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是指在自身基礎病變的情況下,劇烈運動誘發心臟突然衰竭,導致死亡。對於這種猝死,有壹種便攜式設備AED,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即自動體外除顫器。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給予電擊除顫。它是壹種可供非專業人員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器械,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最需要的急救設備。雖然AED並不適用於所有心臟驟停患者,但如果沒有AED,壹些突發心律失常的患者將
心源性猝死是指在自身基礎病變的情況下,劇烈運動誘發心臟突然衰竭,導致死亡。對於這種猝死,有壹種便攜式設備AED,經過簡單的訓練就可以挽救人的生命,即自動體外除顫器。它可以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並給予電擊除顫。它是壹種可供非專業人員用於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醫療器械,是心源性猝死患者最需要的急救設備。雖然AED並不適用於所有心臟驟停患者,但如果沒有AED,壹些突發心律失常的患者將失去生命的機會。
這時,人們會問,沒有醫學知識,我能使用AED嗎?答案是肯定的。放置在人群密集區域的aed非常簡單,非專業人士看幾遍就能學會使用。
緊急救援出現了問題。在緊急情況下,救援人員往往沒有太多的思考空間。如果他們因為“善良”而承擔責任,必然會讓人在面對危險時更願意選擇保護自己,而不是去幫助。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來說,時間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心臟驟停患者每晚接受壹分鐘除顫,存活率降低7%-10%。
最近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國法》第壹百八十四條規定:
因自願緊急救助給被救助人造成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這部法律是救助人的責任免除規則,從法律角度保護了救助人的權益,也被戲稱為“好人法”。
早在2016,上海就已經正式實施《上海市急救醫療服務條例》。
該條例明確規定,緊急現場搶救受法律保護,對患者造成損害的,不承擔法律責任。
65438+2月21、75歲的李老伯在打網球時突然暈倒,幸虧現場工作人員用AED設備讓他得到及時救治;12年2月24日,壹名旅客入境時突發腦溢血,口岸醫護人員通過AED設備迅速為該旅客挽回了生命...
AED對心臟驟停患者的緊急搶救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就像現在被廣泛討論的“老人摔倒了能不能扶”這個問題壹樣,如果沒有“好人法”的支撐,即使有AED這樣的“傻瓜救生機”,在緊急情況下,還是有人會猶豫不決。對於AED這種因縮短救援時間而備受贊譽的“救命神器”來說,要想在與死神的賽跑中取得勝利,就必須為施救者卸下“心理包袱”。
律師建議
筆者認為,要鼓勵善意救助的行為,必須降低救助人應承擔的風險。這既是良好習俗的要求,也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要求。如果救援人員在救人前需要權衡利弊,錯過黃金救援時間會導致患者死亡概率增加。因此,我們認為免除被救助人的責任不僅是對被救助人的保護,也是保護被救助人生命的要求!“好人法”就是引導、判斷、鼓勵人們在需要幫助的時候去幫助別人。所以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的朋友,妳要大膽出手!
供稿:鄧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