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上,中國代表隊收獲了38金、32銀、18銅的好成績。本屆奧運會上,我們看到很多新的 體育 小將為國爭光,也有壹些之前熟悉的老將悄悄退出了賽場。
退出賽場的老將們有的做了教練,有的做了裁判,還有壹些轉型開起了公司,當了老板,依然有著精彩的人生。企洞察在自有的2.1億企業數據庫和人物庫中,發現12位曾經的奧運冠軍在商界也發展得不錯,今天就壹起來看看吧。
先來看看最近幾年退役的運動員在做什麽生意吧~
林丹曾獲得了2008和2012年奧運會男單冠軍,兩次獲得世錦賽男單冠軍,是中國羽壇當之無愧的天王級人物。2020年7月,39歲的林丹宣布退役,結束了自己20年的國家隊生涯。
企洞察APP顯示,林丹目前關聯公司有4家,深圳2家、上海1家、北京1家,其中上海創領 體育 策劃工作室2013年即已成立,目前還是存續狀態,
2016年裏約奧運會,中國女排在決賽以3:1戰勝塞爾維亞,獲得奧運會冠軍,惠若琪作為中國女排隊長站上了奧運會最高領獎臺。
2018年2月,惠若琪宣布退役。退役後,惠若琪參演了電影《奪冠》並開創了自己的 體育 事業品牌——瑞奇和惠動樂。企洞察APP顯示,惠若琪關聯公司有4家,分別在南京、北京、廈門、連雲港。
鄒市明曾是2008年奧運會拳擊48KG級和2012年奧運會拳擊49KG級冠軍,2021年4月和妻子冉瑩穎壹起成立了公司,其中包括了 體育 競賽組織、 體育 經紀、信息咨詢服務等。企洞察APP顯示,鄒市明關聯公司有5家,除了拳擊事業外,鄒市明還開了自己的家具店、 體育 經紀公司和健身會所等。
2000年悉尼奧運會,肖海亮和熊倪搭檔,獲得跳水男子雙人3米跳板金牌。 肖海亮退役後曾經在省跳水學校當校長,2004年改行賣紅酒,並成為了武漢首批葡萄酒公司的老板。
企洞察APP顯示,肖海亮在2016年再次回到 體育 行業,成立了 星冠聯(武漢) 體育 科技 有限公司,涉足運動啟蒙、 體育 場館和 體育 賽事等領域。該公司的股東中還有前 體操奧運冠軍楊威、競走奧運冠軍王麗萍。
上面和肖海亮合作創辦 體育 公司的王麗萍,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獲得了女子競走20公裏的冠軍。2005年退役後,她轉型成為投資人,和奧運冠軍邢傲偉等人成立了 體育 投資基金——中體鼎新,初期規模有5000萬。邢傲偉是體操隊的世界冠軍和奧運冠軍,2015年和王麗萍壹起進入投資界。
後面這幾位運動員的年代離我們有點遠,但是也相當重要哦~
莊泳在1992年為中國取得了第壹枚遊泳金牌——100米自由泳冠軍,擊敗了當時的世界紀錄保持者,1年後莊泳選擇退役。
莊泳曾進入演藝圈,也曾當過主持人,1998年投身商界後創辦了戶外廣告公司“郁金香傳媒”。2013年三輪融資超過7000萬美元,在2014年被新文化以12億收購,莊泳成為億萬富翁。企洞察APP顯示,莊泳目前關聯公司有2家。
體操界經商的還有孿生兄弟李小雙和李大雙,兄弟倆曾同時在國家隊,李大雙拿過世錦賽全能冠軍,李小雙在1992年奧運會為中國隊拿到了唯壹壹塊體操金牌,在1996年奧運會拿到個人全能金牌。
企洞察APP顯示,目前李小雙關聯公司有3家,李大雙關聯公司有4家,兩人***同在的公司有2家。
最後出場的是轉型商業最早也最成功的運動員——李寧。他被譽為第壹代“體操王子”, 在運動生涯中先後摘取十四項世界冠軍, 1984年,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男子體操單項比賽中奪得男子自由體操、鞍馬和吊環3項冠軍,壹舉奪得三金兩銀壹銅 ,成為該屆奧運會中獲獎牌最多的運動員。
他在1989年退役後創辦了“李寧”品牌,創立的公司除了投資 體育 用品外,還有電競俱樂部等。企洞察APP顯示,李寧關聯公司有26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體育 用品公司已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達到2000億。
從李寧開始,到最近的林丹,這麽多冠軍退役之後繼續追求自己的 體育 夢想。在賽場之外,他們繼續推動 體育 教育培訓、活動策劃、場館運營、項目投資等事業的發展。其實在這些冠軍背後,還有更多曾經的 體育 健兒在推動 體育 事業的發展:
籃球運動員易建聯開設了自己的文體教育公司,還曾和隊友王仕鵬運營籃球訓練營;孫楊雖不僅在攻讀 體育 博士,還註冊了5家公司,涉及多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