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鎮江“萬青良田建設工程”移民補償模式初探

鎮江“萬青良田建設工程”移民補償模式初探

0簡介

“沃土建設工程”是壹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創新性系統工程。它既是國土資源部門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共贏的具體舉措,也是地方政府緩解資源矛盾的有效途徑。也是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必然要求。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鎮江市土地學會調研組對我市丹陽、新區、丹徒、句容等“良田建設工程”拆遷安置補償模式進行了專題調研。

1鎮江市實施“良田建設工程”的基本情況

《江蘇省耕地建設試點方案》下發後,市局黨委高度重視,成立了“萬公頃耕地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指導小組,專門印發了《關於開展萬公頃耕地建設的實施意見》,組織召開了市有關部門領導參加的“萬公頃耕地建設”專題講座,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確定在鎮江市丹陽、丹徒、鎮江新區重點推進“良田建設工程”。鎮江市通過實施“良田建設工程”,計劃每年建設3萬畝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高標準農田,新增耕地面積1萬畝。

2鎮江市“良田建設工程”過程中的幾種拆遷補償安置模式

“良田建設工程”是壹項全新的系統工程和創舉,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前期項目的拆遷補償安置是整個項目安全實施的關鍵。目前鎮江市拆遷補償安置模式有以下幾種:

2.1政府主導,統壹拆遷,統壹建設,統壹安置

丹陽界牌鎮以集中居住區建設為突破口,推進“良田建設工程”。通過對建制鎮外近100個自然村4177.8畝建設用地的復墾開發,扣除1.500畝安置面積後,可騰出建設用地2377.8畝,新增耕地300畝。界牌“良田建設工程”集中居住區起步區占地230畝,已開發建設110畝,總投資2.2億元,新建農民集中住房8.5萬平方米。首批400戶優先農戶已經入住,土地證、房產證發放到位。界牌拆遷房屋宅基地按每畝800元價格補償,征用耕地青苗費按每畝800元壹次性支付,安置面積按每人40平方米標準設定(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超出部分按成本價購買。同時,界牌鎮通過完善失地農民就業、最低生活保障等七項保障制度,解決了農民的後顧之憂。為保證農民利益,①1.800畝建設用地用於建設標準廠房,收益用於支持老百姓生活;(2)土地統壹流轉成立土地合作社,每戶每年可獲得分紅1.300元;③關於拆遷戶安置,只要是界牌鎮戶籍,符合相關政策,就可以享受界牌農民最低生活保障(60周歲以下,每月120元;60歲以上,每月200元),同時,鎮上設立專項資金,建立貧困家庭幫扶保障體系。

2.2政府規劃引導,行政村自拆自建。

新橋鎮* *農用地24423.4畝,其中基本農田18718畝,壹般農田1995.7畝,預留建設用地3709.7畝。全鎮共有99個自然村,居住面積8799.2畝。新橋鎮通過科學規劃,首先將集鎮功能劃分為五大板塊,即農民集中居住區、工業區、高效農業示範區、政治文化衛生區和商務區。集中居住區占地2195畝,可容納近8000農戶,節約土地6604.2畝。房屋拆遷以市場評估價為主,樓房拆遷評估價每平方米500 ~ 600元,平房拆遷評估價每平方米400 ~ 580元;安置面積為每人40平方米(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超出部分以每平方米780元的價格購買。考慮到部分拆遷戶的需求,可以選擇入住集中居住區的聯排別墅,成本價1100元/平方米。成立金橋、顧鄉等4家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農地流轉,使土地向規模化農業集中,農民在土地流轉過程中獲得更高的土地收益,每人每年預計獲得800元分紅。

2.3多元投資,村企* * *

丹陽鄉鎮企業發達,依托村辦企業建設,既富裕了農民,加快了新農村建設步伐,又利用城鄉掛鉤增減掛鉤政策,優先保證農轉後剩余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使企業獲得了長遠發展。如丹陽天工國際、千鄉村與村企結對子,促進了千鄉村經濟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2008年,天工國際投資450萬元建設天工廣場,為千鄉村村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並投資5000萬元建設千鄉村農民安置小區,6000萬元建設千鄉村農民別墅,建設210棟,有效解決了農民集中居住問題。丹陽飛達集團與當地飛達村聯合成立飛達土地股份合作社,既實現了企業向高效生態農業領域進軍的目標,又提高了土地集約經營水平,進壹步增加了群眾收入,實現了企業、集體、農民三贏的目標。

2.4區域集中安置,政府保障型。

鎮江新區耕地整治項目總面積約55908.72畝,涉及丁崗、大路、姚橋鎮18個行政村約2.2萬人。通過拆遷居民點和獨立工礦用地,新增農用地8277畝,形成掛鉤指標7862畝,新增耕地約6684畝。湞江新區安置房小區約654.38+0.2萬平方米,其中丁崗鎮45萬平方米,魯大鎮20萬平方米,姚橋鎮55萬平方米。新區拆遷安置的主要方法是通過評估公司對房屋進行評估定價;宅基地按每平方米320元的價格補償,安置房人均面積不低於40平方米(獨生子女按兩人計算),價格為每平方米1000元。新區在拆遷戶政策上做到了“三個不變”:①土地權屬關系不變。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統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所有權仍屬於原村集體經濟組織。②土地收益分配不變。在鄉鎮成立專業土地股份合作社,以公開招標的形式將土地承包給大戶,實現農業規模經營。農民可以通過土地入股參與分紅並獲得長期回報,真正做到“不勞而獲”(不再幹農活,土地流轉後可以獲得固定補貼)和“旱澇保收”(無論遇到什麽自然災害,無論流轉的土地遭受多大損失,給予農民的固定補貼不變。③行政村建制不變。撤銷後,行政村改為社區。同時,群眾可以得到“三重保障”:①住房安全。拆遷政策按正真發[2003]231號文件執行。拆遷戶基本上不用交任何錢就能搬進環境優美、設施壹流、配套齊全的集中安置小區,同時擁有房屋的全部產權。2收入保障。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民,每年可享受每畝800元的保底分紅。③社會保障。每個家庭確保不止壹人就業;無勞動能力且人均收入低於220元的,可進入社會低保;60-80歲老人每月可領50元,8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領100元城鄉老年居民補貼;工作滿壹定年限的職工,可以通過擴大覆蓋面、增加繳費等方式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退休後按月享受養老金;舉辦專場招聘會,不定期送工作上門;為缺乏技能的農村適齡勞動力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為有創業願望的農村適齡勞動力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對於缺乏資金且有創業意願的農戶,可通過申請特色農業創業擔保基金、中小企業創業擔保基金等方式獲得創業資金支持。

3.對“良田建設工程”拆遷補償安置的幾點建議

“良田建設工程”是壹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涉及黨委、政府和許多相關部門。在實施過程中,要堅持“政府主導、土地驅動、部門配合、群眾支持、因地制宜、政策到位”的總指導原則,充分論證規劃,詳細制定實施方案,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3.1加大“良田建設工程”的宣傳力度,統壹幹部群眾的思想,確保“良田建設工程”的順利進行。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在前期,他們要利用各種輿論工具為其造勢,重點宣傳“良田建設工程”的目標和意義以及相關的法律政策,爭取廣大幹部群眾的理解和支持,從而激發參與這壹工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壹個地區形成濃厚的氛圍。

3.2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比如,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直接領導下,成立專門工作組,認真調研本地區實際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在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出臺相關配套政策,不斷優化農民安置補償方案。同時,國土、財政、勞動和社會保障、民政、規劃、建設、農林、水利、交通、供電等部門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相關減費和相關配套政策上惠及搬遷農民,做好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社會保障、醫療保險、養老和再就業工作。

3.3進壹步擴大實施拆遷補償優惠政策。

土地要與項目土地在流轉中取得的土地收益掛鉤,農用地征收的土地收益(地價高於國家規定的工業用地最低保護價),土地整理後建設用地掛牌出讓的收益,包括剩余的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至少要留50%給村集體經濟組織, 允許他們以農村集體非農建設用地作價入股興辦企業,為新農村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籌集資金。 “良田建設工程”和農村非農建設用地集聚後剩余的土地收益應單獨設立,專款專用,專項用於“良田建設工程”中的拆遷安置和公共設施費用,專項用於新農村建設,專項用於農業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鎮或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保本付息方式的土地流轉收益地區,每年要明確返還壹定數額的分紅給失地農民(或返還給村民所在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由其自行分配),切實提高農民生活補助,讓農民真正享受到“良田建設工程”帶來的成果。

3.4增加“良田建設工程”地區農村集體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發證。

加大“良田建設項目”區域內農村集體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發證力度,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村土地調查登記發證的原則,按照農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農業建設用地、農用地和未利用地逐壹登記建檔。

為處置集體建設用地資產、調解農地流轉及相關矛盾提供了依據。同時,政府要制定文件,簡化農民集體居住的房屋產權證和土地證發放程序,方便群眾。

3.5進壹步拓寬“良田建設工程”的融資渠道。

資金是“沃土建設工程”的保障。在資金籌集方面,①努力將集中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轉為國有建設用地,搭建國有建設用地向銀行抵押的平臺,加快資金籌集。(2)通過市場化手段,有選擇地引入戰略投資者,借雞生蛋。(3)在經濟發達地區,要積極推進村企合作,調動多方參與“良田建設工程”的積極性。

3.6創新“良田建設工程”實施模式

“良田建設工程”是國土資源部倡導並大力推進的建設用地與農村土地整理相結合的項目,其核心是聚集資源和保護耕地。從實施情況看,我市實施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掛鉤的“萬公頃良田建設工程”模式,更有利於農村居民點的整合、農用地的集中、資金的籌措和項目的實施,簡便易行。不可能進行良田單壹的建設模式。

3.7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有利於促進政府和農民開展“沃土建設工程”的積極性

從實際情況看,我市在大力推進“良田建設工程”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農村居民點、農用地集中和農用地流轉方面,要根據開發區、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不同特點,分步推進,實行差別化管理。

  • 上一篇:怎麽證明簽訂的空白勞動合同?
  • 下一篇:北京長租公寓監管新規下月實施:“租房貸”只配給個人。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