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淘金者的範文,是妳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政府財政管理系統是壹個政治開放系統。政府根據納稅人的需要和支持,通過政治系統形成政策,根據政策規劃政策計劃,然後根據政策計劃編制預算並相應執行,這是壹種系統投資;它是系統實現政策目標和滿足納稅人需求的輸出。在完成這壹過程後,政府仍需根據納稅人對政府的滿意程度和實現目標的程度來審查和修訂其政策。在上述過程中,公民納稅以維持政府的行政需要,政府執行行政計劃和預算。結果是否經濟、高效、有效?公共服務產出的質量如何?即其預算和計劃執行的績效如何?這壹切都需要具有審計專業能力和超然獨立地位的審計機構進行監督和評估。這種監督評價體系就是績效審計,換句話說,績效審計在政府財政管理體系中肩負著信息反饋的功能。淘金者征文範文中心
自DavidOsborne和TedGaebler提出“新政府運動”以來,公共部門的管理開始強調結果導向、柔性授權和責任制,政府審計的重點從傳統的財務審計轉向績效審計。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開展了績效審計。2004年7月,有著83年歷史的美國通用會計事務所(GeneralAccountingOffice)更名為GovernmentAc countabilityOffice,這是該機構近年來工作內容變化的結果,也充分表明績效審計將成為其未來工作的重點。
我國開展政府審計已有20多年,成果豐碩,但績效審計仍處於試點階段。近年來,社會經濟環境變化迅速,政務公開及其績效備受社會各界關註。開展績效審計是必要的。健全的績效審計體系是提高審計質量、實現審計目標的必要保證。因此,本文比較分析了英、美、中三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和特點,進而對我國現行制度的完善提出相關建議,以期為推動我國績效審計的發展提供理論支持。
二、英美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掘金者範文是妳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壹)英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化
Taojz.com
英國的現代審計制度始於19世紀的行政機關改革。1866頒布的《財政部和審計部法案》首次確立了公共支出問責制。議會批準支出,行政機關將支出記錄和賬簿送交審計長審查,審計長審查並撰寫審計報告,提交給議會。該法規定,審計長及其下屬必須審查政府機構的每壹筆交易。隨著政府職能的擴大和公共支出的膨脹,尤其是壹戰後,這種審計方式變得不現實。因此,英國在1921年修訂了《財政部和審計部法案》,規定所有政府機構都要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管理自己的收支。審計長只需對相關交易進行抽樣審計,並向議會報告政府支出是否符合議會要求。
20世紀60年代,議會和學術界要求改革審計制度,以適應政府角色的變化,特別是賦予審計長超然獨立的地位。1983《國家審計法》明確提出設立國家審計署(NAO)。NAO屬於議會下院,其主要職責是:第壹,根據《國庫和審計部法》對政府機構的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和驗證,即財務審計;二是根據《國家審計法》,檢查和評價各機關使用公共財產和政府資金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即績效審計。
NAO績效審計的選擇標準主要考慮資金數額、是否有績效不佳的跡象以及議會和公眾的關註程度。每年下屬業務部門提出100個左右的方案,審計長從中選擇50個左右作為當年績效審計的對象。
NAO的審計報告分兩個階段提出。壹份是試點研究報告。試點研究的目的是確定是否有必要實施全面的績效審計。如果評估後認為有必要進行審核,則需要進壹步規劃審核重點和方向。二是全面審核後的正式報告。在績效審計過程中,NAO審計人員始終與被審計單位的相關人員保持合作關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審核完成後,審核結果初稿將送交被審核方征求意見,作為撰寫正式報告的參考。由於在事件前和事件中與受審核方的充分合作,在報告提交後,受審核方對報告內容的接受程度更高。NAO的職責僅限於向議會提交審計報告,後續核查工作由各行政部門負責。NAO跟蹤改進措施的實施情況,並向下議院公共賬戶委員會報告結果。(二)美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化
美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深受英國議會政府金融控制理念的影響。在憲法(1787)頒布之前,政府審計事務由議會處理。1789年,美國國會立法成立財政部,實施政府的金融監管。財政部長應以口頭或書面形式向參眾兩院提交審計報告,並根據國會的指示履行職責。第壹次世界大戰後,為了提高聯邦政府的財政管理效率,國會於1921頒布了《預算與會計法案》(BudgetandAccountingAct),並成立了總會計辦公室(GeneralAccountingOffice,GAO),直屬國會。此後,財政部的會計核算權移交給了高。在美國三權分立的體制下,高大大加強了國會對行政部門的制衡。
二戰前,高協助國會監督行政機關的開支,主要工作是審核各機關提交的憑證。JohnR R. McCarl任審計長時,實行了壹些支付憑證的預認證制度。然而,隨著支出憑證的大量增加,審計工作量過大。1950頒布《預算與會計程序法》時,放棄了憑證驗證程序,廢除了事前審計制度。Www.taojz.com,淘金者。
六月,1981,查勒薩。布勞舍出任美國審計長,為高設定的工作目標是:①向國會提供更及時的數據;(2)促進高與國會的溝通和聯系;(3)加強國防預算審計;④加強總審計局檢查聯邦政府機構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能力;⑤加強高員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在鮑任內,高兩次修訂政府審計準則,建立了高與國會的有效溝通體系,將各機構年度決算審計委托給公共會計師進行驗證。高將審計重點轉向政府績效審計,涵蓋財政赤字、國防安全、信息資源的使用、人口老齡化、波斯灣戰爭中武器的使用效率、改善國家醫療衛生計劃以及全球化的挑戰。鮑的不懈努力將高推上了世界績效審計的前沿。
GAO是國會四大輔助機構之壹,70%以上的審計任務來自國會。根據美國政府審計準則,高獨立行使職權。與類似,審計結束後,在提交正式審計報告前,高將審計報告初稿發送給被審計方征求意見。雙方充分溝通後,向國會提交正式審計報告,並在正式審計報告中列出被審計方的意見,供報告使用者參考。總審計局每年向國會提交65,438+0,300多份審計報告。除了少數涉及國防機密的情況,人們可以要求審計報告。審計信息的披露使審計結果得到各方的關註,尤其有助於提高審計職能。
第三,中國績效審計制度的變遷
與英美相比,我國的績效審計時間較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Taojz.com
第壹階段,20世紀80年代。現階段,國家審計機關積極開展績效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的理論研究和試點工作,提出了以財務審計為起點,以經濟效益為終點的觀點。根據1984的審計資料,當時全國有22個省、市、自治區的縣級以上審計局270個,審判了1263個部門和被審計單位,審判中充分考慮了經濟效益。
第二階段,90年代。1991年初,全國審計工作會議要求各級審計機關確定壹批大中型企業進行定期審計,不僅要審計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而且要逐步延伸到檢查相關的內部控制制度和經濟效益,做出適當的審計評價,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在這壹階段,審計機關壹方面繼續開展以國有企業為主要對象的微觀經濟效益審計試點,另壹方面也開展了壹些帶有宏觀經濟效益審計性質的審計。例如,國家審計機關還開展了建設項目施工前審計,審計項目2萬多個,總投資105815億元。審計結束後,共審計716個項目。
第三階段,本世紀至今。本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財政支出迅速膨脹,政務公開和提升國家競爭力都成為我國全面開展績效審計的動力。2001年,審計署組織了退耕還林還草試點項目資金審計和農村電網審計,2002年組織了重點城市審計,2002年組織了深圳市審計局對12市屬醫院大型醫療設備采購、使用和管理情況的審計。2003年7月,審計署制定了《審計署2003年至2007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堅持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審計和效益審計並重,逐年提高效益審計的權重,力爭2007年投入審計力量總量的壹半左右。
中國的績效審計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首先,《審計法》及相關法律關於“真實、合法、效益”的規定,將績效審計與財務審計相結合,審計工作的目的和內容主要是調查和揭露國有企業的嚴重損失浪費和國有資產流失。其次,審計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屬於微觀經濟領域的效益審計,更側重於對其財務業績的分析,對其經濟活動的深度和廣度不夠。三是績效審計主要由企業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國家審計機構也試行過壹些績效審計,但數量較少。第四,事後審計多,事前審計少,過程審計少,即經濟活動的控制和調節。第五,雖然我國實施績效審計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我國的績效審計體系還不完善。比如美國沒有類似於《績效成就法》的國家法律和相關制度,現行的《審計法》、《預算法》及其實施條例也沒有觸及這壹話題。績效審計制度的不完善已成為我國全面開展績效審計、提高審計質量的瓶頸。
第四,完善我國績效審計制度的建議
績效審計制度是審計機關執行審計業務的規範,涉及審計法、預算法及其實施細則、各類工作指南、審計準則等。通過比較各國績效審計制度,結合我國當前績效審計存在的問題,考慮到近年來審計署在績效審計方面的重要舉措,提出以下建議:
(壹)修訂審計法及其實施細則。
我國現行審計法頒布至今已有十年,審計法及其實施細則中並未明確提及績效審計。但是,由於政治和社會環境的變化,現行審計法已不能完全適應當前審計業務的需要,修改審計法及相關配套法令已成為必然。因此,建議:壹是在審計法中引入績效審計的概念、審計內容和程序;第二,為了便於對政府的新興計劃進行監督,如果法律修改緩慢,可以先修改審計法實施細則,在不違反母法規定的前提下,對績效審計程序和結果的處理制定完整的配套措施。
(二)制定績效審計標準和工作指南
標準是壹種權威的規範,用於保證審計質量、職業道德和審計專業知識,使審計機關提交的審計報告獲得社會公眾的信任和關註。成功實施績效審計的國家都制定了績效審計標準。比如《美國政府審計準則》(俗稱黃皮書)第六章是績效審計工作標準,第七章是績效審計報告標準。加拿大的《績效審計指南》由四部分組成:第壹部分介紹了績效審計的內涵,第二部分解釋了績效審計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績效審計的工作規範,第四部分介紹了審計長辦公室績效審計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作用。我國目前還沒有績效審計標準和工作指南,建議:壹是盡快制定和實施績效審計標準,將績效審計的工作基礎和工作流程系統化、規範化、具體化;第二,編制績效審計案例,作為審計人員辦理績效審計的參考,便於經驗的傳遞。文章來源:淘金紙模型中心
(三)統壹年度預算編制和績效審計評價口徑
預算是政府行政管理的財務計劃,其編制應滿足績效評估的需要。我國預算法尚未引入績效預算的概念,各級政府編制的年度預算普遍存在政策計劃目標不明確、缺乏績效衡量指標和方法等問題,無法評價預算執行結果是否達到預期效益。因此,建議修改預算法,在預算法中引入績效預算的概念。
(四)建立決算審計報告和行政機關獎懲相關機制。
決算審計報告是對預算和計劃執行結果的評價報告,是政府整體財政體系中的反饋信息。目前,我國的決算審計報告與行政機關的獎懲機制不相關,決算審計報告中揭示的審計意見普遍被行政機關忽視,同樣的問題反復發生。因此,建議修訂各級政府預算編制和執行要點,將上壹年度預算執行績效列為下壹年度預算分配額度的重要參考。
(5)完善行政部門績效評價體系和評價指標。
正如公司必須對股東負責壹樣,政府也必須對納稅人負責,盡最大努力管理和使用公共資源。美國1993的《政府績效成就法》規定,各機關向預算管理部門提交的年度績效計劃應包括以下內容:①計劃績效目標;(2)以客觀、可量化、可評價的方式表達目標;③簡要說明實現目標所需的工作流程、技術、資金、人力、信息等資源;④建立績效指標;⑤確定計劃結果與目標的比較依據;⑥說明采用的效益評價方法。目前,我國行政機關尚未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建議:壹是參照美國的做法制定績效實現辦法,完善績效評估體系;第二,權力部門應推動績效評估制度的實施,以獲得行政機關的積極參與和支持;三是將各行政機關的績效評估結果納入年度決算報告,滿足立法機關監督行政的需要。文章來源:淘金紙模型中心
(6)提高績效審計信息的公開性和及時性。
審計機關提交的審計報告在時間上是滯後的,削弱了審計報告的參考價值。因此建議:壹是對社會各界或納稅人關心的話題進行的項目調查,如果不涉及國家秘密或商業秘密,應及時公開;第二,設立審計機構發言人,選擇適當的信息並適時公開;第三,選取年度績效審計案例,通過審計網站公開。
(七)構建專業咨詢機制。
淘金者範文是妳生活學習的好助手。
由於審計職能的轉變,許多先進國家的政府審計人員已經從傳統的審計員角色轉變為評價者。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逐漸走向政策評估時代,評估聯邦政府的計劃是否符合經濟、效率和效果的原則。中國的政府審計工作正逐步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因此,審計人員除了具備會計、審計等基本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備其他自然和社會學科的專業知識,如公共管理、企業管理、經濟學、公共政策、信息管理、法律、土木工程、建築學等。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勝任公共政策。目前,由於相關制度的制約,審計機關用人渠道有限,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範圍過於狹窄。因此,建議審計機構可以參考加拿大政府的做法,成立壹個“AuditAdvisoryCommittee”,提供專業技術建議。成員可以來自審計署和各行各業,都應該是所在領域的領導或知名專家。
(8)保持審計機構的超然獨立性。
審計機構的核心價值主要在於其超然獨立的地位和專業能力。由於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差異,不同國家的審計機構的地位也不盡相同。英美是立法,法國是司法,德日是獨立。中國國家審計署隸屬於國務院,行政性強,獨立性弱。從某種意義上說,審計機關的工作就是政府的“內部審計”。審計機關負責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審計,預算執行中存在的很多問題往往都與政府有關,更何況審計機關的經費來自本級財政。因此,建議:壹是全國人大立法,為審計機關獨立開展審計工作提供法律支持;第二,審計機關的經費是全國人大批準的,不受政府預算控制。
主要參考:淘金者的作文範文中心
李金華,2001,審計理論研究,中國審計出版社。
李祥妹,1999,“國家審計署績效審計指南”,《審計季刊》,第19卷第4期,臺北:審計雜誌。
、李誌春、郭,1999,“美國績效審計準則”,《審計季刊》,第16期,第3號,臺北:審計雜誌。
、李誌春、郭,2002,“美國政府績效責任制簡介”,《審計季刊》,第21卷,第1期,臺北:審計雜誌。
劉佳怡,2004,“關於績效審計的初步思考”,《審計研究》,第6期..
劉,,2003,政府績效管理:系統、戰略與方法,機械工業出版社。
羅美福,2005,《英國績效審計》,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張泰峰等,2004,公共部門績效管理,鄭州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