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夢裏的詩和書
人性在善惡之間掙紮,無疑是《烈日灼心》最獨特的內容深度。在看似絕對對立的善與惡的兩面上,影片以悲劇的方式運用父女之愛、生死之誼、情法之悲、善惡之融,耐人尋味,但缺乏嚴謹的邏輯結構,導致影片難以成為佳作。
講故事式的敘述,黑暗的黑白影像,獨特的鏡頭印象,影片壹開始這三種方式交融呈現的血腥屠殺,第壹時間營造了極佳的懸疑和驚悚。七年後,鄧超、郭濤、高虎飾演的辛曉峰、楊子道、陳必覺,分別成為了警察助理、出租車司機、守筏漁民,三人領養命案,活了下來。躲在城市裏,努力做好事,懺悔自己的罪惡,影片對他們的惡並不現實,反而以他們鮮明的個性展現了善的光芒,壹個人不能因為惡而完全失去善。善惡的復雜交融,讓《烈日灼心》對人性的思考更加立體和深思。
段奕宏飾演的警察易根據線索逐漸解開了七年前的謎團。在解開這個謎題的過程中,伊與辛曉峰的生死情誼,姐姐與楊子道的偶然情緣,尾巴與三人的親情,都是影片中善惡立體的交匯,同性之愛,高樓追逐,註射死刑的執行等等。穿插其中,使得影片在談到人性的時候依然保持著高潮。
《烈日灼心》雖然對是非有很好的聚焦,但作為壹部懸疑電影,影片破案只是因為易無意中聽到了樓主的錄音,破案不是因為懸疑對抗有多精彩,而是因為回到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巧合。另壹方面,從邏輯上來說,既然三人出於自覺的罪惡而隱瞞了真相,他們就希望自己的尾巴能和自己的生命有壹個光明的未來。那妳為什麽要半路送她去當別人的逃犯?至於第四個犯罪者的最後轉折,狗尾巴繼續被貂,不僅沒有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震撼,反而讓這個故事的核心更加淩亂。這種偏差就像電影裏說的:“有些東西爛在肚子裏才更有意義。”
從影片中不難看出,《烈日灼心》中的導演更多的是同情惡而後善,但善惡雖然能找到人性的熔點,法律卻不能。事情壹旦做了,就沒有回頭路了。這其實是影片壹開始就已經打下的悲劇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