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對外宣傳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對外宣傳存在哪些問題?

壹,翻譯理論的國際宣傳

1,外宣翻譯宣傳

顧名思義,國際宣傳資料的翻譯就是完成翻譯任務。在中國,國際宣傳翻譯的主要任務是將中文翻譯成英文或其他外文,將來自中國的聲音傳播到世界。翻譯國際宣傳時,不僅要從宏觀角度把握宣傳問題,還要從微觀角度做足功課。

2.國際宣傳翻譯的特點

國際宣傳的翻譯不同於壹般的翻譯,強調“內外有別”,即“對內宣傳”和“對外宣傳”有很大的不同:宣傳目的不同、宣傳對象不同、宣傳策略不同……而“對象”的不同就是最大的不同。國際宣傳有壹個特殊的受眾群體——外國人、海外華人和港澳臺同胞。

二,國際宣傳翻譯中存在的問題

(壹)冗員頻繁。

1.名詞類詞頻繁出現。

瓊·平克姆(Joan Pinkham)在《中式英語的譯者指南》中指出,這類名詞(名詞類詞匯)應該特別註意,因為它們是中式英語中最常見、最無用的詞匯。這類名詞是介紹接下來會出現的名詞範疇:在句子“計劃工作中的嚴重錯誤。”,“策劃”屬於“工作”的範疇。漢語中有很多和工作類似的範疇詞,比如步伐、過程、問題等。

提出2020年前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和政策措施,制定實施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中文:我們制定了到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和國家目標,制定了全面的節能減排工作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工作是壹個範疇詞,只是解釋計劃,可以直接翻譯為全面的計劃…

2.修飾符很長

平克漢姆還在《中式英語》中指出,修飾語的冗長是英漢表達方式的差異之壹。平克漢姆說,從中文翻譯過來的文本中的許多形容詞和副詞在英語表達中是多余的。在英譯中加入這些形容詞和副詞是沒有意義的,是壹種重復。

比如語文: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努力造就壹支大規模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發展體育事業。

中文: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我們將加強人才培養,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的人才。我們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將努力發展體育事業。

中文裏“力爭創大規模,大力加強,大力發展”之類的修飾語太復雜了。因為英文表達簡潔,很少使用感情用詞,所以翻譯可以直接翻譯為“實力那麽,發展”。

(二)漢語句子結構

英漢語言句式:壹個強調形式的和諧,壹個強調意合;壹個簡單樸素,壹個繁花似錦;壹個環環相扣,壹個行雲流水。從2011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漢語中大量的排比句華麗重復,而在英語翻譯中,句子結構基本上完全是漢語,邏輯性差。

比如:中國人:我們靠發展戰勝各種嚴峻挑戰;各領域的壹切成就和進步都要靠發展;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還是要靠發展。

中文:我們依靠發展來應對各種嚴峻的挑戰,我們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進步都來自於發展。因此,我們必須繼續依靠發展來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

以上翻譯基本都是按照中文句式翻譯,邏輯不清,句式松散,表達重復。可以改為:為了迎接各種類型的挑戰,解決分歧和問題,實現合規和進步,我們確實必須依靠發展。

第三,國際宣傳翻譯的翻譯策略

黃友宜(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認為,國際宣傳翻譯的突出特點是將有關中國的各種信息從中文翻譯成外文,並通過圖書、期刊、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和國際會議進行發布和傳播。這壹特點決定了外宣翻譯除了遵循“信、達、雅”的標準外,還要求譯者熟悉並運用“國際宣傳三貼近”原則——貼近中國發展實際,貼近外國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外國受眾的思維習慣。

從2011的《政府工作報告》英文版可以看出,國際宣傳的翻譯很容易被中國人的思維和語法習慣所束縛,忽略了受眾的需求和思維習慣。針對以上問題,要註意以下四點:第壹,對於漢語表達的冗余,要采取刪略的方式,刪除類別名詞和冗余修飾語。其次,要把漢語中的並列句和散句結合起來,理清邏輯關系。第三,充分考慮文化差異,尤其是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的差異,以及文化的缺失。最後,熟悉外國語言習俗,防止陷入文字。

  • 上一篇:他會是中國第壹個被終身封殺的醫生嗎?
  • 下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