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稅籌劃:避稅通常是指個人或企業以合法手段,通過精心安排,利用稅法尚未規範的地方或者是不足之處來減少其納稅義務的行為。避稅行為不違法,但往往與納稅立法者的意圖相違背。避稅最常見、最壹般手法是利用“避稅港”虛設經營機構或場所轉移收入、轉移利潤,以及利用關聯企業的交易通過轉讓定價轉移收入、轉移利潤,實現避稅。由於通常意義上的避稅行為有悖稅法精神,也可以說是對稅法的歪曲或濫用,故世界上多數國家對這種行為采取不接受或拒絕的態度,壹般針對較突出的避稅行為,通過單獨制定法規或在有關稅法中制定特別的條款來加以反對,我國也采取這種立場與做法。
促使國家采取反避稅措施加以控制,不斷地完善稅法,填補空白,堵塞漏洞,從這個方面來看,合理稅收籌劃有利於促進國家稅收法規的完善和健全。
2、節稅籌劃:是指企業在不違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減免稅等壹系列的優惠政策,通過對籌資、投資和經營等活動的巧妙安排,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達到少繳稅甚至不繳稅的行為。
3、轉嫁籌劃:是指企業為了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通過價格調整將稅負轉嫁給他人承擔的經濟行為。
4、實現涉稅零風險:是指企業賬目清楚,納稅申報正確,稅款繳納及時、足額,不會出現任何關於納稅方面的處罰,即在納稅方面沒有任何風險,或風險極小可以忽略不計的壹種狀態。這種狀態的實現,雖然不能使企業直接獲取納稅上的好處,但卻能間接地獲取壹定的經濟利益,更有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與規模擴大。
(二)、稅務籌劃作用
1、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提高企業競爭力
稅務籌劃是企業的壹種長期行為和事前籌劃活動,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不僅要著眼於稅收法律上的思考,更要著眼於企業總體戰略的管理決策上,稅務籌劃活動的開展需要企業高層管理者的參與。在稅法規定的範圍內,企業面臨稅負不同的多種納稅方案的選擇,可以避重就輕,選擇低稅負的納稅方案,合理地、最大限度地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增強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競爭力。
2、企業稅負減輕,稅後利潤最大
稅務籌劃的目的不只是使企業稅負最輕,其真正作用是促進企業稅後利潤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稅務籌劃是壹種事前行為,具有長期性和預見性的特點,而國家政策、納稅法規在今後壹段時間內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稅務籌劃和其他財務管理決策壹樣,收益與風險並存。在稅務籌劃中,企業應在不影響法律、行政稅收法規和不損害企業市場信譽的前提下,盡可能延緩納稅支出的時間和速度,控制即期現金支付的比重。
3、 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收益水平
稅務籌劃是壹種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有效手段,稅務籌劃節稅與降低產品成本有同等重要的經濟價值,對於企業來說,納稅的無償性決定了其稅款的支出是企業資金的凈流出,沒有與之直接配比的收入項目,所以節約納稅支付等於直接增加企業凈收益,與降低其他成本項目具有同樣的意義。充分、正確、有效地稅務籌劃是企業在依法納稅的前提下有利於納稅意識增強、納稅觀念提高、納稅方法成熟、納稅效益明顯,不僅有利於降低稅務風險,提高收益水平,而且有利於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提高納稅征管水平,對納稅征管制度的完善也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以上是對稅務籌劃的壹些簡單陳述,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納稅制度不斷完善,征納雙方將更加重視稅務籌劃。企業進行稅務籌劃要和稅務門打交道,在實踐過程中很多稅務籌劃行為演變為偷稅、漏稅的行為,很重要的壹個原因是企業和納稅部門由於所處的角度不同,對稅務籌劃的方式,對法律、法規的理解上存在差異。因此,企業有必要加強和稅務部門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處理上得到其認可,這樣在稅務籌劃時可避免不必要的分歧,最大限度的減少籌劃風險。通過聯系和溝通還能了解國家對相關納稅政策的調查和新政策出臺的信息,以加強稅務籌劃預測的準確性,幫助企業獲得更大的利益。
壹個企業應當進行適當的稅務籌劃,其為企業帶來的效益往往超乎人們的想象,但是稅務籌劃也有壹定的風險性,因此稅務籌劃必須合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