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後會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這個專業壹般。怎麽學就看自己了。
安慶師範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培養方案
壹、培訓目標和基本要求
(壹)培訓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具有現代管理的理論基礎,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應用能力,系統思維、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和信息管理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在工商企業、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科研單位等部門從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統分析、設計、實施與評價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2)基本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經濟學、管理學、數量分析方法、信息資源管理、計算機和信息系統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接受系統與設計方法、信息管理方法的訓練,具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具備以下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擁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
3.基本掌握壹門外語,具有壹定的外語檢索和相關應用能力,能夠用外語進行交流。
4.具備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熟練運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處理事務的意識和技能。
5.具備壹定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6、掌握現代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統和計算機技術的基本理論和知識。
7、掌握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方法、設計方法和實現技術,具備信息組織、分析研究、傳播和開發利用的基本能力。
8.了解本專業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
9.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和收集的基本方法,具有壹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二、主要學科
管理學、經濟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三、主要課程
管理學原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據結構、信息管理、運籌學、會計與電算化、數據庫原理與應用、可視化編程、計算機網絡、信息組織、信息存儲與檢索、管理信息系統、市場營銷、生產與運營管理、組織戰略與行為、應用統計學、決策支持系統、ERP、軟件工程、IT項目管理、軟件開發實務等。
四、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為進壹步深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我們遵循“四年不中斷,壹年壹步”的原則,加強實踐教學,設置以下主要實踐環節,包括軍訓、社會調查、學科競賽、課程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習、軟件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1軍訓
學生必須在1學期參加為期兩周的軍事化訓練。
2.社會調查
學生必須在每學年的暑假或寒假參加學校或自己聯系單位組織的社會調查,接觸和了解社會,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3.學科競賽
本專業相關課程的學習競賽每學年舉辦壹次,采取免費報名的形式,也歡迎其他專業的學生參加,以培養學生對科學知識的興趣。
4.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名稱
數周課程設計
學期
主要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計
1周
1
電腦硬件組裝、操作系統安裝與使用、辦公軟件操作培訓。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設計
1周
2
每個小組將為壹個項目設計、編程、調試並撰寫課程設計報告。
數據結構課程設計
1周
三
每個小組將為壹個項目設計、編程、調試並撰寫課程設計報告。
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設計
1周
四
每個小組將為壹個項目設計、編程、調試並撰寫課程設計報告。
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
1周
五
每個小組將為壹個項目設計、編程、調試並撰寫課程設計報告。
5.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習
學生必須在第二學期和第五學期分別參加***1周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習。通過實踐,讓學生了解中國企業/商業/政府的管理流程,國內企業/商業/政府現代管理理論與實踐的應用與發展,增強對管理大局和企業具體情況的了解;了解國內企業/商家/政府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設,MIS系統的應用,理論聯系實際,增進學生對各領域信息管理和信息化以及信息系統的建設、應用和發展的了解。要求每個學生寫壹篇不少於3000字的專業實踐書面專題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國內企業/商家/政府的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企業/商家/政府中某壹專項管理和技術的運行情況(如生產經營管理、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現代物流管理、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以及信息系統的建設、應用和開發。
6.軟件實踐
學生必須在第六學期參加1周的軟件實踐。
信息管理和信息化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實習ERP軟件。要求他們熟悉ERP系統的基本業務流程,掌握壹種ERP軟件的操作方法,為今後從事信息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求他們提交壹份不少於1500字的信息專題討論和實驗報告。
信息系統開發專業的學生主要是開發信息系統。要求他們設計壹個數據庫應用綜合實驗,加深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數據庫編程的基本方法,使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壹種開發工具進行信息系統的研究與開發。他們需要設計壹個正確的、完整的和功能性的信息系統應用程序,並提交壹份實驗報告。
7.畢業實習
學生必須在第七學期參加17周的畢業實習。
組團到工業、商業企業、軟件公司、政府部門和學校等實習基地進行畢業實習。
信息管理與信息化專業的學生要了解我國企業/業務/政府信息化發展現狀,現代企業/業務/政府信息化管理方法與組織結構,企業信息化與ERP系統,業務信息化與電子商務,政府信息化與電子政務應用,以及本領域管理人員和員工對信息化實施的認識。最後,他們應該充分了解壹個企業/業務/政府MIS軟件的功能、結構和完整流程。
信息系統開發方向的學生要通過實際的觀察和細致的研究,以本部門存在的關鍵問題為研究對象,完成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最終通過實際的開發,形成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的完整的信息系統。
8.畢業設計
學生必須在第八學期完成畢業設計(論文),進行答辯,結束本專業學習。
五、專業方向設置
本專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化和信息系統開發兩個大方向:
第六,學習年限
學制四年,實行學分制。學習期限(包括休學)最長不得超過六年。
七。授予學位
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八、信用要求
本專業學生必須修滿192.5學分才能獲得畢業資格。其中,通識教育48.5學分,基礎課15學分,專業課87.5學分,實踐課41.5學分。
(壹)課堂教學學分要求:
1,思想政治理論課,公共基礎課必須按教學計劃完成,38.5學分。
2.文化素質教育課程開設科學、人文、藝術三大系列,要求學生完成至少10學分,其中學校推薦課程至少6學分,全校選修課程至少4學分。多學無止境。
3.按教學計劃修基礎課,修滿15學分。
4、專業基礎課必須按教學計劃完成,57.5學分。
5.專業課要求學生完成壹系列專業課至少20個學分。多學無止境。
6.專業發展課程要求學生在壹系列專業發展課程中至少完成10學分。多學無止境。
(2)實踐課程學分要求:
1,軍訓:1學分;
2.閱讀活動:2學分;
3.社會調查:1學分;
4.生產勞動:1學分;
5.心理健康教育:0.5學分;
6.素質拓展:要求學生在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和誌願服務、專業技能鑒定、文體活動、普通話等方面至少取得4學分;
7.就業指導與入學和畢業教育:2學分;
8.課程設計:5學分;
9.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踐:1學分;
10,軟件實踐1學分;
11,畢業實習:17學分;
12,畢業論文(設計):6學分。
九、專業培訓的主要措施
為了培養本專業的高素質學生,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是高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壹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培養的學生的質量。因此,我們在師資隊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學歷層次較高的教師較多,碩士以上占90%以上,每年都在不斷補充新的高職稱、高學歷的教師資源,如招聘博士以上畢業生,引進教授以上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同時也有部分教師在學習和進修。
2.重視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了大量的改進,以保證課堂教學的正常進行和質量。比如要求每壹位老師上課要具備“五有”,備課要充分,講課要生動深入,課後要反思。
3.加強實踐環節,註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的重要環節。因此,本專業全過程配備了多種類型的實踐環節,如軍訓、社會調查、參加各級競賽、課程設計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實習、軟件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而且很多研究平臺也準備支持學生進行創新實驗和科學研究。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畢業前必須通過全國計算機三級考試。
4.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是學生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實踐環節。為了順利開展實習活動,我校與多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實習機會,如安慶石化、華茂集團、廣材市場、湘江物流園等。積極拓展和建設海外實習基地。
5.圖書資料建設
我院圖書資料中,經濟類、管理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圖書約654.38+0.5萬冊,中外文學術期刊200余種。計劃每年設立專項資金5萬元,用於增加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的圖書資料。並註意加大引進國外優秀教材和專業書籍的力度。這些保證了本專業的學生可以學到很多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科研能力。
6.機房和實驗室建設
目前,我們已經初步建立了信息管理實驗室,並正在著手建立信息系統開發實驗室、開放機房和校內實訓基地。我們已經申請購買了與課程教學計劃相匹配的專業軟件,全校還有會計模擬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現代物流實驗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等實驗室供學生實習。
7.進行科學研究。
自2004年以來,本專業平均每年申報省教育廳科研項目5項,力爭在上述項目上有所突破。每年申報省教育廳教學科研項目5項以上,通過教學科研攻關和科研項目培養團隊,提高本專業教學科研水平,提高本專業辦學質量。同時,教師在開展科研工作的同時,也大力鼓勵能力強的學生參與其中,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