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知識產權保護 - 這事兒始於何時?

這事兒始於何時?

這四姓通用壹個族譜。也叫通天族譜。意思是普天之下,全世界只有壹種家譜的。比如孟令軍,其實和孔令輝是壹輩的。意思這四姓輩分是不能混淆的。顏回是孔門大弟子。曾參是孔子的孫子孔汲(子思)的老師,子思是孟子的老師。首先是因為儒家受教的譜系排列。

根據《孔府內宅軼事》及孔府有關典籍記載,孔子後裔排行是根據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的聖旨定下來的。乾隆皇帝下旨賜給孔府30個字作為行輩。這30個字的排列是:

希言公彥承,弘聞禎尚衍

興敏傳繼廣,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

1920年,孔子第七十六代孫孔令貽又續了20字:

建道敦安定,懋修譬益長

裕文渙景瑞,永錫世緒昌

後續的20個字加上乾隆賜的30個字,***50個字,孔令貽把後續20字報呈當時的北洋政府內務部批準,咨行各省市。

我國古今使用字輩譜的家族和姓氏十分普遍。壹些影響較大的家族或家族中出過名人的家族所使用的字輩譜也就其家族的聲譽而廣泛傳播。山東曲阜孔子家族的孔姓字輩詩50字:希言公彥承,宏聞貞尚衍,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彜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目前,不但孔子的後裔按此字輩譜起名,而且孟子、曾子和顏回的後裔也壹律使用這個字輩譜。這樣,只要看到四大“聖裔”後代姓名中間的字,就可知道他們的輩份,這在華夏眾多姓氏中,唯有孔、孟、曾、顏四姓享受這壹殊榮,這在中國歷史上實為罕見。

孔孟後人現在取名,正式訂出行輩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賜孔氏八個輩字:公、彥、承、弘、聞、貞、尚、胤,供起名用。後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學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訥先後襲封衍聖公。這樣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為十個字,即:希、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胤(後清代為避帝諱,將弘改為宏,胤改為衍)。明崇禎年間,這十個字已不夠用,由六十五代衍聖公孔胤植(孔衍植)奏準。後續十字即:“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禮部調查整理,報皇帝欽定,再添十字:“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民國八年由七十六代衍聖公孔令貽又立二十個字咨請當時的北洋政府核準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壹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彜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到現在為止已知最小輩是“欽”字輩。因此,不少孔孟後人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輩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譜非常繁蕪,這個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簡化,又經皇帝提倡,使得中國其他大家族譜系的也開始效仿這種方法。

由於孔氏譜系的完善,有時孔姓人也會遇到了壹些小小的不便之處。如若按孔氏家規規定,同姓同宗晚輩見到長輩壹定要按輩份稱呼,往往出現年齡相仿者輩分相差數輩甚至十數輩的情形。另衍聖公府裏面不用孔姓為傭人,主要原因就是衍聖公很可能比多數同宗人輩份要低,導致主仆關系和輩分關系發生尷尬。壹些孔姓貧窮人家可能會先改名姓再進府為仆。

孟、曾、顏三族亦用孔姓行輩排序,唯開始時期和嚴格程度各有差異。

據《清稗類鈔》記載,孔子嫡傳子孫,不論世居曲阜,還是遷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壹字派,這種排行的辦法,開始於元仁宗的時候,世襲衍聖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孫孔思晦。他規定:凡是五十四代孫,都以“思”字為派,“思”下面為“克”字,“克”字下面,開始為“稀、言、公、彥、承,弘、聞、貞、尚、衍”十派,再次為“興、毓、傳、繼、廣,昭、憲、慶、繁、祥”十派。又次為“令、德、維、垂、佑,欽、紹、念、顯、揚”十派。依次類推,循環往復。這樣計算之話,輪回壹次,大約需要650年。

因為孔子被稱為聖人,而孟子被稱為亞聖,所以孟家的輩分排列和孔家壹樣。同樣的輩分排列的還有曾、顏兩個姓氏,他們主要是因為曾子、顏回。比如,相聲演員孟繁貴,就和孔繁森壹個輩分,歷史上還有壹個叫孔祥熙的,比這低壹輩。不過,因為孔家是聖人之後,為了表示對孔家的尊敬,壹般說來,孟、曾、顏三姓氏要是在平常的交往中,遇到比孔姓高輩分的情況,孔姓要是不主動說高低,其他三家壹般不去和他比輩分高。要是比孔家低呢,就可以直接說比孔低了。曾、顏兩姓見到孟姓也壹樣的道理。當然,這只是個禮貌的問題,不是讓人壹定要這樣做的。

  • 上一篇:張延知識產權
  • 下一篇:報考MBA有幾種獲得獎學金的方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