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請問另壹位辯手,如果沒有交警的嚴查,酒後駕車的人會少嗎?
3.請問另壹位辯手,如果沒有監考老師,作弊的人會不會少?
4.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小芳上幼兒園經常遲到,上小學卻遲到幾分鐘就急得要發火?
5.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我們班老師在場的時候很安靜,老師不在的時候很吵?
6.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會有法律?
7.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學校有衛生委員會來檢查各個班級的衛生?
8.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這個世界上有這麽多小偷?
9.請問另壹位辯手,如果老師上課時無視課堂紀律,課堂會發生什麽?
10,請問對方辯手,如果沒有督察,對方辯手會戴紅領巾嗎?妳會認真做眼保健操嗎?中午不踩草坪可以嗎?妳能在午餐時保持安靜嗎?晚上不買三菜能做到嗎?
11.請問另壹位辯手,為什麽孫悟空頭上戴著箍圈咒?
他律比自律更重要
(1)
古人雲:“不理而斷”。我再解釋壹下我們的觀點:學生的好習慣是靠他律的。以我今天的理解,這需要別人采取措施保證良好習慣的形成。集體的文明與和諧需要個體的融合,有時甚至需要拋棄壹些自我原則和利益。比如宿舍熄燈,老板認為九點比較好,原則二是九點半比較好,原則三認為十點關燈不晚。三個人都是自律的,但是要達到宿舍的和諧,必須要達到壹個* * *知識,這就是他律!沒有統壹的標準,獨立的文明個體如何形成文明整體?讓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討論他律優於自律!壹個制度越是依賴個人美德,它就會流失得越快,因為美德已經缺乏了必要的制度保障:壹個制度不依賴個人美德,越有利於個人美德,越有利於保存個人美德,因為美德還有壹個制度來保護它。如果只靠自律,那制定法律的目的是什麽?如果說大學生是靠自律培養文明習慣,那我們為什麽還需要學校制定壹系列的規章制度?完全自律的學校是無序的學校,完全自律的社會是無序的原始社會,所以他律也優於自律。
(2)
古人雲:“不立,不可破。”我先解釋壹下我們的觀點:他律比自律更重要。所謂他律,是指依靠外物來約束和控制自己的行為;自律是指社會中個體的自律和自控。無論自律與他律,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個人,促進社會生產。“法為天下公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他律在個人和社會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可否認,自律對完善個人和發展社會也有重要作用,但與他律相比,自律具有不可忽視的局限性。首先,自律的標準比較分散,不統壹。自律所依據的標準是人們內心的規範。當今社會,社會意識的多元化趨勢,使得個體的內在規範,也就是價值觀,變得多元化。分散的個體如此,社會本身也是如此。在不同意識形態的控制下,同樣的行為會有不同的評價結果,所以僅僅依靠自律會造成社會秩序混亂。他律遵守社會規範,具有統壹的社會標準,為社會秩序的穩定構建提供了平臺。其次,自律不能長期穩定工作。再次,自律對人的行為的控制力較弱。自律所依據的內在準則的權威性,必須通過他律的社會輿論和法律規定來確立。沒有他律,就沒有自律的權威。權威消失,自律如何最大化?可見他律比自律有很大的優勢。所以他律比自律更重要。
嬰兒剛出生的時候,不知道什麽是文明,什麽是習慣。文明習慣是通過後天教育形成的。由此可見他律的重要性。文明習慣的保持,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然而,保持文明習慣,就是要成為別人眼中的“文明人”。是外界給了妳動力,所以也可以說自律是建立在他律的基礎上。所以我覺得他律更重要。
自律是依靠個體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來約束自我行為的約束手段,他律則是除人心之外的所有其他約束手段。
壹個人有沒有文明習慣,當然與壹個人的素質培養有關,這需要教育和灌輸,但更重要的是實施嚴格的管理和約束。看看香港、臺灣和國外壹些發達地區,壹些良好的文明習慣都被“嚴刑峻法”整治了。比如,香港特區立法會在2001年7月通過相關法規,規定對隨地吐痰等違法行為處以600港元的定額罰款,讓香港人對不文明行為有良好的自律;新加坡曾規定隨地吐痰初犯罰款1000新元,再犯罰款2000新元,為世界最重,卻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花園國家”的美譽。西班牙不僅用勸導的方式制止不文明行為,還規定壹些嚴重的不文明事件可以報警處理。正因為如此,西班牙無論走到哪裏,環境都很美。
雖然我們知道文明是不懲罰的,懲罰只是輔助方式而不是主要手段,但在文明習慣普遍形成之前,“懲罰”是必不可少的。對於不文明的行為,只有嚴格的治理和懲罰,才能讓他心疼,才能讓他牢牢記住,時間久了就會成為自覺的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文明習慣也是嚴格他律培養出來的,是長期嚴格管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