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壹房二賣合同詐騙的法律後果

壹房二賣合同詐騙的法律後果

“壹房二賣”的行為人構成合同詐騙罪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的規定定罪量刑,即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犯罪主體:二手房買賣中多為自然人。

“壹房二賣”刑事案件絕大多數發生在二手房交易中,被告人多為自然人。畢竟在壹手房交易中作為賣方的房地產開發商相對來說是比較有信譽和資質的。即使有壹房二賣,壹般也容易被認為是民事糾紛。但仍有開發商銷售壹房二廳被判定構成犯罪的情況。

罪行:合同欺詐

出賣人通過簽訂房屋買賣合同收取他人購房款,事後再將房屋過戶給其他買受人的行為,非常容易構成合同詐騙罪。

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合同詐騙罪,是指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

“壹房二賣”的行為構成合同詐騙罪,仍需滿足詐騙罪的基本構成,即行為人實施欺騙——對方(被欺騙人)有錯誤認識——對方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或第三人處分財產——受害人遭受財產損害。因此,要認定“壹房二賣”的行為構成犯罪,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出賣人具有非法占有購房款的主觀目的,買受人存在誤解;賣方實際上獲得了貨款。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壹,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壹)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使用偽造、變造、無效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抵押的;

(三)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欺騙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沒有實際履行能力的;

(四)收到對方支付的貨款、預付款或擔保財產後;

(五)以其他手段騙取對方財物的。

  • 上一篇:鹽城醫保怎麽操作?
  • 下一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的規定,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壹律平等。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