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無錫市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堅持以創新推進素質教育的宗旨,強調參與性、體驗性、活動性、實踐性,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2002年6月5438+065438+10月投入使用以來,先後承擔了本市及周邊地區6萬余名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並成功承擔了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教育廳、團市委、省婦聯聯合舉辦的2005年、2006年“多彩避暑行綠”。走近科學”夏令營和省教育廳舉辦的2007年“小太陽杯”江蘇省少兒象棋比賽,共接待了廣東、浙江、安徽、新疆和省內代表團20多批,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學生近百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歡迎。壹是準確定位,積極實施社會實踐教學活動。立足於培養未成年人團結協作、開拓創新、自覺實踐的精神和能力,讓學生在手足腦中感受、體驗、升華。註重開發實踐項目,實施滲透式教育。充分利用現有的自然和人力資源,精心制定教學計劃,開設教學課程,先後開發生活體驗、實踐創造、綜合活動、農活、拓展訓練、科學考察、社會調查、文化考察、野外生存等實踐領域,開展教學實踐活動近100次,每壹次都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蘊,體現在教中學、邊學邊玩、邊玩邊練。註重推進課程改革,實施課程管理。認真落實中央關於加強未成年人綜合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將參加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納入高二課程,實行課程管理,確保每名高二學生都能參加壹周的基地綜合實踐活動。為了使實踐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基地認真聽取了學校的意見和要求,根據學生特點實行菜單式服務、自主選擇和學分制管理,使學校的實踐活動更加貼近未成年人的實際需求。註重提高參與度,實施體驗式教育。堅持學生全程參與實踐活動的原則,讓學生邊看、聽、摸、做、說、寫邊動、邊做、邊思考、邊想象、邊創造;在集體生活、群體合作中做事、做人;在個人獨立生活和野外生存訓練中鍛煉能力和錘煉意誌;自己洗衣服做飯感受父母平時的關心;在田間地頭,感受農民的艱辛,明白壹粥壹飯來之不易,壹絲壹毫的物質資源只有艱難,珍惜勞動成果,接受生命教育。二是突出特色,科學設置社會實踐教學課程。基地按照專業課和輔助課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註重加強具有地域特色的課程建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和人文資源,開設八大主題課程:壹是以“洞穴”為主題,課程包括洞穴文化鑒賞、善卷洞歷史、喀斯特地貌考察、奇石文化鑒賞、宜興礦石的性質和特點、標本采集與制作、良渚文化鑒賞。二是以“竹”為主題,課程包括竹文化鑒賞、竹功能、竹海生態考察、竹藝編織、竹器制作等項目。三是以“茶”為主題,課程包括茶文化鑒賞、茶葉辨析、茶道講座、采茶勞動、制茶技術、茶農考察等。第四,以“陶藝”為主題,課程包括陶文化欣賞、陶藝制作、參觀陶都博物館、精品陶藝欣賞等。第五,以“社會調查”為主題,課程包括湘頭村工業市場調查、張著鎮鄉鎮經濟調查、宜興環保產業發展調查、善卷地區農民生活狀況調查、現代農業發展調查、法制教育基地宜興監獄調查等。第六,以“素質拓展”為主題,課程包括野外生存訓練、野營訓練、應急訓練、攀巖活動、定向運動等。第七,以“心理體驗”為主題,課程包括農活專項體驗活動、小組競賽、多米諾比賽、各類比賽、趣味遊戲、小組合作活動等。八是以“文化遊學”為主題,課程包括參觀潘漢年故居、徐悲鴻故居紀念館、周培源故居、東坡書院、國家山嶽紀念碑、宜興名人堂等。三是註重實效,社會實踐教學活動成效顯著。獲得真實體驗:壹個班的學生參加基地食堂的工作,壹群學生玩多米諾骨牌,讓大家在合作中學會處理好人和集體的關系;在部隊、在農場、在廠礦進行調查研究,使我們進壹步了解了人與社會的關系。考察喀斯特地貌,參觀龍池山自然保護區,可以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深刻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接受環境教育。去宜興監獄聽少年犯陳述,看他們勞動改造,給大家上了壹堂驚心動魄的法制教育課,等等。正如壹些學生家長所說,他的孩子參加綜合實踐後,學到了很多東西,成熟了很多。鍛煉了意誌品質:學生在野營和野外生存訓練中學會了吃苦耐勞;在攀巖比賽和消防安全訓練中變得更加勇敢、果斷、冷靜、理性;在參加農田勞動和采茶制茶中體會到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了解現代農業科技,增強科學精神等。在考察生態農業、學習果樹栽培技術中,壹系列的室內外實踐活動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變得更加開朗、活潑、勇敢、堅強。培養多種品質:茶道活動,讓學生不再單純看日常喝茶水,而是在內心深處感受“道”的博大精深;對良渚文化的考察將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愛情的了解;玩泥巴,做陶瓷作品,讓學生享受自由創作的樂趣;篝火晚會上的才藝比賽,讓大家的個性和特長得到了充分展示;休閑文體活動讓大家放松心情,豐富業余生活。擴大了社會影響:2003年,壹年壹度的全國道德教育會議的65 438+070多名代表參觀了基地並聽取了基地的介紹和報告;2004年,來自香港、澳門和內地青年代表團的450多名師生到基地參加實踐活動,均受到好評。該基地被評為全國首批校外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省文明辦、省教育廳、中央教科所相關領導專程調研,提出了基地新壹輪規劃意見。省文明辦、無錫市、宜興市共同投資3500萬元對基地進行新壹輪開發建設,將成為全國壹流的示範和無錫的窗口,成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骨幹基地和無錫市學生實踐基地群龍頭示範基地。
上一篇:案例討論:是銷售部門的責任嗎?下一篇:Xi安的社保卡可以異地使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