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據
《著作權法》第九條包括:
(1)我;
(二)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權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第十條著作權包括下列人身權和財產權:
(壹)發表權,即決定作品是否公開的權利;
(二)署名權,即表明本人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權利;
(三)修改權,即修改或者授權他人修改作品的權利;
(四)保護作品完整權,即保護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權利;
(五)復制權,即以印刷、影印、拓印、錄音、錄像、復制或者翻拍等方式將作品制作壹份或者多份的權利;
(六)發行權,即以出售或者贈與的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七)出租權,即臨時許可他人使用電影作品、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計算機軟件的權利,但計算機軟件不是出租的主要客體的除外;
(八)展覽權,即公開展示藝術作品、攝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復制件的權利;
(九)表演權,即公開表演作品和以各種方式公開播放該作品表演的權利;
(十)放映權,即通過放映機、幻燈機等技術設備公開復制美術、攝影、電影以及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的權利;
(十壹)廣播權,即以無線方式公開播放或者傳播作品,以有線或者轉播方式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通過擴音器或者其他類似的傳遞符號、聲音、圖像的工具向公眾傳播廣播作品的權利;
(十二)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線或者無線方式向公眾提供作品,使公眾在自己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
網絡課程的版權歸屬需要結合教師授課方式、網絡課程載體等因素進行分析。首先,網絡課授課前,老師通常需要準備授課的準備資料,比如講義、ppt等。這類教材壹般是老師根據學科的教學大綱和教學任務制作的。如果這類材料反映了教師個人的智力判斷和選擇,表現了每個教師的個體特征,即符合著作權法中對獨創性的要求,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可以構成文字作品。但講義或PPT中涉及的教學大綱內容並非教師創作,因此不能作為教師創作的內容進行保護。
其次,在網絡課堂教學階段,需要結合網絡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情境分析。目前在線教育主要有兩種模式,壹種是在線直播授課,即教師借助直播平臺實時在線授課。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可以在有預先寫好的講稿或PPT的情況下,用即興的、口頭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教學內容。此時,即興教學內容可以構成口頭作品,從而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另壹種模式是播放錄制好的視頻,即老師提前上傳錄制好的教學視頻,供學生通過網絡使用。在這種模式下,壹方面,如果錄制的講座內容有即興創作,講座內容也構成口頭作品;另壹方面,由於錄制的講座視頻本身屬於連續的相關圖像和伴有聲音的圖像的錄制品,根據規定構成視頻制品。同時,法官指出,教師如果“照本宣科”地閱讀自己的演講稿或課本等內容,也可能作為表演者受到保護,無論是網絡直播還是錄音授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