中,這是壹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所以很難把握,尤其是年輕法官,這就告訴我們要虛心學習,多請教別人,尤其是年長的、經驗豐富的法官。大法官霍姆斯曾經說過:“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這句話值得我們法官,尤其是年輕法官深思。俗話說“提問是學習的源泉”,對於法官來說更是如此。在工作中要勤奮好問,虛心請教他人,提高司法智慧和能力。
法官應該仔細考慮。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要思考自己學到了什麽。人民法官作為法律利益和群眾利益的維護者,在分析案件的過程中遇到復雜的案件是常有的事,這就要求法官要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判斷案件的前因後果,理清各種復雜的法律關系。作為壹名人民法官,要不斷強化人民意識,積極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服務大局,服務人民司法”。要分析所學,認真思考,擺正位置,盡量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增強責任感,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因此,作為壹名人民法官,我們應該勤於思考,善於思考,通過縝密的思考來踐行司法為民的服務宗旨。
法官要區分清楚。古人雲:“輕抖舌頭,壹把刷子掉,生死攸關。”這是關於法官職業的特殊性,也說明了法官明辨是非的重要性。人民法官作為理性的代表,也是良知的捍衛者。他們要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分清黑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抵制誘惑,不為金錢、權力、美女所誘惑,時刻遏制自己的違法思想,牢固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長城。
法官應該忠實。“篤”意為忠誠、堅定、專壹、堅忍。這正是人民法官在司法實踐中所需要的。作為業主利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人民法官要時刻反思自己,時刻牢記“我是人民法官,我要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踏踏實實做事,清正廉潔做人,學以致用,持之以恒,理論聯系實際,靠所學,用所學,做壹名群眾滿意的優秀法官。
總之,博學、審問、深思、明辨、恒心,是人民法官的需要。
(作者單位:江西省奉新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