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被遺忘的好皇帝:對權貴殘忍,對人民仁慈。

被遺忘的好皇帝:對權貴殘忍,對人民仁慈。

#漢朝#

永平十七年(74年)正月,新年剛過,漢武帝劉莊照例命令大臣們準備去瞻仰原陵。

原陵是東漢第壹座帝陵,漢明帝的父親是劉秀,母親是尹麗華。

在出發去參觀陵墓的前夕,漢明帝做了壹個夢。

在夢裏,他回頭看向正在試探父母膝蓋的年輕王子。他們三個有說有笑,父母相親相愛,壹如當初。好像除了我莫名其妙的樣子,壹切都和真實壹樣。夢境的美好讓他覺得側身,他打算換個姿勢繼續他的夢。誰知道,下壹秒,夢想就化為烏有。

漢明帝清醒後,久久不能釋懷。

這壹年,失去天倫之樂的漢明帝47歲。他深愛的母親尹麗華去世已經十年了。

第二天完成程序化的安葬儀式後,漢明帝特意來到母親尹麗華的寢殿,看事思人。

由於長期壓抑的心情,看到母親的舊事,他瞬間淚流滿面,感動了所有和他在壹起的人。

但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漢明帝的孤獨與寂寞,是他壹生都無法逃脫的牢籠。

人們常說,“愛屋及烏”。漢武帝劉莊從普通太子到皇太子再到君臨天下,與母親有著直接的關系。

他的母親尹麗華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前妻。在劉秀成名之前,他曾把“當官當金童,娶個老婆當尹麗華”作為人生的終極目標。然後,通過收關東、平定隴西,劉秀壹壹實現了少年時代的理想,但在皇後的選擇上卻未能如願。

在其崛起過程中,河北郭氏家族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使得在建立東漢帝國後不得不考慮河北集團的影響。

最後,劉秀經過深思熟慮,只能讓郭氏家族的女兒郭聖通做皇後,讓他們的長子劉強做太子,而尹麗華出生的太子劉陽(做太子後改名劉莊),屈尊做東海公。

雖然過程曲折,夾雜著光武帝的無奈,但楊從未讓父親失望。歷史表明,劉陽生性仁厚謙遜。“十歲時,他就能讀《春秋》了。

劉陽的不爭氣,不禁令他們母子在光武帝心中增加了不少分量。

東漢初,光武帝忙於政務。為了給心愛的兒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劉洋經常被父親叫去學習政治。

有壹次,在聽取州縣官員關於當地墾荒情況的匯報時,偶然發現陳遞來的公文背後有壹封密信,上面寫著“潁川、弘農可以問,豫南、南陽不能問”。

當劉秀發現事情有蹊蹺時,他向當地官員尋求建議。

陳的官員都不傻。他們見此,連忙支支吾吾:“這是來京途中發現的傳單,裏面的內容不可信。希望陛下看清楚。”

劉秀當然知道他們故意胡說八道,但沒有證據證明這封信和陳留縣的官方文件之間的聯系。

就在他準備放棄的時候,身旁的劉陽突然插了壹句:“河南皇城的近臣多,南陽皇城的親族多,田家也管得多。”

劉陽的意思是,陳留縣的官員之所以要在皇帝面前胡說八道,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吃力不討好”。無論在河南還是南陽,人們生活的要麽是為創建帝國立下汗馬功勞的英雄,要麽是與皇帝有血緣關系的權貴。這樣的縣縣,地裏的房子超標是常有的事,官員卻只能自認倒黴。誰敢管?

劉洋的解釋讓劉秀刮目相看。要知道,劉陽年那年才12歲。

此時,郭聲琨入宮後,壹直對尹麗華有芥蒂,對劉秀傾心於其他女人也很不滿。因此,當劉秀真正穩坐天下的時候,慈禧太後之間的矛盾毫不猶豫地爆發了。

建武十七年(41),劉秀親自下詔廢黜郭聲琨,改由尹力華擔任。在被廢除的聖旨中,劉秀說:“皇後心懷怨恨,多次違反教令...沒有關羽之德,卻有魯、霍之風,她怎能托付壹個年幼的孤兒以尊重和榮譽?”?

不管郭聲琨是否真如世間種種惡行,把她比作和霍這些第壹王朝,就足以說明她棄子之心的決心。

看到母親被父親無情拋棄,身為太子的劉強知道自己會與皇位失之交臂。與其占“坑”,不如退位。

於是,有了壹個“隱退”的太子,楊的命運升級為莊的命運。宗室之變間接導致漢高祖劉莊即位後變得極度多疑。

時間來到永平十三年(70年),漢明帝已經牢牢掌握權力交接。

但是,身為“禦史”的他,始終改不了暴躁的脾氣。與漢光武帝的友好朝臣不同,漢明帝不僅親自處罰大臣,還讓前朝大臣和貴族互相監督,互相匯報。

總之,和官員打交道,他有壹個原則:和我吵架不要停!

也許我壹直記得,哥哥劉強被廢的時候,父親曾經評價說“太浪費了”。劉莊登基後,不安全感與日俱增。

為了維護皇權,他特意在各地安插了自己的眼線,不斷監視朝臣的壹舉壹動,很像後世的“和尚皇帝”朱元璋。

但他壹心為大哥、前太子劉強安排了這套“24小時無死角的安全監控系統”,對方卻沒有福氣。漢明帝登基後的第二年,劉強在東海猝死。但誰也想不到,十幾年後,漢明帝精心打造的制度依然運轉。

永平十三年,漢明帝接到線報,他的弟弟楚王劉英涉嫌在封地造反!

為他爆料的是嚴光,他在楚國安插的“帝國007”。根據嚴光的報告,前幾天楚王在封地裏用王平和來自漁陽的鐘燕做了象征。

所謂“地圖符號”,是指地圖和軍事符號。有了這兩樣東西,不管對方是不是真的叛逆,至少傭兵的自尊心是跑不掉的。

漢明帝聽到這個消息後,異常緊張。

從前,楚王劉英和漢明帝是兄弟。

劉* * *有11個兒子。除了廢掉郭聖通和殷梨華,他們各自為光武帝出了五個皇帝,而曾經為爭光的許也生了壹個兒子,就是楚王劉英。由於劉英不是郭、殷之後出生的,在光武帝士人中的地位並不高。但從小孝順平和的劉莊對這個弟弟照顧得很好。

父親壹死,劉莊就封許為楚太後,讓她在兒子劉英的封地安享晚年。

劉英到了封地後,效法前朝,長期學習《黃老之術》,置身世外,祈求長生不老。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兩兄弟多半不會采取撕破臉這壹步。

自從漢明帝夢見遇見“小金像”,引進佛教經典修建白馬寺後,遠離楚國的劉英又開始信佛了。在國內,楚王劉英對老子和寶塔都很尊重。更可疑的是,朝廷在設立“廖瑩營”阻止匈奴入侵疆域時,竟然主動交出數十條上等帛,順便謝罪,說自己出身藩屬國,罪孽深重,願意“送帛贖罪”

如果以佛教徒的身份來談楚王之行,“因果報應”二字或許可以解釋他無緣無故自首的行為。但從維護皇權的角度來看,楚王的怪異行為恰恰印證了他“莫須有”的謀反罪行。

不久,弟弟難辭其咎的漢明帝處置了楚王劉英,並因此修建了“楚王監獄”。

歷史上,因為楚獄,“殺流民數千”,被株連囚禁的人數高達萬人。暴怒的漢明帝甚至下令,凡因其罪行被判死刑的犯人,其家屬不得收押,違者按共犯處理。

壹時間,楚王謀反牽連的達官貴人不計其數。但在如何看待“罪魁禍首”劉英的問題上,漢明帝突然來了個180的轉彎。念及所謂“情投意合”,漢明帝只廢黜了劉英,遷都丹陽(今安徽宣城),並沒有他的親人那麽壞。許仁美生前是楚國的皇太後。

然而,劉英搬到丹陽後不久就抑郁自殺了。

漢明帝雖然對待大臣有些苛刻,但在整個世界的問題上,他總是頭腦清醒。

弟弟劉英自殺後不久,漢明帝時代最大的黃河水利改造工程順利完工!

作為中原文明的發源地,黃河的散文往往直接關系到壹個王朝的興衰。偏偏這條“母親河”淤塞,脾氣有點像漢明帝。只要壹個“不滿意”,它就會自發地改變預定的軌道。每壹次決口都給下遊人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所以帝王時代的君主通常不敢輕易改變黃河的走向。在斯裏蘭卡土生土長的人,總是把黃河的渾濁和君主的評價結合在壹起。

為了贏得民心,漢光武帝劉秀冒險下令對黃河采取軍事行動。但當時東漢剛建立,壹切都是壹片廢墟,修黃河的事最終不了了之。結果漢光武帝後期,黃河多次奪淮,下遊多處泛濫,損失不可估量。

面對修黃河的利弊得失,漢高祖劉莊獨斷專行,試圖征召數十萬民夫跟隨曾在河堤上頂禮膜拜的王五、王景治理黃河。他對珍珠很有鑒賞力。自從水利專家王靜被任命為黃河防汛前線指揮部的領導以來,下遊人民的生活壹天比壹天好。

由於黃河的河勢經常發生變化,為了保證下遊人民的用水安全,王靖在察看了黃河下遊的大致情況後,立即安排民工疏浚河床,並重新設計了黃河河道的洪水演進路線,增加了河床的水位梯度,大大增強了黃河流動時的挾沙能力。

與此同時,王靖還命人在河南滎陽至黃河口近千裏的河道防線上修築堤壩。在這個千裏大壩上,他每隔十裏設計壹個泄洪閘。為了保證每次下泄的順利進行,王靖首創的“河長”問責制,在河堤完成的當天就立即生效。王京通過“壹官壹閘”的形式,使黃河沿岸新建的堤壩始終處於泄流狀態。這樣,黃河下遊的防洪壓力迅速得到緩解。

王京建立的黃河防治體系在當時是相當先進的。

大壩建成的那天,王靜無私地把自己治理河道的收獲,比如填埋決口的方法,全部傳授給了當地群眾。

此後,黃河的洪水突然減少了。即使漢桓帝時期(146-168)和晉武帝時期(266-290)也有局部溢出的情況,但總的來說,王敬之造福了沿海人民800多年。

漢明帝在這次整治黃河之後,迅速獲得了東漢開國以來最大的壹波人口福利。

統計顯示,光武帝末年,天下總戶數約為428萬,總人口在21萬左右。到漢永平十八年(75年),也就是治河成功後的第五年,全國有586萬戶,人口超過3000萬。

漢明帝對此並不滿意。在帝國經濟和人口發展的背景下,他對自己和宗室的要求變得更加嚴格。

就像漢光武帝劉秀在遺囑中說自己“無用於民”,要求薄葬壹樣,漢明帝保持著壹種“遵循皇帝喪禮規則”的態度。自己造陵墓時,他只是簡單地要求公司“使水流,無墳;萬年之後,掃地祭祀。”

為了達到孟子所說的“民為重,國為次,君為光”的政治境界,他直接要求自己的諸侯為天下百姓“讓路”。

按照漢代的宗法制度,除了壹個兒子繼位為皇帝外,其他的兒子都被國王封地給壹個縣。

東漢初期,漢光武帝通常將諸侯劃分為徐州、冀州、兗州等經濟相對富裕的地方。而且為了保證子孫能在封地吃到內衣褲,比如劉強,被廢為太子的東海公,不僅享用了郡縣的美食城,還取了當時富庶的魯郡,以魯為都城,住在西漢的魯宮裏。

永平十五年(72年),漢明帝要分封他膝下的成年太子時,說,我膝下這些敗家子,哪壹個有資格跟我的兄弟們比。由於兄弟們從父親那裏得到的封地是壹個郡,我劉莊在此聲明,我將把我的半個郡的封地送給這群熊海子每人作為封地,其余仍由中央統壹參謀保管,還政於民!

類似於薄葬,漢明帝的這壹法令出發點是好的,但執行起來相當困難。

但正是由於他自身的表率作用,在他所開創的“明治”中出現了大量的清官,間接促成了漢武帝和雍的到來。

由於漢明帝始終堅持“尊建武學舊制,不敢違之”,在民生政策方面也不時地復制和發揚漢光武帝的優良政策。

當時的東漢繼承了西漢的制度,在民間實行“平稅減賦”的政策。所謂“假公地”,就是把國有的山川湖泊、儲存的農田和種子工具分給沒有土地的窮人,鼓勵耕種,並承諾短期內不對其征稅,以保障窮人的基本權益。

在維持這壹政策的基礎上,永平十三年(70年),漢明帝專門頒布法令:“濱水運河去田,賜與貧民。無權則固。”

妳什麽意思?就是把黃河邊上耕種能力差的田地分給沒有土地的窮人,讓他們定居在王靖等人修的堤壩附近,以此來引水灌溉農田,自力更生。這樣,即使這些貧瘠的土地不能定時定量地培育出足夠的糧食,至少也不會讓無地者到處挨餓。

當然,這個政策是被那些被迫“割肉”的權貴們破壞的。這也是人們懷念漢明帝的原因。

在他執政的十八年裏,雖然他的人品受到了批評,但是他創造了壹個“天下太平,百姓無徭役,人比男人老,百姓富”。

永平十八年(75年)八月,48歲的漢明帝突然死在洛陽東宮前殿。

在《最後的遺囑》中,英年早逝的天子仍不忘節儉。

他要求所有皇室後裔在他死後不要奢侈。當妳崇拜他的時候,妳只需要獻上壹瓢水和壹些熏肉。百日喪後,可以脫去衣服,回歸正常生活。如果繼承人膽敢索賠,可視為違反宗廟法律,交由朝臣從重處罰。

正如葉凡在《後漢書·明帝紀贊》中所說:“漢明帝兢兢業業地工作。危險和尊重,政治調查和強奸獲勝。備章物,存薄墓。永遠浪費代碼,遵守法律。臺上觀雲,面拜舊。只有皇帝的成就,才會為文考增光添彩。”

終其壹生,他始終能夠區分對宗室的剛強殘暴和對治下百姓的仁慈。也許這才是壹個好皇帝應該有的樣子。

參考資料:

[南宋]葉凡:《後漢書》,中華書局,2005年。

[宋]司馬光:《資鑒》,中華書局,2009年。

薛來:《論漢明帝的性格及其原因和影響》,《鹹陽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2013。

鄭長興:《漢明帝與永平政治》,周口師範學院學報,S2,1996。

任伯平:東漢以後黃河長期安全流的原因——與譚啟祥先生商榷,《學術月刊》第9期,1962。

高敏:論漢代“假民公地”制度的兩種類型,搜索,第1985號,第1號。

  • 上一篇:北約是什麽?
  • 下一篇:碰撞賠償[碰撞後的索賠和處理(經典)]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