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保險公司會騙人。在現實生活中,保險公司確實會從登機的客戶身上拿錢,但是不會因為飛機沒有掉下來就把錢退給已經登機的客戶。但是這些客戶都是保險公司自願騙的!縱觀韓國4.5空難和大連5.7空難,正是因為70%的人怕被騙,才沒有買航意險。結果人的生命真的壹文不值,得不到任何保險理賠。雖然有客戶沒有購買航意險,之前被保險公司騙了,但是得到了保險公司的及時理賠!空難引發人們保險觀念的四大誤區。2002年5月,17,15:22:46短短壹個月內,中國發生了兩起空難。在這兩次空難中,平安保險緊急啟動了緊急援助計劃,特別是與國際著名緊急援助組織SOS合作,提供海外緊急援助,也總結了由此引發的話題。平安保險營銷總監潘宏遠認為,當前百姓的保險觀念存在四大誤區。保險意識有待提高。據權威部門統計,“4·15”空難中,在北京購買機票的21名國內旅客無壹人購買人身意外險,購買率為零。國航機組人員只有兩名,分別投保了壹份人身險和壹份財產險;在“5.7”空難中,據最新統計,遇難的103名乘客中,只有45人購買了航意險,購買率僅為43.6%。平安、太保等所有保險公司的個人壽險客戶總數在30家左右。潘宏遠認為,兩起空難的投保率低,說明民眾缺乏風險防範的觀念,與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均投保5-7份、航空保險購買率95%形成鮮明對比,反映出民眾的保險意識亟待提高。在很長壹段時間裏,人們習慣於將閑錢存入銀行或投資股市,並沒有完全理解保險作為壹種保障和投資工具。保險生態有待改善。潘宏遠認為,在目前國內保險行業發展的生態環境下,部分人對保險營銷員還是有壹種錯誤的偏見。他們認定所有主動來介紹自己、提供服務的業務員都有壹個明確的目的——“賺我的錢”,所以對他們抱有戒心和敵意。這其實是對保險的巨大誤解,保險是壹種讓客戶從風險恐懼中解脫出來,為今天計劃明天的營銷方式。前不久,航意險被壹些人起哄,認為是保險公司賺錢的“搖錢樹”,是暴利。雖然保監會嚴正聲明,這種批評沒有事實依據,但其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兩次空難,航空意外險購買率如此之低,可能與最近“航空意外險暴利”的噪音有關。事實上,保險公司開發銷售航空保險是國際慣例,其根本目的是為廣大航空旅客提供更加充分可靠的保險保障。壹旦發生意外,死者的親屬和家人可以獲得壹筆額外的保險賠償,身體殘疾者也可以獲得壹筆額外的殘疾保險金。產品結構有待優化據相關統計,壹些針對兒童、婦女和老人等弱勢群體的保險產品往往更受歡迎。潘宏遠認為,這暴露了客戶選擇保險產品的不合理性。比如“5.7”空難遇難的王先生,4月份在長春為兒子投保了5份少兒險,1997,之後又為愛人投保了5萬元的壽險,只是沒有為自己投保。保險公司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其做了壹份少兒保險豁免案,豁免保費1,000元;當日,經保險公司核實,遇難的北京乘客李女士在1997為其剛出生的孩子投保了25份少兒保險,年保費9000元。保險公司將按照保險單的規定免除剩余10年的保險費,共計9萬元,而孩子仍將享受各項保險待遇,但她並未給自己購買任何保險。可惜的是,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王先生和李女士的去世所造成的損失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補償。這兩個例子說明中國客戶買保險還存在壹些觀念上的偏差:應該給誰買保險?潘宏遠表示,由於主要經濟來源在職業、健康、意外等方面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和風險,在保險業相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往往是保險的主要對象。這樣,萬壹這個支柱出現什麽意外損失,維持家庭生活、保障孩子學習等基本家庭需求都能得到壹定程度的保障。潘宏遠認為,人們在購買保險產品的時候,壹定要意識到,買保險是每個投保人對自己和家人,更是對家人的壹種關懷和責任。潘宏遠也認為,客戶在購買保險時,有過於追求投資、理財等功能的傾向,對規避風險的初衷認識不足。這兩起空難的意外險比例低就是明顯的證明。據有關統計,事故死亡人數占全部死亡人數的10.37%,成為僅次於惡性腫瘤的第二大“殺手”。工業事故和交通事故不斷威脅著人們的安全。潘宏遠介紹,意外險具有年齡廣、覆蓋面廣、保費低、無差異率等特點。國際上的普遍情況是,主險和意外險的購買比例是1:5。假設以20萬元購買主險,壹般額外購買的意外險保額約為1萬元。最後,潘宏遠表示,正是由於客戶保險觀念上的種種偏差,我們更應該重視客戶保險觀念、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以保證保險業健康、穩定、高效的發展。(17C1)中華工商時報
上一篇:應用化學職業規劃範文下一篇:有哪些女性受害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