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粵港人,在粵港土生土長。是粵港的山山水水養育了我。我對粵港的壹草壹木都有特殊的感情。
嶽鋼成立於1969,前身是嶽州鋼鐵廠,至今已有36年。據我父母說,我們創業之初,條件非常艱苦。我們現在所處的生產區和生活區,曾經是壹片荒草叢生,人煙稀少的荒地。當時施工缺少機械設備。廣東鋼鐵的開拓者們,單純靠人擡,克服重重困難,建成了壹座容積30多立方米的小高爐。給料的龜車壞了,架起壹條長長的斜板橋,用人力把壹筐筐礦石和焦煤挑到高高的給料口。壹個班幾十個人輪流工作,幾百個人日夜輪流上陣。勞動強度大,條件艱苦,真的讓人不敢想。但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造就了不屈不撓的廣東鋼鐵工人,培育了團結拼搏、求實創新的精神,使廣東鋼鐵工人經受住了上世紀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三次嚴峻考驗。廣鋼克服重重困難,挺了過來。現在還記得1998和1999這兩年的場景。那時候我在粵港學校上初中。我看到粵港兩千多人,800多人下崗。那時候不管是在職還是下崗,日子都那麽苦。春天是花開的季節,但那些花是那麽的蒼白,夏天是遍地綠的季節,但那些綠是那麽的單調,秋天是碩果累累的季節,但收獲是那麽的微薄,冬天是溫暖日子的季節,但我們的心是那麽的冰冷。當時很多人都在問,廣鋼真的要從地球上消失了嗎?
不要!廣東鋼鐵工人做出了響亮的回答。我們廣東鋼鐵工人有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我們廣東鋼鐵工人有拼搏、勇猛、不屈的精神。我們有壹支素質優良的幹部職工隊伍。我們廣東鋼鐵工人需要的是在迷霧中指出壹個正確的方向。
歷史偏愛廣鋼人。2002年4月,廣東鋼鐵改制為民營的廣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廣東鋼鐵全體人民抓住改革發展的機遇,對以產權制度為核心的股份制民營企業進行改革,設立風險股、發展股、期權股,明晰產權,充分調動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加強管理,明確優質產品、低成本經營是公司。以壹流的生產指標和註重細節管理為手段,以誠信合法經營為公司最基本的要求,以嚴控原材料和降耗增效為突破口,以高層管理和非常規措施挖掘潛力,整合資源,實現工藝結構和組織結構的優化配置,實現技術經濟指標和成本指標的創新,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變化,努力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的指導思想和工作要求。
三年過去了,嶽鋼的生產水平躍上了壹個新臺階。焦炭產能從原來的11000噸增加到現在的40萬噸,明年將達到140000噸。生鐵產量從8萬噸增加到現在的50萬噸;發電量從16萬千瓦時增加到現在的8600萬千瓦時。
三年後,粵港人的生活水平躍上了壹個新臺階,住房更寬,汽車更多,購買力更強,粵港人的社會地位大大提高。
三年過去了,粵港人更加驕傲。去年粵港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今年將達到10億元,明年將達到15億元。
我是土生土長的粵港人,我為粵港的發展變化感到無比自豪。雖然我是廣東鋼鐵的壹名普通工人,但在廣東鋼鐵飛速發展的今天,我有責任為廣東鋼鐵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壹份力量。我很清楚,在壹個平凡的崗位上,只要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壹定會做出不平坦的事業,為廣鋼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同誌們,朋友們,讓我們為廣鋼的發展加油,加油,再加油!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