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中國稅務 - 網湖濕地的起源與歷史有關。

網湖濕地的起源與歷史有關。

網湖濕地

湖北王虎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中遊南岸陽新縣,富水河下遊。由王虎湖、朱坡湖、下洋湖、甲界湖、榕湖、賽橋湖、寶塔湖等淺水湖泊、洪泛沼澤濕地及其湖岸山地組成,屬於內陸濕地和水生態系統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495公頃,其中核心區6598公頃,緩沖區2106公頃,實驗區11791公頃,涉及陽新縣8個鄉、26個村、大隊。建立保護區主要是為了保護網湖典型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瀕危動植物及其棲息地。

水禽“基因庫”

初夏,下了幾場雨,網湖上漲,沼澤帶著綠意沈入水中,隨波搖曳,若隱若現。

因為生物多樣性,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網湖為老區陽新縣增添了幾分神秘。

五洲嘴保護站坐落在湖邊的壹座小山上,視野開闊。在觀鳥臺上,我們通過觀察鏡看到壹只黑雉趴在巢上孵蛋。令人驚訝的是,鳥巢像壹艘小圓船壹樣漂浮在水面上。“水漲船高,原來放在沼澤裏的窩也跟著水漂,黑水雞始終不走。”黃石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劉說,黑水雞經常生活在網湖中,像這樣的留鳥有54種。“現在不是觀鳥的季節。壹進入秋冬,凈湖就成了鳥兒的天堂。”劉說,網湖作為澳中日北極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驛站,是南來北往候鳥的重要補給站和休息地。“據初步統計,每年有3萬只水鳥在這裏越冬。觀測鳥類多達167種,其中國家壹級保護鳥類有白鶴、東方鸛、黑鸛3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白琵鷺、小天鵝、小白雁等27種。”

每年東方白鸛、黑鸛、豆雁、小天鵝、琵鷺、白鵝、紅巖等水禽的種群數量。在網湖越冬的水鳥達到全球遷徙路線水鳥數量的65,438+0%的標準。因此,網湖具有國際意義。從65438到0999,網湖被列入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

由此看來,業內稱網湖是“水禽基因庫”,名副其實。

山河相依,網湖北側和東南側為低山丘陵,形成峽灣狀湖岸,三面的低山丘陵為網湖構築了厚厚的天然屏障。“生物利用這個屏障自然繁殖,生生不息。”劉說,這裏有維管束植物591種,浮遊植物47種,自然植被分為4個等級,9個植被型,29個群系。動物資源中,浮遊動物34種,底棲動物30種。脊椎動物299種,其中魚類74種,兩棲類14種,爬行類19種,鳥類167種,哺乳動物25種。

許多生物各有所需,相互依存,形成了豐富完整的生物鏈。

復合大系統

從高空俯瞰,凈湖就像壹顆系在長江“腰帶”上的明珠。是高海拔物種和低海拔物種的過渡地帶。

網湖物種豐富,很多動植物都很稀有。據劉介紹,網湖有植物5種,獸類2種,鳥類30種,有62種動物成為省級重點保護。

2001年6月,陽新縣在王虎湖建立了濕地自然保護區。2004年3月,網湖升級為黃石市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8月,升級為省級保護區。

水域、淺灘、草甸、魚塘、農田、針葉林、竹林、樟樹、網湖等生態系統復雜而又相對統壹,屬於“湖泊-沼澤-森林”的連續復合濕地生態系統。

這個龐大的系統既有生態功能,又有經濟效益。

濕地可蓄水4.6億立方米,是長江、撫河重要的分蓄洪區。承載著3.5萬公頃的雨水,是全縣80%的地表水、生活汙水和部分工業廢水的再過濾器和分解者,維護著陽信地區的生態健康;在固碳減排、氣候調節、防災減災等方面也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時,其經濟效益也很明顯。網湖是魚米之鄉,周圍養了50多萬人,每年生產水產品10000多噸。

2004年黃石網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成立後,開展調查監測,掌握資源動態變化,先後完成了五省壹市水禽同步調查、全省濕地二次調查、周期性本底調查等壹系列調查。建立了全區和重點區域水禽日常監測和資源巡護制度,新發現珍稀鳥類和魚類12種,其中包括國家壹級保護的中華鱘和二級保護的卷毛鵜鶘、白腹隼、冠鷹等。

管理局配合林業、環保、水利、農業、水產、國土等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各轄區鄉鎮、社區,查處亂采濫獵、亂征亂占、亂采濫挖、亂排汙等破壞資源的違法行為。

生態希望修復

人們的活動在網絡湖中刻下了許多痕跡。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圍湖造田,科幻小說《民大湖》十萬楊新人。此後,網湖被分成了20多個湖。朱坡湖、下洋湖、甲界湖、榕湖、賽橋湖、寶塔湖等。曾經是大網湖的壹部分。歷史上,凈湖在雨季有60多萬畝水面。”濕地管理局局長石教發滿臉悲傷。

開墾土地用於湖泊管理使得凈湖生態系統變得脆弱。

“網湖對外承包後,原湖支和淺水中的大面積水生植物開始逐漸減少。現在,我們看不到萬畝菱形隨風轉動、水鳥穿梭其間的美景了。”自小生活在網湖邊的陶崗鎮王虎村漁民劉春木不禁感到惋惜。

管理局的工作人員說,以苦豆子和各種藻類為主的“水下森林”也在慢慢衰退。

掠奪性耕作是威脅凈湖生態平衡的頭號殺手。目前,經營網湖的養殖公司為了利潤最大化,采用高密度拋秧、高強度投肥的方式,嚴重影響網湖水質。在去年夏天的測試中,網湖部分區域達到了四類水質,能見度小於80厘米。

苦豆子的數量曾經占全省的90%,現在也在下降,小天鵝的整體數量也因為主食的減少而下降。

網湖三面環山,周圍有很多工礦企業。“傳統沿海經濟向內轉移,保護區周邊采石、采礦、化工汙染企業增多,加大了濕地保護壓力。”《石頭法》規定,目前自然保護區由社區管理,各鄉鎮負責轄區內的行政管理。林業、環保、水產、水利、國土、農業、旅遊等部門。單獨履行職能管理,而管理局只負責自然保護區建設和濕地資源保護,沒有土地管轄權,大大降低了規劃執行力和綜合執法力度。

陽新縣委、政府已經意識到“九龍治水,九龍懈怠”的管理體制帶來的管理不力,也意識到對外承包和化肥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年初,陽新縣人大形成了加強網湖濕地生態保護的決議,縣政府正在著手理順保護區管理體制,加強綜合執法能力建設。為解決投入不足,縣裏安排了200萬元保護資金。同時,在養殖公司合同即將到期時,收回網湖經營權,逐步實施生態修復、生態養殖、圍湖還湖和核心區零幹擾管理。“確認國際重要濕地,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目前網湖管理局已經定下了目標,壹個更加美麗的網湖指日可待。

  • 上一篇:退役老兵60歲以上政策
  • 下一篇:微信朋友圈折疊圖片功能正在測試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