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和意義

如何理解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和意義

關於依法行政能力的內涵,目前還沒有壹個權威的概念。壹般認為,依法行政能力是指行政工作人員掌握和運用法律實施行政管理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尊重法律的意識。法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更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在我國,對法律的信仰就是對人民的信仰,對法律的忠誠就是對人民的忠誠。(2)熟悉法律知識。這是依法行政能力的知識前提。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應當掌握憲法和相關法律的基本知識,知道手中的權力從何而來。權力邊界在哪裏?同時要掌握規範政府同行行為的法律法規,要有自己的專業法律知識。(3)用法律思維研究形勢、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法律思維是壹種權衡利弊、向前看、照顧他人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既要考慮解決眼前的問題,又不能為未來埋下隱患;既要考慮解決實際問題的效果,又要考慮付出的成本;既要考慮當事人的利益,也要考慮其他相關人員的利益和損失。特別是越是形勢緊迫復雜,越要堅持用法律思維解決問題。

建設法治政府,提高行政人員的行政能力是基礎。依法行政約束政府,政府的行為通過其工作人員實施。建設法治政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的依法行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環境已經並將繼續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我們面臨許多新的考驗和挑戰。提高執政能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迫在眉睫。政府工作涉及國家事務、經濟文化事業和社會事務的許多方面,任務重,要求高。政府既要維護社會秩序,提高管理效率,維護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及時解決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又要公正執法,尊重和充分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行政決策和行政決策應當具有前瞻性和相對穩定性,考慮到行政管理的社會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加快政府管理理念、管理機制和管理方式的創新,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應對復雜局面、依法執政和統籌協調的能力。最根本的是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和依法行政的水平。行政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依法行政的能力,關系到依法行政的進程,關系到行政機關的形象,關系到行政權力的行使是否符合人民的意願,關系到全社會法律意識的培養,關系到民主法制建設的進程。

  • 上一篇:日本僧侶的申請條件分析
  • 下一篇:三辯應該如何進行質證攻擊?有哪些技巧?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