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業界和學術界壹直在討論壹個詞,就是大數據。無論是學術圈,還是IT圈,只要會講大數據,都會很高大上。但是,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大數據營銷等等都只是開始。對於大多數公司來說,大數據仍然具有很強的神秘感。所以在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如何利用大數據進行挖掘之前,各種被大數據過於神化的輿論就已經不絕於耳。當然,也有很多人直接批評大數據或大數據營銷帶來的隱私威脅。也有很多人根本不懂什麽是大數據,大數據有什麽價值。
所以,我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和大家分享壹些關於大數據的看法,也探討壹下關於大數據的那些事:1。大數據營銷和個人隱私泄露之間有因果和邏輯關系嗎?
2.大數據營銷能給企業帶來什麽樣的價值?能給用戶帶來什麽價值?用戶是否完全否定或厭惡大數據營銷?
3.如何正確看待大數據?如何看待大數據與傳統調查方法或統計的關系?
4.大數據營銷面臨哪些挑戰?
首先,大數據的快速發展伴隨著對數據隱私的擔憂。
社交媒體的出現,讓用戶數據的分享達到了壹個無法估量的程度。如今,社交媒體的類型越來越多,智能手機的更大普及使更多的用戶轉移到移動互聯網,從而進壹步貢獻更多的數據和內容。這種數據的增加使得全球社交媒體收入飆升。根據Gartner2012的研究結果,2012年全球社交媒體收入預計達到1690億美元。
壹方面,社交媒體充斥著大數據,另壹方面,用戶不斷將個人信息毫無保留地交給互聯網,包括年齡、性別、地域、生活狀態、態度、行蹤、愛好、消費行為、健康狀況甚至性取向。壹時間,大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大數據精準營銷、海量用戶信息的精準廣告被各大公司迅速提上日程。
比如美國的壹個真實故事,會告訴我們如何利用數據挖掘來掌握自己的行蹤。壹個美國家庭收到了壹個商場的孕婦用品促銷,顯然是給家裏16歲的姑娘的。女孩父親很生氣,去商場討說法。但幾天後,父親發現自己16歲的女兒真的懷孕了。商場之所以不可預測,是通過幾種商品的大量消費數據來預測顧客的懷孕情況。
如今,類似的大數據挖掘和營銷事件更加頻繁,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產生大量數據之後。於是,很多人開始擔心個人隱私數據,開始批判大數據精準營銷侵犯個人隱私。他們擔心我們進入了壹個大數據失控的時代,並將原因歸結於社交媒體。
第二,大數據營銷和個人隱私泄露不能完全劃等號!邏輯關系不成立!
如果客觀分析以上問題,會發現很難區分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壹味地批判大數據分析對個人用戶數據的泄露或濫用是不客觀的。
因為社交媒體的本質在於分享和交流,社交媒體的出現確實滿足了人們分享個人信息和曝光各種數據的欲望,讓人們壹下子轉移到壹個平臺上,讓整個世界都可以看到過去默默生活中的自己。人由此獲得內心的滿足和存在。因此,從個體的心理考慮,社交媒體對他們是有利的。他們不認為他們的貢獻是不可告人的秘密。既然分享,就壹定希望或者允許別人看到。所以,這是壹種隱形的默契交易,用戶願意將自己瑣碎的細節暴露在社交媒體上,對社交媒體上混亂的海量用戶數據進行有序的整理和分析並沒有錯。
當然,如果社交媒體平臺濫用或隨意公開用戶的背景資料,如個人聯系方式、家庭住址、銀行等極其機密的信息,確實是赤裸裸的侵犯隱私,極不道德,必須受到法律的譴責和懲罰。
但目前很多大數據精準營銷的前提是對用戶在互聯網上留下的公開的、明顯的信息進行分類分析,從而將大量用戶進行分組,或者進壹步細分小眾群體,甚至在壹定程度上實現對單個人的個性化定制,最終達到精準推送廣告或者有針對性地開展營銷活動的目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數據的精準營銷和個人主動分享傳播到網絡的信息數據並不矛盾。人們壹開始可能會很驚訝:為什麽他們知道我想買什麽?為什麽他們知道我的需求?但是,隨著“猜心”的推送行為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比如節省了大量搜索、尋找、比較產品或服務的時間,他們可能會非常習慣和依賴這種準確性,不會在意自己在網絡上自由分享的雜亂信息是如何被挖掘和利用的。
因此,用戶發布和分享的信息是否具有私密性,在用戶分享信息之前都經過了仔細的考慮和篩選。這壹點非常重要。它是侵犯隱私和不侵犯隱私的界限。用戶選擇的不適合發布或者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就是用戶認為的隱私,而已經在社交媒體或者網絡上公開發布的信息則被用戶認為是可傳播的。
因此,對海量公共信息進行分析、挖掘、分類,從而進行精準營銷的普通大數據行為,不能被盲目批判為損害用戶利益。而那些用戶存儲在特定位置,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私人存儲的信息),如果泄露出去或者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那就是侵犯隱私。但這不能歸咎於大數據,而應該質疑存儲平臺的安全性。
所以不能過度解讀大數據精準營銷。其實問題的本質在於人們是否真的在乎亂七八糟的信息的去向(涉及分享信息背後的心理和動機)。而大數據營銷是否真的觸及了人們不可告人的秘密或底線(需要重新定義秘密和底線)?因為,如果人們默認分享的東西是公開的,那麽侵犯隱私的概念就站不住腳了。如果人們有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信息,就不會貿然在網上分享和傳播。
三、大數據營銷會給企業和用戶帶來什麽價值?
討論完以上問題,是否應該對大數據精準營銷有誠意?那麽大數據營銷對企業和用戶都有什麽樣的價值呢?
1,對企業的價值
我們先來看壹個國外的案例:
我們都知道美劇《紙牌屋》。說到《紙牌屋》的成功,最大的貢獻就是大數據分析。因此,《紙牌屋》幾乎成為了大數據營銷的經典案例,也是美國網飛基於用戶信息挖掘確定內容生產的壹次成功嘗試。
網飛擁有約3000萬訂戶,大多數用戶觀看的電影都與精準推薦系統有關。網飛定期收集和分析用戶觀看電影或電視劇的行為,比如根據用戶對電影的評分、用戶的分享行為、用戶的觀看記錄等信息,分析用戶的觀看習慣,從而推斷用戶喜歡什麽樣的電視劇,喜歡什麽樣的風格,喜歡什麽樣的導演和演員。在此基礎上,利用算法對用戶感興趣的視頻進行推薦和排序,直到用戶找到自己喜歡的電視劇。《紙牌屋》的導演和主演是網飛挖掘用戶信息後預測的。
那麽我們再來看另壹個國內案例:
阿裏巴巴和新浪微博的合作我們都知道。阿裏巴巴對新浪微博投資5.86億元。除了網上各大媒體分析的阿裏巴巴希望打造生態系統,強化流量入口,挑戰騰訊的原因外,另壹個重要原因可能是大數據營銷的策略。
如今,各大互聯網巨頭都在圈地用戶。誰能把用戶圈起來,讓他們活躍在自己的平臺上,誰就掌握了大量的用戶信息(包括顯性的前臺信息和隱性的後臺信息)。新浪微博在國內擁有數億用戶,規模巨大,但如果新浪不能合理利用這些用戶產生的信息,那麽這些資源就是巨大的浪費。再來看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阿裏巴巴。它有產品,但沒有用戶日常生活行為的完整信息,只有購買信息,但這些購買信息不足以了解人群的特點和喜好。所以只有和新浪微博合作,掌握大量用戶的行為信息,進行分類,找出用戶的喜好、偏好、興趣、愛好、習慣、交流習慣、分享路徑等。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個體,能否通過不同用戶的信息傳播規律,實現精準營銷,甚至制定產品的最佳品牌傳播路徑。這是壹座巨大的金礦。
新浪微博與阿裏巴巴合作後,微博中出現了壹些商品推薦信息,新浪微博已經推出了支付功能。可以想象,以後如果妳在微博上看到相關的推薦商品,恰好是妳喜歡的商品,那麽妳就可以直接在微博上實現支付和購買。於是新浪微博和阿裏巴巴各取所需,坐享其成。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察和分析,但阿裏巴巴的大數據戰略也是顯而易見的。
2.對用戶的價值
以上兩個例子都是關於大數據給企業帶來的價值。那麽,大數據營銷對用戶有價值嗎?用戶是不是很反感精準營銷?讓我們來看看壹項新的調查數據:
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廣告研究院剛剛發布了2014中美移動互聯網發展報告,比較了中美用戶移動互聯網的使用習慣和對移動廣告的態度。
調查顯示,最有可能被智能終端用戶響應的廣告內容是:(1)與用戶要購買的物品相關的廣告;(2)與要購買的物品相關的優惠券;(3)搞笑廣告;(4)與用戶喜愛的品牌相關的廣告;(5)與用戶在線訪問網站或使用的應用相關的廣告;(6)近期網購相關的廣告;以及(7)與用戶位置相關的廣告。(比例> =20%)
從這些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8個結果中有6個與大數據的精準營銷有關。例如,與用戶想要購買的物品相關的廣告可以引起用戶的響應或互動。怎麽理解?大數據營銷的前提是計算和猜測用戶的真實需求,看用戶需要購買什麽相關產品,然後直接推送用戶想要的和喜歡的,從而實現精準到達。用戶呢?用戶願意回應這類促銷廣告或產品,是因為這些廣告對用戶的打擾較小,減少了購買前的比較或貨比三家的決策過程,節省了時間,讓用戶直接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產品或服務。
所以這個結果說明,大數據的精準營銷並沒有讓用戶完全反感,而是取決於妳能在多大程度上猜中用戶的心思。所以,如果妳推送的內容與用戶想買的物品相關,與用戶喜歡的品牌相關等等。那麽這種精準挖掘就不會被用戶反感,反而會給用戶帶來便利。
以上就是邊肖為妳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的那些事。更多信息可以關註環球常春藤分享更多幹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