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麽?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目的

促進民族融合,減少民族矛盾,學習漢文化,增強國力,鞏固鮮卑貴族統治。?

魏晉南北朝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與南方中原漢族文化大融合、大碰撞的時代。在此期間,北魏孝文帝漢化——孝文帝運動掀起了民族融合的高潮。

北魏的前身是北方遊牧民族鮮卑。自東漢以來,這壹民族與漢人頻繁接觸,不僅占據了匈奴故裏,而且遍布東起遼東,西至隴西的土地。由於拓跋家的挖掘,北魏統壹了北方,建立了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北魏政權。

為了進壹步改變落後的統治制度,吸收和接受漢人的先進文明,向漢人學習,在孝文帝時代掀起漢化運動的高潮,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擴展數據

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1,整頓官僚主義

公元472年(燕興二年),長期任職,壹年後升壹級;業績不好的,即使上任不久,也會受到處分甚至降職。

2.改革稅收制度

公元475年(燕興五年),為了改變州、縣、郡競相收租調租的混亂局面,政府決定只能在縣級征收,並且禁止在征收租金時使用大水桶、長尺子、重秤。

3.薪酬制度

公元484年(太和八年)頒布俸祿制度,規定因收受俸祿以外的賄賂,處死壹匹滿載絹布的馬。次年頒布的均田令中,也規定地方衛可以根據官職給予壹定數量的農田。授出的公地不準買,卸任時交給下壹任。

4.改革官制

太和時期,商定官員的等級分為九類,每類又分為正類和負類。下屬產品為北魏第壹。十九年,北方壹代以來的鮮卑貴族,按家世、官階的標準,定為姓氏、宗族,以高為姓,其後為宗族,有穆、陸、賀、劉、婁、虞、姬、魏等。班定的姓氏使鮮卑貴族進壹步與漢族結合。

5.遷都洛陽

為了學習和接受漢族的先進文化,進壹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拓跋宏決定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遷至洛陽。

公元493年(太和十七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30余萬步兵和騎兵南下,從平城出發,到達洛陽。孝文帝安排洛陽壹端,派任王乘拓跋澄回平城,向那裏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好處。後來,他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和老臣商議遷都事宜。平城貴族中還是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他們搬出了壹個又壹個理由,被孝文帝反駁。

6.等場系統

公元485年(太和九年)頒布均田令,對不同性別的成年人、奴婢和牛接收土地作了詳細的規定。授田不同於露地和桑園。露地種植的糧食,不得買賣,70歲歸還國家。桑園裏種的桑樹、榆樹、棗樹不用歸國家,多余的可以賣,不足的可以買。在授予土地時,應當適當照顧老年人、殘疾人和寡婦。

7.創建三長制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以三長制取代宗督保制,並采用鄉鄰、李、黨等鄉官組織,約束地方豪強窩藏大量戶口。

8.改革租金制度

公元486年(太和十年),孝文帝也對調租制度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新租金調整規定夫妻壹人為征收單位,每年繳納絹馬壹匹,小米石兩塊。十五歲以上的未婚男女,每八個奴婢從事農織,每二十個耕牛出租,分別相當於壹夫壹妻制婦女的數量。

9.不廢話

孝文帝推行漢化最重要的政策,就是改語言,規定不再說鮮卑復語,改說單音節漢語。

10,改中國姓氏

孝文帝下令將鮮卑人的姓氏(通常是復姓)改為單姓。如:拓跋(皇族)改元姓,獨孤改劉姓,邱慕齡改穆姓,布柳谷改呂姓,何賴改何姓,何改婁姓。

11,尊重孔子

孝文帝遷都洛邑後,立即下令修建孔廟祭奠孔子。他還給了孔子的後代土地和金錢,讓他們可以繼續祭祀這位祖先。

百度百科-拓跋宏(北魏孝文帝)

  • 上一篇:消防員個人半年工作總結三篇
  • 下一篇:國際經濟法概論(自考律師本科)?扭曲邪惡的廣告...請繞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