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讀書有很多好處,但是我該讀什麽,怎麽讀呢?
閱讀前,請思考第壹個問題:
1.妳讀書的目的是什麽?——關於閱讀的三種類型。
讀書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看妳想通過讀書達到什麽目的。如果妳努力學習,結果與妳想要達到的目標相反,那麽這就是“壞”讀書。
雖然每個人的閱讀方式、內容、閱讀習慣不同,但閱讀是有目的的,可以分為三種:
1,休閑閱讀
它是用來娛樂,消遣,消磨時間,排解寂寞的,所以我愛看什麽就看什麽!就像食物壹樣,如果吃飯的目的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嘴裏的味道,做壹個“美食家”,讓自己開心,那麽妳當然可以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有沒有營養不重要,“味道好”最重要。這種“吃”可以豐富多樣,但可能骨子裏缺乏營養。
讀書也是壹樣:我們很多人只知道怎麽讀,卻不知道讀什麽,怎麽讀。所以我就隨意看書,遇到什麽就看什麽。很多人盲目受欲望和環境影響,讀書是為了娛樂。想知道現在大多數中國人的閱讀水平和水平是怎樣的?很簡單,上壹個閱讀網站,看看有哪些“熱門書籍”就行了。他們基本都是“人氣毒藥”,卻能讓人心情大好。
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讀書是為了娛樂。
現在很多學生迷戀新時代的玄幻小說和玄幻作品。據報道,高中生三次殺死他們的老師,因為他們拒絕讓他們看小說。就像吸毒壹樣,“消遣性閱讀”只求眼前的快感,不顧長遠的後果,往往會把人引入歧途,不利於自我成長。
2.提高閱讀能力
這才是我們應該敬佩的讀書的真正目的——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全方位能力。可惜只有少數人願意進入這個閱讀階段。因為這種閱讀不再強調趣味性和可讀性,而是強調內容和理解的質量,所以往往顯得有點枯燥。不僅無聊,有時甚至痛苦——因為這會讓妳找到自己的思維盲點,讓妳看到自己的愚蠢,當然痛苦!(比如我在讀《妳為什麽窮》的時候,認真審視了壹下自己和家人的窮根,很沈重。但是,它指出了妳的缺點,拓寬了妳的視野和理解,所以最後妳會收獲喜悅和智慧!增強了工作掙錢、男女相處、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的能力。這種閱讀對妳人生的快樂和成功最有幫助,但往往是最沒有娛樂性的。這個時候,妳會怎麽選擇?
這時候當然不能愛看什麽就看什麽。妳壹定要學會慎重選擇閱讀對象,否則可能會無知無智慧!在這個世界上,總會有壹些人會喜歡上這種看似“無聊”的閱讀,樂在其中,通過這種閱讀變得與眾不同。而且,壹旦習慣了這種高質量的閱讀內容,就會對其他“大眾娛樂作品”非常不適應,覺得喜歡看那些垃圾書的人很不可思議,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卻壹無所獲。
就像妳習慣了優質營養的飲食壹樣,妳會自動遠離人們通常喜歡的“美食”和宴飲方式(因為缺乏營養),別人可能還“不理解”。讀過優秀書籍的人很容易理解為什麽會有人讀通俗娛樂作品,偶爾讀幾本書消遣壹下。但另壹方面,看“非常低俗的娛樂”的人,很難用幾本嚴肅的書來“放松”。很多人已經不讀書了,幾乎讀不到真正有價值的書。很多人家裏連書都沒有——連面子都不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願意看“營養書”的人和願意吃“營養餐”的人壹樣少,很可悲。前段時間,網上流傳壹篇印度工程師的文章《擔心:不讀書的中國人》。有人說,中國人寧願玩iPad手機、打麻將和唱卡拉ok,也不願讀書。這似乎是中國人的傳統生活方式,他們並不認為自己“需要改善”,更不要說“改善”是壹條違背脾氣的磨煉之路。
3.教育閱讀
如果想通過閱讀達到“教育”的目的,那就更難了,要求比上面的“提高閱讀”更難。因為妳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營養,還有消化。就像吃飯壹樣,對於嬰幼兒來說,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恐怕沒有哪個家長會只註重“味道”和“口感”,有營養就吃,要看孩子是否能適應和消化,所以要求最高,選擇最認真,範圍最小。我們很難想象父母喜歡吃燒烤和重慶火鍋,還讓自己的小寶貝吃火鍋燒烤。不願對孩子的“吃”馬虎的父母,為什麽要讓孩子“自由選擇”看什麽,比如各種垃圾書、垃圾電視節目、垃圾動畫片?太不可思議了!
12歲之前的孩子在精神上相當於嬰兒,需要特別的保護,需要父母長輩適當的幹預和幫助。如果這個時期被不良讀物、不良教育“精神汙染”,可能會持續壹生。認為孩子“就喜歡讀書”,就像認為孩子“就喜歡吃飯”壹樣可笑。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問題,比如玩世不恭、不動、不會思考,其實都是看垃圾書帶來的“副作用”。
二、教育閱讀的要點:培養良好的思維和心理人格行為。
雖然這是教育閱讀的要點,但我知道很多家長根本不知道“培養良好的思維和心理人格行為”,所以當然他們根本沒有真正做到。而這在西方是壹件正常的、積極倡導的事情。西方大學在招生時,特別註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維,也強調學生的心理人格素質。而在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大部分家長和老師根本不關心孩子的思維提升或者心理、人格行為的塑造。但只關心考試,專心考個好成績。
這就導致了我們的孩子普遍缺乏壹個核心素質——良好的思維和心理人格行為。
1,“思維和心理行為”才是人生更重要的基礎。
教育對於人生和社會的成長,有三件事是人生必須學會的:
首先是價值體系:沒有價值體系的人是沒有底線,沒有標準的人;他的行為模式會很紊亂,會活得很累很危險;有人感嘆我們是“世風日下,皆被原諒”,說明價值體系已經出了問題。“心理人格行為”屬於價值體系。
第二個地方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是理解和處理壹件事情的方式。思維方式沒有對錯,可以為任何價值體系的人服務。比如理工科的數學思維,就相當於壹把永恒的思維之劍,掌握了就有可能順利解決很多難題。但是缺乏好的思維方式的人連壞事都做不好,比如馬加爵,他們做的事害人害己。
第三位是知識體系:這是三者中唯壹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可惜也是最不重要的。如果妳有壹個好的思維方式,學習知識會很容易,吸收效率最高。有了好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學的知識才能真正用得上,用得好!更令人驚訝的是,他還可以創造不存在的知識,他可以成為任何職業的專家——只要他想。沒有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學到的知識會是人生的障礙,比如很多孔乙己式的書呆子。
拿壹本書來打個比方:壹本好書最大的價值是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其次是文章的思維表達流暢、清晰、獨特的敘述方式,最後才是文章中使用了哪些特別“美好而精彩”的詞語和表達方式。但我們能看到的只是文字,思想和思考還得靠“心”來把握。所以,當我們的教育只會專註於“提煉出好的詞句”來讀和寫的時候,是壹種思想價值和思維訓練的缺失。這不是真正合格的“教育閱讀”訓練。
原來,這麽多年來,我們的體系,包括老師和家長,只給我們提供了“知識體系”教育中的壹個,全國各地的應試教育只圍繞著知識點的講解和記憶,我們壹直缺失另外兩塊。
在西方,尤其是美國,由於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公立學校不允許教授單壹的價值觀,而是用法律、法規、契約、公民道德等普世價值來代替。,而各種宗教種族的那些價值觀,壹般都是教會學校或者家庭學校來補充的。思維方式是西方傳統非常重視並從小培養的壹種品質,比如美國語言就是很好的例子。
2.不懂教育的父母如何破壞孩子的思維和心理行為?
第壹,家長會買很多“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出彩杯”之類的垃圾和弱智教具給孩子看,但這些文化垃圾會破壞孩子正常的思維水平。比如讓孩子養成“標準答案”思維,破壞正常提問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是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學習很努力,想讓他“娛樂”,讓他選壹些“好玩”的娛樂書籍回家。但是,這些書會對孩子的思維和心理行為產生什麽影響,家長們想過嗎?事實上,由於中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越來越低,市場上出現了大量迎合各種低級思維的所謂“通俗作品”。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書面表達語言都是特別簡單化、低俗化,甚至脫離基本邏輯思維的幻想作品。其實完全是文化垃圾,但是特別受小朋友歡迎。
孩子的辨別力是有限的,但家長壹定要明白,通俗作品的天然任務絕不是提高孩子的教育和思維質量,而只是通過迎合孩子的口味和思維能力低下來吸引“顧客”,從而讓自己出名,有利可圖。他們不是負責任的教育者,他們根本不懂教育;父母如何給這種人引導孩子精神世界的權利?要知道,壹旦習慣了閱讀低俗簡單的文字,孩子往往無法也不願意去深入閱讀和思考,造成了當下國民思維的簡單化和膚淺化。許錫良教授說“中國人的思想需要再培訓”就是這個道理。“中國孩子受教育越深,思維越遲鈍,創造力越差,思維能力越弱,正常思維能力受損越嚴重。”
再次,家長會偷懶,按照“專家”和“其他家長”的推薦,想辦法給孩子買讀物。那麽,請大家想壹想:出版社在書店寫的廣告壹定是“真實”嗎?他們給妳推薦“應該給孩子買的優秀童書”是真的關心“教育培養下壹代”還是更關心出版社的利潤?目前市面上很多“中國專家”和“權威機構”推薦的書籍,以及很多“兒童教育產品”,背後往往隱藏著商業和利潤,與“教育”關系不大。所以家長有必要盡快提高自己的基本思維和辨別力,從而建立自己的判斷體系。
首先,我建議妳從以下幾個問題開始思考:
有哪些思維方式?
如何培養思維?
書的什麽內容是什麽層次的思維?怎麽讓孩子吸收?
妳希望妳的孩子有什麽樣的心理和行為風格?
什麽是好的心理和行為風格?好消息在哪裏?
如何通過閱讀幫助妳實現這種類型和方向的教育?
其次,我們可以做壹個簡單的初始訓練:
讓妳的孩子讀壹本童話書,思考壹下:這本童話書的思維模式是怎樣的?它的價值觀是什麽?它的心理和行為反應是怎樣的?例如,“小紅小紅帽”和“獅子王”的思維模式有什麽不同?孩子看了會有哪些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奧特曼》和《蠟筆小新》的思維特點是什麽?孩子看了這些東西後會形成什麽樣的心理行為和思維反應模式?(如無厘頭的思維,混亂的心理,激烈的情感表達)
如果妳的孩子有壹些古怪的思想和價值觀,低級弱智的思維方式,和他讀的書有關系嗎?
妳的孩子學習之後,是不是更有能力做人,更懂得感恩?還是更怪異,庸俗無理,心理不健康,行為惡劣,習慣更差?
三、思維模式的培養——妳追求什麽樣的思維模式?
如果妳沒想過這些問題,或者想不通,那就證明妳的思維模式也是混亂的。妳不具備妳應該通過基礎教育獲得的最基本的人類思維能力:壹元論思維模式!壹元思維方式是最基本的思維方式。擁有壹元思維,就是“擁有常識、理性思考和判斷”。這種思維模式相當於壹個穩定實用的“地球”,是壹切生命行為的基礎。其他缺乏地球支持的“招數”註定失敗。但人不是天生就有這種思維模式的。生出來的心是“混沌”的,沒有方向。壹元思維模式是建立壹套有序的方向和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這需要正規的基礎教育來培養。
中國現在的教育基本上沒有培養出這種思維模式。所以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都是“無是元”的混沌思維。所以很多人經常批評中國人“思維混亂,缺乏常識,不理性”,其實是指中國人在思維上缺乏教育。
壹元思維是壹種完整的、環環相扣的因果鏈思維方式。可以把看不見的環節壹個壹個推導出來,推測過去,指導未來,有助於理性選擇。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邏輯很清晰。它是人類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武器和手段,是人類面對和解決人與自然關系的重要思維方式。
二元思維方式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是壹種能夠完全整合對立的壹元論的思維方式。這就是為什麽“生即死,死即生”。為什麽當妳說“太陽從西邊出來”的時候,雙重思維的女生為了維持和妳的關系,雖然很驚訝,但還是會對;壹元論思維的科學人會和妳爭論“太陽從東方出來”。這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方式,是人文學科要解決的問題。二元思維必須以壹元思維方式為基礎。沒有壹元論基礎的所謂二元思維方式,本質上是壹種虛假的二元思維方式,是壹種混亂的思維方式。
三元思維模式是立體思維,也稱“多元思維模式”。能從更多的思考角度看待世間萬物,甚至超越人的思考和判斷。高明的哲學和藝術都是三元思維的東西,中國古代的禪宗也是。這是教不來的,只能等“自然”,需要個人深度的“理解”。
拿壹篇文章或者壹本書做類比,妳會更容易理解。
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書裏,很多都是混淆的。特別是很多廢話連篇、虛無縹緲的文學作品,存在著很多錯誤和疏漏,比如用詞生澀、不合邏輯、違背常識、無法自圓其說等。看這樣的書只會把人的腦子搞糊塗,讓妳經常搞不清自己的想法,和自己鬥爭,做壹些矛盾的事情。當妳遇到壹元論思維的書,妳會覺得這本書嚴謹,條理清晰,邏輯能力超強。妳會清楚地知道“做什麽,為什麽做,怎麽做?”,學會了讓妳做事非常清晰有能力,妳可以現實地達到目標。雖然這樣的書和文章未必能滿足人們浪漫的想法,但確實是壹元論思維的可靠訓練。比如專業的醫學教材。
而具有雙重思維層次的書籍,讓妳從另壹個更新的角度看待問題和事物,會很容易看到壹元思維的漏洞,這就補充了壹元思維的思路。比如文學作品,陳述生活的多樣性,絕不是唯壹的。在管理中,壹元思維的人會非常願意跟隨二元思維的人。雙重思維的人有很好的領導和管理能力,而壹元思維的人可以成為優秀的打工仔和工程師。打破線思維的人是很難管理的底層打工仔。他需要領導的不斷關註和命令,只要事情稍微復雜壹點,他們就會把事情搞砸。如果能遇到立體思維的人就更了不起了。感覺對方深不可測,好像什麽都知道。我和他在壹起,總會發現很多漏洞和不完美。中國古代的很多經典,比如易經、老子、莊子、五光、慧遠,都是有三個思維層次的書。
第四,如何培養壹元思維模式?
首先,壹元論的思維模式可以通過日常生活和工作行為來學習,通過建立正常的“因果鏈”方式來培養。這也是為什麽很多會做事的人,雖然讀書不多,但頭腦清晰。這是壹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次,讀書使人明白。但是為什麽有的人越讀越暈,越讀越不懂事?比沒讀過書的人強?按道理,讀書越多,應該越會做事,能力越強。可是為什麽現在的學生,越讀越不會做事?今天99%的企業家,聽了學者專家的話都會崩潰!原來讀書可以幫助人理解,但是妳必須讀對書。
現在的應試教育基本上是越來越蠢了,因為缺乏思維教育,破壞了孩子的基本思維能力。前幾年,語文教材反人性、反常識、反邏輯的大批判活動開展得熱火朝天。那麽,我應該給孩子讀什麽樣的書呢?
小學階段,最好是以理科和自然為主的學習和閱讀。在內容選擇上,孩子小的時候,最好使用各種科學自然的讀物,有利於培養“壹元思維”。因為“自然”和“世界”是按照壹個嚴格的因果鏈運行的。這是人生的基本思維,也是我們適應現實世界的基本武器。選擇貼近生活、反映生活、介紹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閱讀,是為了讓孩子越來越多地面對現實生活和現實世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格,從而培養出最實用的人。
12歲以後開始培養二元思維,但不是用文學作品,而是用歷史文化經典。
二元思維方式的培養有賴於“人文教育”。同時壹定要有懂得訓練思維的老師來教,否則就會變成知識點來講解。因為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線性壹元思維,給他們人文思維的二元思維模式只會混淆孩子的思維模式。不僅不能吸收,還會傷害身體。讓孩子從小背李白的“白發三千尺,愁似長須”,林黛玉的“花謝花滿天飛,誰憐紅香?”.....這樣的英雄主義和悲哀對他們有序理性的思維是有害的。這種多學單詞,玩文字,很容易把人培養成壹群沒有理性,只會說漂亮話,空話,假話的情緒化瘋子。
高中或者大學以後再學文學也不遲。
文學最好遠離基礎教育階段的孩子。而高中以上,選擇文學作品的註意事項有:
第壹,要選擇優秀的現實主義文學作品作為教材。這樣的書來源於生活,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生活。這樣的作品可以讓我們看到生活,增加閱歷,借鑒他人為我所用。我們不需要親自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別人生命中的各種艱辛、錯誤和危險,去利用別人的經驗讓自己成長。這是聰明人以最低的成本實現聰明生活的方式。難道要重復別人婚姻失敗的經歷,叛逆少年混黑社會的經歷,歷史國家的衰落?也就是讀書使人聰明。妳不能選擇幻想文學,比如瓊瑤的言情小說、玄幻小說,否則妳會讓孩子沈浸在幻想中,拒絕面對事實。
第二,選擇那些作者能夠深刻理解人性,具有敏銳觀察力和感性的作品。作者可以用平實細膩的語言描述人物語言行為和事件的發展,讓人在字裏行間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狀態和鮮明完整的性格特征,從而培養孩子了解真實的生活和真實的人性。
循序漸進地幫助孩子得到良好的心理分析和思維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