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專業課程描述
鄧小平理論導論。
本課程2學分,課時36小時,其中電視課24小時,開設壹學期。
本課程是電大所有專業的必修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開設,學生可以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的精神實質,掌握什麽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問題。把握社會主義本質和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增強貫徹黨的“壹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立誌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時代發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興起,鄧小平哲學思想和黨的思想路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和現階段黨的大政方針,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貢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中國的市場經濟道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 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國際環境和對外開放戰略,社會主義必須建設高水平的精神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設,“壹國兩制”構想和國家統壹戰略,科教興國戰略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在黨。
2.管理科學基礎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壹學期。
管理學基礎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的專業課,也是相關專業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掌握現代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樹立科學的管理觀念,為其進壹步學習專業理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管理基礎的主要內容:管理學的基本概念、知識和思想;企業管理基礎知識;預測決策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規劃工作的方法和原則;組織工作的原則和方法;領導與控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3.政治學原理
本課程4學分,課時72小時,其中電視課18小時,開設壹學期。
政治學原理是行政管理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講授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基本觀點、方法和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和相關原理分析國內外政治現象的初步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政治領域中相同的、根本性的問題,包括壹個國家的起源、本質和滅亡,壹個國家的歷史類型及其變化規律,國家和民族,壹個國家的統治形式,壹個國家的政治統治制度,國家機構,政黨,政治領導和決策等。學習這壹課為程可為學習本專業的其他課程提供了理論基礎。
4.西方經濟學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開設壹學期。
西方經濟學課程是研究現代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課程。課程主要內容: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經濟發展簡史;需求理論、供給理論、價格理論、價格對經濟的調節;需求的價格彈性、需求的收入彈性、交叉彈性和供給彈性、彈性理論的應用;欲望與效用,邊際效用分析與消費者均衡,邊際效用遞減規律與需求定理,無差異曲線與消費可能性線,無差異曲線分析與消費者均衡;生產與生產要素、邊際收益遞減規律與壹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規模經濟與兩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投入、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短期成本分析、長期成本分析、機會成本及其他、收入利潤最大化;完全競爭、完全壟斷、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市場;生產要素供求、工資理論、利息理論、地租理論、利潤理論、社會收入分配;微觀經濟學、價格、消費、產業和收入分配均等化政策的缺陷與發展;國民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總量,國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式關系;總需求分析:簡單國民收入決定模型、IS-LM模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失業理論,貨幣與通貨膨脹的基本知識,通貨膨脹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經濟周期的基本知識,歷史回顧和現代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概況、經濟增長模型、經濟增長因素分析、零經濟增長理論;宏觀經濟政策、需求管理概述;財政、貨幣和供應管理政策,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應用;開放經濟理論概況、國際收支、匯率理論;開放經濟中的國民收入平衡、收入調節和對外經濟政策。
先修課程:政治經濟學、經濟數學基礎等。
5.計算機應用基礎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包括45個實驗學時,開設壹學期。
本課程是所有工科專業的必修基礎課,也是電大其他專業的必修或選修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並兼顧實用軟件的使用和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前沿知識,為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進壹步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奠定基礎。
課程主要內容:計算機的產生、發展及應用,計算機系統的組成,計算機安全知識等計算機基礎知識;信息處理概述,數字和字符在計算機中的表示,漢字輸入法及其他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DOS操作系統的基本用法;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和上網方法。另外還有WPS文字處理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WORD文字處理系統、EXCEL電子報表系統兩個部分來選擇教學內容,供地方電大因地制宜選擇。
6.行政管理
本課程5學分,90學時,其中錄音9學時,開設壹學期。
行政管理學是法學、政治學中的行政管理專業,農業管理中的農村管理專業,法學、社會學中的文秘專業的必修課,也是經濟學中部分專業的選修課。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建立行政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行政管理學的主要理論規範和壹般研究方法。
本課程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導論、行政環境、政府職能、行政體制、行政組織、行政指導、人事管理、機關管理、行政倫理、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依法行政、行政方法、財務管理和行政效能等。,以說明行政管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學科特點、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以及行政效率。
7.秘書管理和應用寫作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開設壹學期。
本課程旨在使學生系統掌握常用應用文體文章寫作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提高學生在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各種文體文章的寫作能力。
本課程系統地講述了以下幾種常用實用文體的寫作原則和方法:公文(包括公文和商務文件);學術風格(包括學術論文、其他科研申請書和傳記);生活學習應用文(包括書信、讀書筆記);社交活動的應用文體(包括演講和應試作文);其他應用文寫作入門(包括新聞寫作、財經寫作、法律文書寫作)。本課程重視寫作練習訓練(包括作文、討論、評論)。
本課程應在學生掌握壹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後開設。
8.公關
本課程4學分,72學時,其中錄音18學時,電視9學時。它提供壹個學期。
公共關系課程是工商管理和經濟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公共關系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樹立公共關系為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理念,掌握公共關系為社會實踐服務的能力。
公共關系是壹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學科的主線是在社會組織與公眾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樹立社會組織在公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課程的主要內容有:公私關系的基本內涵、定義、研究對象和研究範疇;公共關系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以及公共關系概念的形成;公共關系的基本職能;公共關系組織的類型和特征;公關從業人員的種類和工作範圍,以及選擇公關人員的基本原則;工作對象和工作類型之間的公共* * *關系;組織開展內部公共關系和外部公共關系;公共關系四步工作法的實施;公關策劃的發展與企業CIS戰略工作的引入;公共關系日常活動和特殊活動的開展;公關新聞傳播;公眾與公眾關系的案例分析。
9.人力調配
本課程有4個學分,持續壹個學期。
人力資源管理是工商管理、經濟類部分專業的選修課。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知識和原理,學會如何用人力資源理論分析和解決企業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使學生樹立合理使用人力資源的思想。
課程主要內容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概述、崗位分類與人員配置、人力資源組織、人力資源規劃、員工招聘與流動、員工教育與培訓(人力資源開發)、員工任用與人才管理、員工績效考核、獎勵與激勵、人力資源調整與人員流動、人力資源保護、人力資源管理診斷與評價。
10.社會調查研究與方法
本課程共4學分,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壹學期。
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養學生從事相關工作的能力。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包括理論和操作兩部分,主要包括:社會調查研究的基本原則和程序;全面調查和不全面調查;問卷調查法;面試方式;觀察法;文獻法;先導調查法;會議調查法;數據的排列;調查數據分析。
11.貨幣銀行業務
本課程4學分,課時72小時,其中電視教材8小時,壹學期開設。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和國際金融的基本理論、基本運行機制和基本規律,為後續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非金融專業學生可以對貨幣金融的基本理論和運行機制有壹個大致的了解和宏觀的把握,成為理解金融理論和實踐的基礎。
行政就業的趨勢如下:
據統計,秋季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到91%,整體仍供不應求。本科生簽約率達到65%,大學畢業生超過30%。
從就業市場的啟動情況來看,用人單位的需求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對於研究生和重點大學畢業生來說,提前簽約率較低。有關人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花了很長時間來選擇和決定雇主。因為他們“有資格”挑挑揀揀,不僅要充分了解用人單位的現狀和發展潛力,更要關註他們的培訓和晉升機會。另壹方面,用人單位的選擇標準也出現了新的趨勢。對畢業生的測試大大加強,選拔標準更加註重其穩定性。沒進門就想“跳槽”的,堅決拒絕。但從5月份開始,雙方普遍“敲定”。因此,研究生和重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明顯提高,大部分達到了80%。
對於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目前供需趨於平衡,還是有壹部分專業畢業生好找工作,壹部分比較難。而用人單位需要大學畢業生和高職畢業生的數量明顯不足。
另壹個現象是,外省市高校畢業生來上海參加招聘的人數呈上升趨勢。目前,獲準進入上海就業的畢業生超過1萬人,其中博士、碩士、本科生超過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