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橙心籌:什麽是公益眾籌?

橙心籌:什麽是公益眾籌?

當個人遇到困難時,除了向親戚朋友和民政部門尋求幫助外,還可以向公益眾籌尋求幫助。類似的平臺還有橙心融資、滴滴融資、易到融資等。目前建立公益眾籌平臺需要什麽資質?

根據新《慈善法》,只有在民政部門登記的慈善組織才能進行公開募捐,而且必須取得公開募捐資格。

什麽是公益眾籌

公益眾籌是指以不營利為目的,通過互聯網或者其他媒體向不特定人群募集資金,用於救助災害、扶貧、殘疾人等困難人群,或者用於興辦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或者用於開展環境保護、社會公共設施建設等事項的活動。公益眾籌以捐贈為基礎,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本質上屬於慈善行業,應遵守國家關於慈善和眾籌的法律法規。

公益眾籌的爭議

在慈善法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第十條規定:“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可以依照本法接受捐贈。本法所稱公益性社會團體,是指依法成立的以發展公益事業為宗旨的基金會、慈善組織和其他社會團體。本法所稱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是指依法設立的從事公益事業的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科學研究機構、醫療衛生機構、社會公共文化機構、社會公共體育機構和社會福利機構。”

根據《基金會管理條例》第三條的規定,基金會分為向社會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和不得向社會公眾募捐的基金會。同時,根據《國務院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開展符合其宗旨和業務範圍的面向社會的募捐活動;不具備公開發行資格的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慈善組織,以慈善名義開展募捐活動的,必須與具備公開發行資格的組織聯合進行;廣播、電視、報紙和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對利用其平臺開展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的合法性進行核查,包括核查登記證書和募捐主體的資格證明材料。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慈善名義募捐。

基於以上,可以接受捐贈的主體應當是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公益性非營利機構,這些主體應當接受民政部門等機關在財產使用管理、信息公開等方面的監管。除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慈善名義募捐。因此,公益眾籌的發起人必須是具有公募資格的慈善組織。

在眾籌方面,我國僅在《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對股權眾籌做出原則性規定,並未對各類眾籌進行細分,也未涉及公益眾籌。因此,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公益眾籌暫時不受眾籌監管。

公益眾籌資格

因為我們分不清個人求助和慈善捐贈的區別,所以“公益眾籌”都有,前者更常見。公益眾籌不為“大眾”服務已經成為現實。更有甚者,大家紛紛通過捐贈財產、提供服務等方式為個人求助者提供幫助。但由於個體求助者信息不透明,募集資金數額難以核查,資金用途不公開,詐騙也沒有法律依據。於是,“公益眾籌”成了法外之地,大眾質疑,騙子覬覦,行業前景不明朗。

但現在“公益眾籌”是大雜燴。只要是免費的眾籌資金,都納入公益眾籌的範圍。但是,由於個人救助和慈善募捐被慈善法分開,原有的“公益眾籌”概念將被打破。

根據《慈善法》,如果要以眾籌的方式公開開展捐贈活動,應該分為救助眾籌和慈善眾籌兩種截然不同的模式。

幫助眾籌也是互聯網對個人幫助的開放性。接受社會救助是個人的合法權利,被救助人的支持也是妳的意願。

慈善眾籌就是以眾籌的方式開展慈善活動。

慈善法草案中指出,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統壹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上發布募捐信息,也可以在其網站上發布募捐信息。

具體來說,如果平臺想要開展慈善眾籌,或者需要改變以往慈善眾籌的流程和模式,很可能需要先取得類似牌照的慈善機構運營資質,才能運營慈善眾籌平臺。第二,以前個人可以在平臺發起慈善項目的做法,將變成個人提交申報,平臺審核通過後,以發起人身份發布項目或者先尋求慈善組織的合作,再在符合條件的平臺上發起眾籌。

關於公益眾籌的建議

對於那些不具備慈善組織資格的平臺公司,如果直接以公司名義發起項目、吸收資金,將直接違反《國務院關於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法律法規關於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慈善名義斂財的監管規定,可能受到民政部門等監管部門的處罰。如果公司希望在平臺上增加公益眾籌項目,以彰顯公益情懷,樹立良好形象,可以考慮采用上述平臺搭建模式或項目聯動模式,即公司只作為公益項目的信息提供者,具體公益項目由有資質的慈善組織發起。橙心基金、水滴基金、易基金都是有相關資質的機構。

  • 上一篇:常州市人民政府規章制定程序規定
  • 下一篇:慈善機構的名稱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