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援助 - 不要停止實施原則

不要停止實施原則

不停止執行原則是原行政行為在行政訴訟期間不停止執行。這是行政訴訟的壹個原則。我國行政訴訟法規定了這壹原則。但是,在法律規定的某些情況下,這壹原則的實施可能會有例外,即原行政行為的實施可能會被停止。

行政機關未依法支付撫恤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工傷保險金和醫療社會保險待遇,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執行將嚴重影響原告生活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原告的申請,裁定先執行。

當事人對先予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壹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當事人認為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錯誤的,可以向上壹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拒絕履行判決、裁定或者調解書的,行政機關或者第三人可以向第壹審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或者由行政機關依法強制執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法定期限內既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或者依法強制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第五十六條訴訟期間,不停止行政行為的執行。但是,有下列情形之壹的,應當停止執行:

(壹)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或者利害關系人申請中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該行政行為的執行將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的,

並且中止執行不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

(三)人民法院認為實施該行政行為會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當事人對停止執行或者不停止執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請復議壹次。第五十九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或者處以壹萬元以下罰款、十五日以下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壹)有義務協助調查執行的人無故拖延、拒絕或者阻礙人民法院的調查執行決定和協助執行通知書的;

(二)偽造、隱匿、毀滅證據或者提供虛假證明材料,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三)指使、賄賂、脅迫他人作偽證或者威脅、阻止證人作證的;

(四)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的;

(五)采取欺騙、脅迫等非法手段使原告撤訴的;

(六)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或者尋釁滋事、沖擊法庭,擾亂人民法院工作秩序的;

(七)對人民法院的法官或者其他工作人員、訴訟參與人、協助調查執行人員進行恐嚇、侮辱、誹謗、誣陷、毆打、圍攻或者打擊報復的。

人民法院可以對有前款所列行為之壹的單位處以罰款或者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罰款和拘留必須經人民法院院長批準。當事人不服的,可以向上壹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壹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三條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壹的,停止執行:

(壹)被告認為需要停止執行的;

(二)原告申請停止執行,人民法院認為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會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且停止執行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決定停止執行的;

(三)法律法規規定停止執行的。

  • 上一篇: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具體分析
  • 下一篇:我想問壹下,如果遇到騰訊這樣的事情,如何第壹時間鑒別印章的真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