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藝術原出處(上海)1994 03第4期-11頁。
作者簡介陳世雄,廈門大學教授
本文基於西方人類學家對原始思維的研究和作者本人對戲劇思維的研究,在戲劇研究領域首次提出了“原始戲劇思維”的概念,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進而指出二十世紀西方戲劇有向原始思維方式回歸的趨勢。文章對“後現代戲劇”的定義提出質疑,並分析了後現代戲劇的本質。
回顧二十世紀的藝術發展史,有壹個趨勢值得我們關註,那就是壹些藝術家崇尚原創的藝術風格,自覺回歸原創的思維方式。如果說繪畫領域正在出現這種趨勢,早在19世紀末,亨利?以梭羅為代表的“原始畫派”,那麽它最典型的體現大概就是在戲劇領域。“殘酷戲劇”的發起人阿爾托對原始文化非常感興趣。作為唯壹的外國人,他曾經參加過圍繞仙人掌的印第安人崇拜儀式,寫過壹篇名為《印第安文化》的論文。他創作“殘酷劇”的做法,本質上是對原劇的回歸。“簡單戲劇”的創始人格洛托夫斯基繼承了阿爾托的遺產,明確宣布“我們正在進入阿爾托的時代”。主張觀眾參與的英國大導演布魯克,以研究戲劇人類學和倡導“環境戲劇”而聞名的美國戲劇家謝克納,以及將宗教儀式引入戲劇的荒誕劇作家希娜,都非常鮮明地表現出回歸原始思維方式的趨勢。
那麽,這種趨勢是怎麽來的呢?是偶然現象還是必然趨勢?它的外觀說明了什麽?這些問題無疑值得我們深思。
壹種原始的戲劇思維
在所有原始模仿藝術中,戲劇是最早的。人類學家和藝術史學家對此已達成共識。芬蘭學者希恩認為,原始部落的啞劇和類似啞劇的舞蹈“確實在書寫發明之前很久就存在了...或許它甚至比語言本身還要古老。”(2)中國學者朱迪在談到歐洲史前巖畫中描繪的原始人披著獸皮偽裝成狩獵的場景時指出:“由於人扮演著與自己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這種角色不是固定的。今天可能是鴕鳥,明天可能是羚羊。因為獵人要克服自己的行為習慣,盡力模仿自己想扮演的角色的行為習慣,所以最早的戲劇是狩獵啞劇產生的。這個推論很有道理。最早的戲劇沖突不是人與人的沖突,而是人與動物的沖突...真實的狩獵行為可能會持續幾天,但在原始的狩獵啞劇中,演員必須壓縮整個狩獵行為...從而造成現實世界和戲劇世界的割裂。如果說動作是所有戲劇的基礎仍然成立,那麽戲劇的基礎就是啞劇。人與獸的戲劇性沖突是意誌與行動的沖突。它缺少的只是語言。所以戲劇的堅實基礎早在史前時期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之後的壹切都只是這個基礎的發展。”這段話是對原有戲劇思維的極好註腳。
為了進壹步理解朱迪的論點,我們來看看人們經常引用的印度野牛舞蹈的例子:
這種舞蹈的目的是迫使“野牛出現”...大約有5或15名曼丹人同時參加舞蹈。他們每人頭上戴著牛角頭皮(或畫著牛頭的面具),手裏拿著自己的弓或矛,通常在捕獵野牛時使用...這種舞蹈有時會持續兩三周,直到野牛出現的快樂時刻...當壹個印度人跳累了的時候,他身體前傾,做壹個倒下的手勢,表示他累了。當時另壹個人拿著弓向他射了壹只鈍箭。他像野牛壹樣倒下了。在場的人抓住他的腳後跟,把他拖出了圈子。與此同時,他們在他的身上揮舞著壹把刀,並用手勢描述剝皮和取出內臟的動作。然後他們放了他。他在圈子裏的位置馬上被另壹個人取代,那個人也戴著面具參加舞會...④李維-布魯爾引用了這個例子。
這是壹種戲劇,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壹種啞劇,描述了野生動物以及當它落入印第安人手中時發生了什麽。因為原始人的思維並沒有把形象看成是純粹簡單的形象...——對他來說,意象滲透著原作,原作也滲透著意象,所以擁有意象就意味著在壹定程度上保證了對原作的占有。這種神秘的滲透也構成了上述行動的有效性。⑤
不需要列舉更多的例子(類似的例子幾乎在所有原始文化研究的著作中都可以找到),原始戲劇思維的基本特征是什麽已經看得相當清楚了。
第壹,假設意識和類比思維的統壹。原始戲劇思維具有戲劇思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自覺的戲劇意識,或者說假設意識。在野牛舞中,參與者清醒地意識到,舞蹈中的“野牛”是他們的夥伴扮演的,而不是真正的野牛。所以射向他的箭壹定是“鈍”箭,而不是真箭。“野牛”倒下時,揮刀、剝皮、掏膛的動作只能是虛的。在這壹點上,原啞劇和狹義的高級戲劇沒有本質區別。
另壹方面,原始戲劇思維受原始思維支配,具有原始思維的特征。“原始人用巫術解釋了他們對外部世界的掌握和自身的能力”。所以上面說的野牛舞首先是巫術,其次才是啞劇或者舞蹈。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說,“北美的紅族人跳他們自己的‘野牛舞’,就在他們長時間抓不到野牛,面臨餓死危險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野牛之舞’還是動物出現時開始的狩獵,都不能算是娛樂。在這裏,舞蹈本身就是壹種追求功利目的的活動,與紅人的主要生活活動密切相關。”⑦因此,野牛舞蹈中的戲劇因素被融進了巫術之中。如果說野牛舞體現了原始的戲劇思維,那麽這種思維就和巫術思維壹樣,具有原始思維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