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以山東省為例談“歷史文化遺產”的生態保護——四川歷史文化遺產

以山東省為例談“歷史文化遺產”的生態保護——四川歷史文化遺產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多彩的文化遺產,其中既有以物質形態存在的有形文化遺產,也有主要通過“口頭傳授”傳承下來、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源、文化資源、經濟資源、教育資源、科學資源,是各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記憶。充分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的優秀文化價值觀和審美理想,凝聚了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凝聚了中華民族豐富的文化創造力,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深遠的意義。

在眾多種類和類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傳統技藝已經成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技術”表達了技能、獨創性以及改造和改善自然事物的力量和技術。“藝術”表達的是規律、秩序、心靈,以及塑造應用事物的智慧和藝術。技巧是實用性與藝術性、個性與個性的有機結合。它所遵循的工藝、材料、技巧、程序和工具,傳承了人類寶貴的智慧、情感、規則和審美的洞見和成果,向我們展示了各種文化物品和文化人物,讓我們觀察到文化的豐富性和人類智力的無限性。千百年來,傳統技藝形成了完整而發達的手工生產體系,涉及人類生產實踐和生活需求的各個領域,形成了印刷、釀造、壓榨、烹飪、加工、木雕、雕刻、燒制、冶煉、紡織、印染、刺繡、編織等無數專業化的技藝、技能和知識。在國務院公布的102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傳統藝術項目有186個。2009年2月,文化部舉辦了壹系列展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藝術的活動。為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傳統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進入了新階段,取得了新成績。

與傳統技藝類似,“老字號”作為中國商業文化的精髓,凝聚了壹代又壹代中華兒女的心血和智慧,演變為地方風土人情和文化的符號和象征,成為壹個地區乃至中華民族文化和情感的重要載體。中國以手工制作為主的傳統技藝,大多存在於各個行業的“中華老字號”中。壹項或幾項自主研發的傳統技藝,成為支撐百年老字號經久不衰的關鍵。傳統技藝以老字號為基礎,以傳統技藝為支撐。* * *在記錄歷史、傳承文明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展現了中華文明獨特的精神品格和民族氣質,凝聚了中國創造的技術思想和實踐經驗。老字號品牌不僅掌握了行業最高水平的手工技藝,還招募了最成功的手工傳承人,形成了代代相傳的產品、技藝和服務體系,為傳統技藝創造了繁榮和傳承的家園,創造、傳承和發展了優秀的民族文化。

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包括傳統技藝在內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壹直受到嚴重沖擊,生存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掠奪,壹些傳統技藝缺失。老字號的現狀也不容樂觀。建國初期,老字號大約有8000家,現在只有1000多家。山東剩下的36家“中華老字號”中,有相當壹部分在苦苦經營。如何從傳統技藝和老字號入手,找到相互促進和提升的點,創新保護傳統技藝、振興老字號的有效措施,成為很多人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山東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

壹個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是我們祖先偉大智慧的結晶。雖然它主要來源於民間,但它與中國傳統文化密不可分,就像其他物質或精神文化遺產壹樣。研究中國非物質文化,壹個不可回避的話題是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淵源。傳統文化的基因已經深深植根於中國人的文化血脈中,連春秋以前的非物質文化都與傳統文化同質。因此,任何對中國非物質文化的研究都必須放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下。

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任何文化在與其他文化的文化傳播過程中,往往會呈現出壹種概括性和不可通約性的平行狀態。換句話說,世界上所有的文化都以豐富多彩的形式構成了世界文化,同時又保持著自己的文化獨立性,有著自己鮮明的文化個性和文化脈絡,還有非物質文化。隨著近年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國學”的復興,中國傳統文化以積極的姿態挺進世界。民族復興的步伐也在話語權的“搶人大戰”中回響。事實證明,我們要推廣的不僅僅是形而上的儒釋道,而是中國傳統文化,包括非物質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的傳播,這通常需要特定的文化形式作為載體。舉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比如功夫和中醫。功夫和中醫在西方的傳播盛行,背後凸顯的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傳承和創新的角度看,中國的非物質文化博大精深,富有活力。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保護也是為了傳承。我們對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必須與本土化的現代藝術設計和本土文化產業相結合。在對非物質文化的吸收、揚棄和轉化中傳承。把非物質文化置於“靜態保護”狀態,讓它充當所謂文明進程的活化石,這種想法很幼稚。因為,我們必須正視現代化無孔不入的事實。非物質文化領域的個體(主要是非物質文化傳承人)也有享受現代化成果的願望和權利。在文化產業或創意產業中,要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銳意創新,根據時代特征將本土非物質文化置於壹個動態的創新層面和動態的發展空間,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充滿活力。

“老字號”作為壹種特定的經濟文化現象,成為歷代經濟文化繁榮的象征。它以快餐、作坊、店鋪、會館等形式成為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但也以其獨特的經營理念、工藝和服務策略成為無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字號”是其非物質文化遺產最集中的體現,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老字號”傳統手工藝技藝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價值取向、功能結構和質量形態密切相關,與人類日常生活和社會文明教育的欲望心理密切相關,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特征。甚至可以說,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理念的表達,也是中國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媒介。傳統手工藝技藝總是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關,表現出各個地區、各個時期的特色產品、風土人情、人文習慣、行為勞動等各個方面的特點。它是中國民俗文化的物化形式,其飲食思想、制作工藝、傳播習俗都符合科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哲學的生活態度,純正的鄉土風情,有其獨特的文化價值。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原始精神,展現了珍貴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人文價值、民俗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俗信息,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按照胡錦濤同誌提出的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要有我們民族的世界品牌的要求,在搶救、保護、傳承、發展的基礎上,珍惜“老字號”的品牌價值,努力尋找傳統特色與現代元素的融合點,創新老字號,在保護和傳承原有絕活的基礎上,積極應用現代科技和傳播手段,在開拓創新中彰顯濃郁的地方特色。傳承原有的傳統技藝和服務,將凝聚著幾代祖先心血和智慧的商業文化精髓發揚光大,為弘揚中華文明、構建和諧社會服務。

山東有著悠久的文化積澱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在民間有很多生動的源於勞動人民的傳統手工藝。歷代老百姓用他們的智慧、熱情和技能,創造了各種各樣歷史悠久、形式多樣、富有濃郁人文情懷的傳統民間手工藝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手工業――東阿阿膠、周村燒餅、王村醋、鑲嵌銀漆的濰坊紅木、龍口粉條、崔子香油、德州扒雞、濟寧玉堂醬園、蘭陵美酒、景芝酒、古北春酒、即墨老酒、魯菜、石哈餃子、魯東青銅樂器、幹龍杯酒等等。換言之,上述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是在中國文化和現代化的背景下進行的。應從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美學、文化心理學以及中國文化語境下的非物質文化社會學、產業經濟學等角度探討中國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因此,從老字號中發掘和發展傳統手工藝技藝,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研究,是壹種新的思路。

通過對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田野調查發現,山東民間文學、美術、音樂、戲曲、曲藝、舞蹈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已經非常翔實。但由於種種原因,現有文獻中對山東傳統手工藝技藝的學術研究並不充分,形成的科研資料更少,甚至圖像資料的收集也不完整,而且分散在各地的文化研究機構中。全球化背景下的中華文明正處於轉型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育傳承在地方高校的教育和科研發展中剛剛起步。因此,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所在地區研究機構和人員的作用,對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全面的調查、收集、記錄和研究,對傳統手工藝及相關民俗文化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整理,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孫東寧:青島理工大學

責任編輯:唐洪峰

  • 上一篇:醫療糾紛頻發,主要問題是醫生還是患者?
  • 下一篇:關於銀行崗位競爭的演講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