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家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改善了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措施,提高了建設技術水平。然而,與農村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農田水利工程管理主體存在各種問題,如建設維護資金渠道不暢、資金不足、工程老化嚴重等,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最常見的問題。因此,如何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已成為現階段水利工作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現階段社會發展特別關註的話題。
壹,小型水利工程的常見問題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尤其是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農業基礎工程,在現代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壹定的作用,為社會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但由於工程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在技術更新、開發合理性、管理保護、效益發揮等方面存在諸多不足。
(壹)工程標準低,質量差
由於大多數小型水利工程是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產物,許多水利工程存在著標準低、建設質量差、缺乏管理的問題,既能滿足防洪和發揮效益的需要,又能滿足農業灌溉的要求。同時,由於大多數小型水利工程建於五六十年代,受當時國情和生產技術的影響,本身就存在壹些質量問題。再加上長期運行和外界影響,大多數水利工程出現了嚴重的老化、退化和破損,導致工程出現險情或隱患。例如,壹些水利工程因滲漏、軟基和坍塌而受損,壹些病險水利工程在運行過程中因工程質量和技術受到影響,降低了水位,影響了效益的發揮,嚴重影響了下遊群眾的生活。壹旦它們崩潰,必然會造成重大的社會損失。
資本投資不足
由於大多數小型水利工程點多面廣,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達不到大型水利工程的集中度,無法為人們所熟知,這就造成了資金投入的巨大困難,難以得到各級政府和單位的重點關註和配合,特別是壹些貧困地區,由於政府資金不足,無法拿出相應的資金用於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的維護。
(三)管理不合理
由於水利工程資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存在只建不改的現象,也造成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處於帶病運行狀態。在此基礎上,這些水利工程沒有得到及時的修復和加固,使得工程效益逐年下降,甚至出現決堤現象。
(四)項目配套設施不合理。
多年來,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大多數單位和企業只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和主體建築結構,忽視了配套的輔助工程,造成了水利工程受益範圍狹窄,影響了灌區的正常發揮。例如,壹些小型農田水利工程高度重視樞紐工程和主體工程的投資和建設標準,卻沒有跟上渠系配套措施的建設和管理,導致無法留住天然水,形成合流,淤塞河道,造成上遊來水多,下遊來水少,影響工程效益。
二,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管理建議
(壹)加大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投入
國家應進壹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重點放在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上。要用好財政支農資金,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基礎設施、水土保持等各類資金,確保有相當比例的資金用於改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地方各級政府要從實際出發,列出重點項目,投入壹定資金,逐步改善農業生產設施條件;涉農部門也要多方挖潛,加大投入,有重點、有步驟地解決水利設施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確保本地區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逐年改善。
(2)加強項目的統籌規劃。
國家壹直在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投入。地方各級政府作為項目的實施者和承擔者,是項目實施的基層單位,要加強對項目的統籌規劃。要建立相應的項目管理機構,建立縣級審批制度、項目檔案管理制度等壹系列制度,同時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規劃審核和監管力度。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必須長期發揮經濟效益,把加強已建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維護放在重要位置。
(三)加快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加快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項目。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按照“誰投資、誰建設、誰擁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采取拍賣、租賃、承包等方式,積極推進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不斷放開現有小型水利設施的經營權,明確責權利,切實保護、開發和建設好小型水利工程,真正實現投資經營者、農民和生態環境的共贏。
(四)探索確保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順利進行的新機制和新方法。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新機制和新方法。要嚴格區分增加農民負擔和農民自願投勞、投勞、投勞,改善自身農業生產條件,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本著自願互利、註重實效、控制標準、嚴格規範的原則,引導農民投勞搞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第三,結論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是壹項利國利民的基礎工程。因此,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和管理應從設計的合理性、施工的規範性和後期管理的科學性入手,不斷完善和優化相關制度,以優質的工程和科學的管理保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效益的最大發揮。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