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依法治國有哪些戰略安排?

依法治國有哪些戰略安排?

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全會提出“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作為推進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體現了憲法在法律體系中的根本法地位。堅持依法治國首先是堅持依法治國。當前,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要抓住以憲法為核心這個關鍵,完善立法體系,進壹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努力使每壹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願,贏得人民支持。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會明確提出建設法治政府的六大特征,即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格、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全會要求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制化,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的法定程序、合法性審查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依法決策機制。這些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無疑為推進依法行政提供了更加堅實的體制機制保障。

確保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實施法律的壹種方式,司法是司法的生命線,也是法治的生命線。全會進壹步提出了保障審判權獨立行使和科學配置的體制機制,完善了保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如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和辦理具體案件的記錄、報告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的保障機制;推進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體制改革試點,在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跨行政區劃設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這些措施有利於充分發揮司法在國家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強化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人民的法律觀念是法治建設的基礎,要通過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來推進法治社會的建設。全會指出,法律的權威來自人民內心的擁護和真誠的信仰,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構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司法救助體系和社會治安防控體制機制等具體內容和措施。這就要求我們未來要建設法治社會。壹方面要營造“全民信法、全民守法”的社會氛圍;另壹方面,通過法律對公共權力的制約,以法治保障社會自治。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法制工作隊伍建設是依法治國的組織保證。全會指明了法治專業化隊伍建設的方向,即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明確了“四個忠誠”的目標,完善了法律職業準入制度,提出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聘立法者、法官、檢察官的制度。這為提高法治工作隊伍專業能力、加強法治工作隊伍作風建設,建設壹支信念堅定、忠誠可靠、執法為民、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法治工作隊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制度保障。

加強和改善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根本保證。他還指出,要完善黨領導依法治國統壹領導、統壹部署、統籌協調的體制和工作機制。同時還提出了黨委依法決策、黨組織監督、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將法治納入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等具體要求。這明確了黨在依法治國中的地位,即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它還要求黨根據憲法法律法規治理國家。

  • 上一篇:5藥店自查報告
  • 下一篇:保護員工的法律法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