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張某某,某村老人,有兩個女兒,三個兒子。其子老吳對張某某十年未盡贍養義務。張某某壹整天都在以淚洗面,村民們都很同情他。親戚長輩也沒辦法。原因是我在北京工作的二女兒回家探親。當時張某某和她五哥壹起住在張某某的壹間房子裏。二女兒和五媳婦起了沖突,她打了五媳婦兩巴掌。五媳婦覺得吃虧了,就拿父母出氣。大女兒、三兒子、四兒子見事不妙,讓二女兒趕緊回京。第五個媳婦對哥哥姐姐和老人很不滿意,經常在醫院批評她,於是張某某病倒了。他通知大女兒、三兒、四兒將張某某送到縣醫院,三兄弟輪流照顧,均攤藥費。出院時,大女兒和老三老四在沒有通知第五家的情況下,把老人帶到第三家的家裏,讓二女兒方便回來看媽媽,但這激怒了第五家夫婦。老人向他的兩個兄弟宣稱,老人再也不要住在自己家裏了,不活也不埋死,還經常找他兩個兄弟的麻煩,打架。有壹次,第五個人酒後持刀到第三家,砸壞了第三家的門窗和家具,第三個人的頭被打破縫了四針,後背被刀砍了三刀。第三個孩子報了警,住進了醫院。?
十年來,村委會、家族長輩、親戚多次勸說無效,兄弟反目成仇,導致張某某有了自己的房子,拿不到老五的贍養費。
調解過程
調解室了解情況後,覺得這起糾紛不同於其他撫養費糾紛。如果不及時解決,很容易演變成刑事案件。壹是張某某二女兒與五兒媳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存在爆發的隱患;第二,老五老三之爭已經開始動刀,任由矛盾發展,後果不堪設想。調解室立即組織全體人員對這起持續十年的糾紛進行調查。
調解員決定從第五個家庭開始了解情況。首先,調解員與第五任妻子談心,提出第五任妻子接回張某某。第五個老婆提了三個要求:第壹,她要二女兒回來,讓她先打兩個耳光。第二,讓二女兒跪下來當著大家的面給自己道歉。第三,張某某這幾年幫老三老四做家務。現在老人八十多歲了,不能做家務了。如果他和他們住在壹起,第三個和第四個孩子會得到補償。
後來調解員通過與老三老四的談話得知,老五在親戚的勸說下勉強同意帶張某某回家,但親戚走後,他強詞奪理,不肯帶老人,激化了兄弟倆的矛盾。第三個認為他和第四個要贍養老人十年,第五個要贍養十年。老四認為老五在贍養老人的十年間,應該每年給他們5000元,三年四個月。三兄弟各執壹詞,互不讓步。
根據了解,調解員先找到第五個,對其違法行為進行批評教育,並告知其破門而入、砸東西、造成傷害將負法律責任,而第三個只是報警制止第五個的行為,並沒有追究其法律責任。住院的醫藥費五不拿。這是因為第三個想到的是壹個護士同事的哥哥,親情比什麽都重要,都是為了家庭和睦。而且根據法律規定,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無論兄弟之間存在什麽矛盾,不贍養老人都是不對的。聽到這裏,第五個人羞愧地低下了頭。
調解員又開始做第三、第四個孩子的工作,批評他們的魯莽行為,指出我國婚姻法規定,家庭成員應當尊老愛幼,互相幫助,維護平等、和諧、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問題不解決,老人就無法安度晚年。老三老四意識到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見時機成熟,調解員把三五叫到調解室。五哥看到三兒子進門就哭了。三兒子見了,抱著五哥哭了,兄弟倆互相諒解。接下來就是讓老五見見大女兒,消除矛盾。大女兒比五大十八歲,弟弟妹妹從小感情深厚。五哥親自去了大女兒家,兩個人都流下了眼淚。老四做了多年村幹部,知道矛盾是他引起的,他也順其自然,和老五和好了。
張某某的二女兒是十年撫養費糾紛的導火索。二女兒和五媳婦矛盾很深,不敢回老家。但如果她不回來,就無法圓滿調解,就會埋下炸彈,隨時會爆炸。經過分析,調解員決定:二女兒回來後,暫時不去老五家,而是去大姐家,等待與老五溝通的機會。他在北京工作的時候,吃住都在二女兒家。二女兒55歲,對他無微不至。他的哥哥和姐姐之間有感情。等他們情緒穩定和好之後再安排二女兒進他家比較穩妥。在此基礎上,調解員開始做二女兒的工作,希望她回來調解,保證她的人身安全和尊嚴。二女兒同意回來參與調解。考慮到五媳婦還是很生氣,調解員決定先給五媳婦壹個面子,讓其他兄弟姐妹先去五夫婦家道歉,除了二女兒,其他兄弟姐妹都同意。當天,老兩口親自來到街道見面,雙方矛盾得到緩解。之後,調解員安排二女兒和五女兒在大女兒家見面。壹見面,這對兄妹就熱淚盈眶地擁抱在壹起。
隨後,調解員讓張某某的大女兒、第三、第四個孩子以及他們的兒媳婦壹起勸說第五個兒媳婦。時機成熟,調解員會親自做勸導工作。五媳婦同意讓二姐進屋,但不出去接。見五媳婦態度軟化,調解員和張某某的二女兒壹起來到五媳婦家,請她先給五媳婦打招呼,五媳婦熱情回應。進屋後,張某某的二女兒拿出800元錢讓五媳婦買衣服賠禮道歉。最後,壹家人吃了壹頓和諧快樂的午餐。
調解結果
經調解,三兄弟當場確認調解協議,三兄弟輪流照顧張某某。每個家庭撫養老人壹個月,看護期間的費用由每個家庭承擔。
案例回顧
調解工作離不開法律法規、鄉規民約,也離不開由人和事決定的調解技巧。本案中,調解員采用親情感化的方法,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都打破了大家的心理防線,喚回了各方對親情的渴望,最終使各方重歸於好,讓老母親安享晚年。
推薦理由
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引發了老母親的贍養問題。調解員采取先易後難的方式,逐壹了解每個孩子的真實想法,說服他們想到自己的老母親,消除隔閡。最終親情感化了冷漠,老母親得以享受天倫之樂。
專家評估
在這種情況下,民事糾紛有可能轉化為刑事案件。人民調解員積極介入調解,根據不同當事人的心理狀態,及時改變調解技巧和調解方向,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了人民調解的“第壹道防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