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守則
1.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國情黨史,珍惜國家榮譽,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黨。
2.求知欲強,多提問。上課專心聽講,積極發表意見,樂於科學探究,養成閱讀習慣。
3.勤奮敬業。做好自己的事情,主動分擔家務,參加勞動實踐,熱心誌願服務。
4.禮貌守法,講求德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產。
5.孝敬老師,善待他人。孝順父母尊敬老師,熱愛集體幫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
6.誠實守信。言行壹致,不撒謊不欺騙,借東西及時還,知錯就改。
7.自強、自律、健身。堅持體育鍛煉,樂觀開朗向上,不抽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
8.珍愛生命,守護安全。紅燈停,綠燈行。不玩火,就會保護自己,懂得求助,堅決遠離毒品。
9.節儉,拯救妳的家。無非就是吃喝穿用,愛惜花草樹木,節衣縮食,節水省電,低碳環保的生活。
新《守則》已經大大簡化了。它在哪裏?
1,字數大大減少,但內容更全面,表達更簡潔。
《初級碼》第壹版從1981出版至今,已經用了23年,直到2004年才進行了修訂。和修訂後的《中學生守則》壹起被編入《中小學生守則》,成為90後、00後很多童年記憶的壹部分。
2004年《中小學生行為規範》有10條,附有《小學生行為規範(修訂)》20條,《中學生行為規範(修訂)》40條,加起來70條,2000多字;新版《中小學生守則》壓縮了70個規範,壹* * *有9個規範282個字。
解釋:
雖然字數有所減少,但內容更加全面、基本、簡潔。
2.不好操作的內容沒有了。
此次出現的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守則》,保留了2004年《守則》中仍然具有時代價值、體現中華傳統美德、應當長期堅持的內容,如熱愛祖國、文明守法、誠實守信等。,並堅持原則底線。
但瘦身後,刪除了舊版中“自尊、自愛、自強、自信”和“熱愛自然”的內容,增加了可操作性強的表述。
解釋:
新代碼在表達方式、結構和組織上更加清晰,內容更加接地氣,簡單易學。道德的引導和習慣的形成,有賴於日常行為的規範。這個變化太牛逼了!
3、社會爭議的表達被瘦身。
更引起社會關註的是,新版《規範》中並未出現“見義勇為,敢於鬥爭,勸阻違反社會公德的行為,及時舉報違法犯罪行為”這壹條。
解釋:
對於這壹點,各界普遍贊譽有加。武漢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龔曾公開對媒體表示,“中小學生是未成年人,行為和思維都不成熟。不鼓勵他們因為自己的勇敢行為而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我們鼓勵他們變得正直和明智。見義勇為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戰略性地解決。比如中小學生看到不公平不公正的事件,可以報警或者找大人解決。”
妳知道新版本的代碼有很大的變化嗎?
1,道德情操第壹,行為習慣是關鍵。
——新版《規範》增加了壹些學生可以做到的更實際、更具體的行為規範,如主動分擔家務、自覺禮貌排隊、不吃喝不穿衣等。
穿名牌,用新手機,背名牌書包,如今,校園攀比之風愈演愈烈。曾有新聞報道,中學生因為想買名牌手機,釀成了壹場悲劇。除了攀比之外,中小學也存在大量輕視勞動教育、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新版規範做出了明確要求。
網友@麽麽麽麽麽說:新版代碼很實用,很及時。現在有些孩子很懶,不學習,喜歡和別人攀比。希望新的行為準則能讓孩子們成為文明、禮貌、有教養、有文化的祖國之花。
專家來點評:
北師大教育學部陳東升表示,《守則》不局限於奉獻,也是為了解決時代發展在孩子身上體現的問題。舒適的家庭環境和優越的物質條件影響了他們自理能力的培養,過分強調智育減少了孩子工作的機會。生存發展所需要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需要在積極奉獻中培養,這些都是時代給孩子們的教訓。
守則還強調禮儀,不僅要在傳統的舞臺上進行,還要有具體的內容,讓孩子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要以法律為底線,追求美德,從排隊維持秩序、保持公共衛生、愛護公共財產等細節入手。生活中充滿禮儀,這是培養孩子品質,約束孩子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
2.生命安全最重要,身體健康受重視。
增加了-“珍愛生命,守護安全”。紅燈停在綠燈處。萬壹溺水不玩火,就會懂得自救,堅決遠離毒品。安全提示等相關內容。
此次修訂,增加了新時期學生成長發展中學校、社會、家庭高度關註的內容,如遠離毒品、心理健康、網絡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並首次提出中小學生要“懂得保護自己、自救”。
專家來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的陳東升表示,該規範將安全意識落實到生活的具體細節中,便於孩子們遵循。除了指出最常見的交通、溺水、消防安全問題,還提出了現代社會存在的毒品問題;除了日常的安全問題,還強調從小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讓他們擁有安全知識和自救能力。
3.生活環境變了,新的問題被處理了。
——新版《守則》增加了養成閱讀習慣、文明綠色上網、低碳環保生活等與時代緊密相關的內容。
教育專家表示,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互聯網的快速普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多元思潮的交織,對青年學生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使他們的身心發展呈現出新的特點。因此,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和教育本身的規律,提出與時俱進的新法典。
這些新內容也受到了家長的歡迎。“網遊對孩子的吸引力太大,孩子因為上網而不愛上學的現象比比皆是,應該規範。”王女士的兒子,家住沈陽,大三進入關鍵期。她兒子業余時間喜歡上網,這讓王女士傷透了心。她說,“現在社會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我們應該幫助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互聯網觀。不是說他們不會上網,而是要學會正確上網,合理利用網絡資源。”
專家來點評:
《規範》進行了兩項創新:壹是除了身體健康,還更加關註心理健康,將身心健康作為兒童全面發展的基石;第二,針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們特別提到了文明、綠色上網,既要用好這個必要的工具,又要把它對青少年的傷害限制到最小。
這些變化傳遞了什麽?
事實上,除了具體內容的變化,此次新版《守則》公布,社會各界更多關註的是其背後傳遞的理念變化。壹些校長和老師表示,代碼變化中包含的新思想更令人驚訝,值得學習。
堅持價值導向。
新版《守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靈魂,對學生的具體行為提出了要求,如“了解黨史國情,珍惜國家榮譽”、“遵守國家法律和紀律,自覺站隊禮讓”、“熱心誌願服務”等,體現了時代要求,貼近學生學習生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外化,培根固本,是人生的第壹粒扣子。
體現了問題導向。
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曾寧波說,從上壹版《中小學生守則》頒布至今,已經過去了10年。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新技術新問題不斷湧現。從這些問題出發,新規範在網絡普及的今天,明確提出“文明綠色上網”、“樂觀開朗”;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新版提出了“低碳環保生活”等時尚理念;面對全社會對誠信的關註,新版《規範》明確提出“誠實守信,有擔當”。
強調行為練習。
曾寧波表示,新版《規範》要求學生的具體行為,重在小、細、落實,強調可操作性,讓每個學生都有榜樣,有章可循。比如“上課認真聽講,積極發表意見”、“紅燈停綠燈行,避免溺水不玩火,懂得自救,堅決遠離毒品”等學習方法和實用生活技能,讓新版《守則》的內容生動、接地氣。道德行為必須在實踐中體現,只有在實踐中反復實踐、鍛煉、鞏固,才能回歸道德教育的本質。
實現新代碼並做到這壹點非常重要。
《中小學生守則》作為對廣大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基本要求,不僅要體現在中小學校的墻上、黑板報上、宣傳欄裏,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真正記住、理解、認可。具體應該怎麽做?如何把“守則”變成具體行動?
1.讓代碼活起來
邊肖曾經聽說國外有創意的老師把元素周期表改編成rap,獲得了學生的壹致好評,讓他們記住了元素周期表。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生動有效的。我們在推廣新版代碼時也可以借鑒這個思路。比如學校可以舉辦新版代碼知識競賽,或者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細化新版《守則》中“積極分擔家務”、“不吸煙不喝酒”、“文明綠色上網”等生活規範。通過讓學生排練相關的話劇、情景喜劇等素質教育方式,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便於學生理解和應用。這種形式聽起來很棒嗎?
2.家庭教育要“有力”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邊肖認為,教師有很大的責任執行好守則,但絕對不可能只依靠教師,但家長是主人。父母在平時教育孩子的時候,要真正意識到溺愛孩子的危害,讓孩子在家裏承擔更多的家務,讓孩子體會到其中的辛苦,讓孩子明白為人父母的不易,讓孩子在思想上養成感恩的態度。
3.“潤物細無聲”,開辟“隱性課程”
什麽是“隱性課程”?顧名思義,就是無形的課程。無論是校舍、設備、景觀的設計,還是學校的管理制度、班級精神,都可以說是壹種“隱性課程”。這些元素隱藏並融入到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比如熱愛集體幫助同學、虛心接受批評、學會合作、言行壹致、不說謊不作弊、東西及時歸還等行為規範的養成,完全是通過學生在校的日常生活和與老師同學的人際交往來培養和實現的。
4、校本教材可以有
江蘇省泰州中學黨委副書記尹榮安建議,《守則》用現代話語體系解讀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中小學生在家裏、在學校、在外面做人、做事、待人的基本原則和行為準則。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當地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新版《規範》的具體內容進行逐壹解讀,通過各種案例,明確告知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美醜、善惡、禁止和行為,讓學生有壹個安靜的去處,有壹個妥當的舉動。
5.主題班會即將舉行。
學校可以召開主題班會,圍繞“學習貫徹守則,培養良好習慣”這壹主題,對照守則內容,檢查自身差距,反思不足。還可以通過校園網舉辦網絡主題班會踐行守則,發動全校學生對違反守則的不良言行進行批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言行導向,既加深了學生對守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民主管理和自覺模範踐行守則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