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意味著什麽?

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意味著什麽?

法律分析

被執行人是指在法定上訴期屆滿後或終審判決作出後,拒絕履行法院判決或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在壹起民事訴訟中,法院判決原告勝訴後,如果被告未能在法定時間內完成判決規定的賠償金額,且該賠償由法院強制執行,則稱被告為本次強制執行的被執行人。

被執行人是指不履行法院判決的人。壹般來說不需要坐牢,只需要還清債務就可以了,除非妳拒不履行判決,否則有可能坐牢。具體來說,這種情況取決於被執行人對法院判決的執行情況。如有拒不執行判決情節嚴重的,將構成刑事犯罪。因此,對被執行人行為的認定,要根據具體的法律規定來處理。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市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幹規定》第壹條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壹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壹)有能力履行而拒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

(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方法阻礙或者抗拒執行的;

(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隱匿、轉移財產等手段逃避執行的;

(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絕履行和解協議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壹十三條拒不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壹條* *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應當報告當前財產狀況和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壹年的財產狀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謊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或者拘留。

  • 上一篇:什麽是電子商務法律法規?
  • 下一篇:世界的奇妙規則,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法律最奇妙?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