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國外,中國人特別容易被認出來。那些急著登機,在公共場所大喊大叫,對路上的紅燈視而不見的人,壹定是我們自己的同胞。”郝旭東是壹家中資公司的海外代表。在談到國人在國外的形象時,他甚至表示很無奈。“雖然外國人壹般不會當面告訴妳這些問題,但是親眼看到這壹幕,還是會覺得臉紅。”
隨著國內越來越多的人出國,壹些“非正式”的習慣也走出了國門。壹位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說,通常在飛機停穩之前,中國有很多人匆忙打開行李架去拿行李。如果氣餒,他們可能會開口罵人。“我真的很無語。雖然我不喜歡日本人,但人家至少懂得遵守規則。”
日本人很守紀律,這是很多國家的日本人的壹貫印象。“其實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做事前會考慮‘不要打擾別人’。”本報駐東京記者鄭虔說,日本人不闖紅燈,在公共場合說話用嘴誇張,其實都是怕打擾別人。相比之下,中國人在海外經常會犯壹些小毛病,比如亂扔煙頭,至於不排隊,從飛機上偷耳機等等。,時有發生。
在俄留學的王燕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相比中國人經常在某個城市偷偷去外地辦落地簽,日本人很少這樣做。“俄羅斯警察總是會逮捕那些私自出逃的中國人,他們看不起這種人。”
亞洲學生被認為沈默寡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各類因公或因私出國的中國留學生呈上升趨勢,留學生在當地的表現也成為人們了解中國的壹個窗口。不幸的是,壹些來自中國的外國學生經常扮演負面角色。
“不要和中國人壹夥!”4月初,新西蘭壹所大學的學報上出現了壹篇文章,抨擊亞裔學生,尤其是中國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不發表自己的意見,並且“懶於思考”。
無獨有偶,該報駐紐約特約撰稿人狄青也提到了他的壹位日語老師。他雖然工作態度認真,但很少說話,而日本學生更是謹小慎微,不愛說話。“東方人在美國人眼裏就像精致的家具:實用又無聲!”壹位朋友告訴狄青。
“中國人作業都壹樣。”新西蘭學校的老師也抱怨。“現在不僅老師們不滿意,其他外國學生也對中國人感到厭惡。”三年前在新西蘭留學的薩姆告訴《國際先驅論壇報報》,相比之下,日本人和韓國人相對沈默,但他們絕不會抄作業。
壹旦“瘋狂”,形象全毀。
比抄作業更丟人的“耍小聰明”行為,就發生在英國。
許多在英國學習的中國學生經常在畢業回國前與當地電信公司簽訂壹年的合同,以獲得壹部新的免費手機。而且很多人會把信用卡透支到最大限度,然後拍拍屁股走人。可憐的英國銀行自然無處可尋。
“這對我們後來的中國學生來說可能是痛苦的。”王宇去年秋天剛去英國留學。當他申請信用卡時,被銀行告知只能申請最基礎的小額信用卡。“這叫前人砍樹,後人倒黴。”
相比之下,由於美國的信用體系相對完善,妳必須提前支付兩年服務費才能獲得免費手機,而且申請信用卡時必須有良好的信用記錄或者在銀行有存款和固定收入,所以這種“技能”在美國基本沒有市場。“很多中國留學生打算畢業後在美國積累幾年工作經驗,基本上都會做好長期奮鬥的準備。很少有人會試圖損害自己的信用。”狄青說。
中國人在互相爭鬥,日本和韓國擠在壹起。
如果說壹些個人問題是“次要的”,那麽在公共場合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不能不說是“主要的”。就像日本人喜歡到處買性的壞形象壹樣,中國人在國外鉆法律的空子也給人不好的印象。
4月初,南非當地警方接到報案,突擊搜查了壹處華人住所。結果,他們查獲了相當於近50萬人民幣的盜版光盤,這些光盤都是當地著名歌手和電影明星的作品。南非幾乎所有主流媒體都在頭版進行了大篇幅報道。“明星們也很生氣,說我們的歌雖然到處都是,但是沒賺到錢。”我們在約翰尼斯堡的記者陳明說,中國人口紀念碑在南非非常貧窮。
由於在南非的日本人和韓國人大多集中在豐田、LG等大公司,“南非人對他們的印象相對較好。”陳明說。日本人和韓國人同樣被認可的壹點是,他們非常有凝聚力,非常親密。在南非,日本商會並不多,但當他們內部出現矛盾時,往往能迅速有效地達成統壹,進而進行某種商品的價格,而中國商會往往很難協調華人的利益。
不團結,難免被欺負。面對中國遊客,很多外籍服務人員也會表達自己的不滿,但不敢對日本或韓國遊客做鬼臉,因為他們知道這些人肯定會對他們進行攻擊。
“後來者”很難改變自己的形象。
少數中國人在海外的不良行為,造成了不好的形象,壹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更重要的是,“後人”似乎缺乏重新樹立正面形象的勇氣和行動。
“第壹次去俄羅斯的時候,我說我是‘日本人’。”上世紀90年代去俄羅斯做生意的河北商人馮樹勇告訴《國際先驅論壇報報》,剛來俄羅斯做生意的中國人素質普遍很差,在那裏說俄語時還假裝是日本人,“只是為了得到尊重”。
喬治第五大道的LV旗艦店門口總是有很多來自中國的人。他們不是遊客,是專門倒包的。他們用遊客的護照購買限量的LV包,然後收取30到60歐元的好處費。“這當然是違法的,但很多人還是把它當成壹門好生意。”在法國生活兩年的網友“北京炒肝”說。
《北京炒肝》曾經經歷過這樣壹件事:有壹次和朋友去餐廳吃飯,老板聽到他們說中文,就用法語大聲跟店員說中國人有多壞。氣憤之下,他在結賬時故意秀了幾句日語。“老板當時就蒙了,然後就開始鞠躬行禮,恭敬地給我們開門。”這當然不是真正意義上改善中國人形象的有效方法。
中國人扔煙頭,韓國人沿街撿。
薩姆三年前剛到新西蘭時的經歷仍然令人深感震驚。
新西蘭的中國人數量遠多於韓國人和日本人,所以當地人習慣把東方面孔稱為“亞洲人”。2004年,中國人開快車、隨意扔煙頭或垃圾的現象引起當地人的反感,媒體批評“亞洲人”行為不雅。
這種評價讓韓國人坐不住了。當時壹些韓國人自己組織起來,集體上街撿煙頭。他們還說,雖然不是我們做的,雖然我們很委屈,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清理垃圾的。“這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做的事情。”山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