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 10 6月21日,陳嘉庚出生於福建省同安縣集美村。因為戰亂不斷,很多人去南陽謀生,這裏也成了著名的僑鄉。陳嘉庚的家庭也是華僑家庭。他出生時,父親在新加坡,經營壹家米店和壹家小工廠。從小就是他媽媽壹個人把他養大的。閩南地區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從民族英雄鄭成功,到虎門鴉片戰爭中的林則徐,這些故事給蕭嘉庚的心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影響。在集美村,還有鄭成功的“國名村”和“國名井”。在老壹輩的傳說中,陳嘉庚從小就對這些愛國英雄充滿敬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讓他渴望早日報效祖國。1890年,陳嘉庚17歲。他的父親讓他來新加坡見見世面,於是他離開了家鄉,離開了母親,只身壹人去了南洋。雖然城市的繁華是壹種誘惑,但他不為所動,老老實實待在店裏,和老夥計壹起學習管理,很快成為父親的得力助手。1898年,母親病逝。聽到這個壞消息,陳嘉庚立即回到家鄉安葬他的母親。在離開之前,他將管理他的陳嘉庚相關的作品。
賬目交給了他的叔叔。當時父親各項經營都很順利,資產約35萬元。然而,當陳嘉庚在為母親守喪三年後回到新加坡時,她發現曾經繁榮的米店已經被冷落,債務已達30多萬元。原來是我父親的姨太太和兒子在陳嘉庚不在的時候揮霍無度,導致負債累累,瀕臨破產。根據新加坡法律,我兒子不必償還父親的債務。此外,陳嘉庚身無分文。他該如何償還?但他深受儒家思想的教育,毅然承擔了債務,繼承了這個爛攤子。當時他還不到365,438+0歲。從此,這位傑出的企業家開始了自己的獨立創業之旅。
2、菠蘿“蘇丹”,橡膠大王
獨自創業的旅程異常艱難。陳嘉庚手裏只有壹點錢。有什麽可以用來投資才能成功?經過詳細調查,陳嘉庚發現菠蘿罐頭賣得好,而且周期短,需要的資金也不多,很適合自己的情況。所以他決定建立壹個菠蘿罐頭廠。資金不足,陳嘉庚貸款7000元,在距離新加波市區10英裏的淡水港山區建了壹個菠蘿罐頭廠。壹切都是省吃儉用,借來的7000塊錢終於勉強夠建廠。制作菠蘿罐頭所需的錫和糖可以從其他商人那裏賒購。動手終於沒問題了。4月份菠蘿壹上市,陳嘉庚的“新立川”工廠就開始生產了。為了在比賽中獲勝,陳嘉庚將他的菠蘿罐頭商標命名為“Sultan”,意為菠蘿罐頭之王。在陳嘉庚的精心經營下,罐頭廠經營得很好,銷售額也很可觀。結果月底凈賺了9000多元。不僅工廠的投資全部收回,而且還有盈余,經濟效益真是驚人。從絕望中走出來的陳嘉庚首戰告捷,以“新立川”為基地,經營了他父親的企業和別人合夥的心悅菠蘿廠,然後開了錢乙大米,米店也作為罐頭廠的業務機關。隨著菠蘿罐頭生意越來越大,對菠蘿原料的需求也在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陳嘉庚在新立川附近買了壹塊空地種植菠蘿,並把它命名為浮山花園。其實這個種植區確實是壹塊福地,後來成為當地最大的菠蘿種植園。創業之路並非壹帆風順。與此同時,菠蘿生意發展順利。1906年夏天,菠蘿罐頭市場暴跌,陳嘉庚設法保住了1萬元的利潤。這個打擊讓他意識到,商場如戰場,只經營壹種產品是無法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的。他必須找到新的項目。壹次偶然的機會,陳嘉庚得知壹個橡膠商人以高價出售了他的橡膠種植園。他馬上意識到這是壹個機會,於是趕緊聯系這個商人,從他那裏買了654.38+0.8萬的橡膠種子。當時因為菠蘿生意不景氣,很多人紛紛賣掉自己的菠蘿園。陳嘉庚借此機會購買了壹大片土地,成為他未來的橡膠種植園。到1913,陳嘉庚的菠蘿產量已經占到整個新加坡的壹半以上,躍居首位,成為行業的蘇丹。這壹年,他已經是壹個華僑企業家,擁有兩個橡膠園、四個菠蘿罐頭廠、壹個米廠和壹個米鋪,固定資產和四五十萬元的凈利潤。然而,市場是多變的。1914年秋季,菠蘿罐頭生產旺季來臨,壹戰爆發,歐洲國家限制進口菠蘿罐頭。因此,外國公司停止購買。陳嘉庚的菠蘿罐頭廠遭受重創,數萬箱產品無法銷售。不僅如此,戰爭還使陳嘉庚的米業陷入困境,尤其是許多商船在東印度洋遭到德國軍艦襲擊後,本已緊張的航運幾乎停止。陳嘉庚大米廠的倉庫裏有10000多包大米。產品積壓的直接後果就是資金周轉困難,廠房租金逾期無法償還,工人生活費不得拖欠。陳嘉庚已經陷入了“茍且偷生,度日如年”的境地。在1914年的冬天,陳嘉庚終於賣掉了所有的貨物。這時,他決定立即經營航運業。他先是租了1.300噸的萬通和2500噸的萬達兩艘船,把需求量很大的熟米運到印度去賣。不久,由於市場的擴大,他又增加了兩艘船來承接英國政府的貨物。他審時度勢,及時改變經營策略,贏得了可觀的利潤。僅僅壹年後,就盈利20多萬。之後買了壹批船,但不是自己親自管理,而是租給法國政府,既省事又規避風險,還能快速獲利。1916年,陳嘉庚又做出了壹個劃時代的舉動。當時歐洲各國都在各自為戰,這給美國經濟騰飛提供了難得的機會。美國工業的快速發展刺激了橡膠制品的需求,促進了馬來亞橡膠工業的發展,成為產量居世界第壹的支柱產業。馬來亞已經成為世界的“橡膠王國”。陳嘉庚之前的投資終於有了回報,他被公認為“馬來亞橡膠王國四大英雄”之壹,載入史冊。在接下來的兩年裏,陳嘉庚逐漸將他的註意力轉移到橡膠行業。他先後將新加坡土頭橋的菠蘿罐頭廠和恒美熟米廠改為“錢乙”橡膠廠和專制膠帶,實現了橡膠經營從單壹農業種植到工業制造的跨越。然後,他設法與美國橡膠工業協會取得聯系,在美國投放廣告,並將“錢乙”橡膠廠的大部分產品直接銷往美國。就這樣,他實現了第二次飛躍:他將橡膠的農工商經營融為壹體,開創了英國統治下新加坡百年來華僑不經過洋行直接與外商進行貿易的先河。在整個第壹次世界大戰中,陳嘉庚不僅沒有遭受損失,而且安然無恙。依靠菠蘿罐頭廠積累的大米、樹膠、海運、賣鐵皮,陳嘉庚* * *收入450多萬元,扣除各種費用,其真實資產為430萬元。結果他很快成為新加坡最富有的人之壹,成為新加坡著名的企業家和華僑大亨。
3.花光所有的錢,培養人才。
第壹次世界大戰後,陳嘉庚意識到航運業是危險和暫時的,所以他沒有繼續。他開始擴張他的橡膠王國。1919年,隨著橡膠制品的廣泛應用,英國投資者紛紛前往馬來亞搶占市場,有實力的華僑商人和小園主也轉行橡膠種植園或開辦小橡膠廠,競爭愈演愈烈。面對挑戰,陳嘉庚調整自己,實現了第三次飛躍:擴大了“錢乙”橡膠廠的規模,將橡膠粗加工廠改為深加工橡膠熟制品廠;退出兩年前出資50萬入股的三家橡膠公司;陳嘉庚公司成立,錢乙以橡膠公司的名義上市。1922期間,由於資本主義過度自由競爭,市場蕭條,橡膠價格連續三年下跌,許多小規模橡膠園和橡膠廠被迫停產。此時的陳嘉庚公司幹勁十足,他斷定橡膠行業是新興行業,好日子還在前面。在走訪了馬來亞各地後,陳嘉庚壹下子買下了九家橡膠廠。1924年在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設立了10多家橡膠分公司,後來又在其他地方設立了分公司、支公司或辦事處。目的是擴大產品銷售和原料來源,減少中間環節造成的損失。為了擡高今年國際市場的橡膠價格,並從中壟斷利潤,英國政府實施了限制新加坡和馬來亞橡膠產量的計劃,第二年取得了壹些成效。再加上美國汽車工業快速發展的影響,橡膠價格大幅上漲。這壹年是陳嘉庚橡膠工業的高峰期。在英國大臣考察新加坡工業的報告中,他也提到陳嘉庚的公司是“亞洲最大的企業”。與此同時,陳嘉庚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福建集美。他認為振興工商業的目的是報效國家,但報效國家的關鍵是提倡教育,所以他“以壹生所獲得的經濟利益為目標,慷慨辦教育”。1893年,20歲,在家鄉創辦“提氣學書”。集美小學創辦於1913。後來與弟弟陳景賢先生壹起,邊辦學邊集資,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他先後在家鄉創辦了集美學堂和廈門大學,包括幼兒園、小學、中學、師範、水產、航海、商業、農林、集美輕工等學校。資助閩南20個縣市110多所學校;他還發起和贊助了許多學校,如道南小學、艾佟小學、崇福小學、南僑中學和南僑師範學校。他在教育上的花費超過1億美元,幾乎相當於他所有的家庭財富。人們親切地稱陳嘉庚先生為“校長”。有人說在陳嘉庚辦這麽多學校無非是提高自己的聲譽,但在陳嘉庚辦學校不是這樣的。他沒有把它當成壹種資本,相反,他為此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從1926開始,陳嘉庚做了很多努力,讓集美學校和廈大的資金不中斷。在資金匱乏的時候,他甚至低價賣掉了橡膠種植園。1929 10月,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新加坡和馬來亞最大的出口是橡膠和錫,最大的買家是美國。美國的蕭條導致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橡膠和錫工業的大蕭條。然而,陳嘉庚已經為集美和廈大的學校提供了90萬元的資助。當時,陳嘉庚公司欠銀行近400萬元。公司資產只有200多萬,資不抵債。以匯豐銀行為首的債權銀行要求陳嘉庚停止支持集美廈大,但陳嘉庚斷然拒絕。他認為自己不能也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義務,於是學校為陳嘉庚舉行了追悼會。
來了就要維護。門壹旦關上,就沒有恢復的希望了。如果學校停辦,不僅耽誤了年輕人的前途,對社會也有不好的影響,而且是大罪。如果因為夏姬學校的經濟負擔而導致創業失敗,那將是個人事業的榮辱與共。1932年,陳嘉庚創辦的企業終於關閉了。雖然他的職業生涯結束了,但陳嘉庚從不後悔,因為他成功地創辦了許多學校,尤其是廈大和集美學校。1961 02年8月12日,這位偉大的企業家、教育家在北京逝世。彌留之際,他仍熱切盼望臺灣省回歸祖國,並囑托他“辦好集美學校”,將自己的300萬元遺產全部交給國家。為了感謝他這麽多年為國家做出的不朽貢獻,中國人民為他舉行了國葬,靈柩運回集美安葬在家鄉,告慰這位曾經輝煌無私的愛國僑胞。
5、簡單的生活,公而忘私。
賈庚先生壹生儉樸,從不自吹自擂,但在投資辦學上卻不惜血本。據有關人員統計,以1981年人民幣與黃金的匯率計算,陳老壹生捐資辦學超過1億美元。在陳嘉庚故居,陳列的蚊帳、被褥、衣服、帽子、鞋子等東西都是破舊的、老式的。壹個破茶杯倒過來,底部插著蠟燭,是他自己設計的蠟燭托盤。他家財萬貫,但對於自己的家事,卻是“求缺不求全”。校舍和他的住所都被日本飛機轟炸了。但在校舍與房屋之間,他堅持先建校舍,並說:“先建校舍不恢復,難免違背先天下之憂而樂之訓耳!”他去世後,國內存款還有300多萬元,但根據遺囑,沒有錢留給後代。在這個問題上,他的說法是:“誰不愛自己的兒子,只有道德上的愛,而不是過度的金錢,才能稱之為道德上的愛。而且,聰明多錢會損害他的野心,而愚蠢多錢會使他受益。”[7]
6.別忘了統壹和奧園刻字。
陳嘉庚晚年壹心想著國家統壹和臺灣回歸!1950年在集美學村創辦奧園。奧園“博物觀”中間,請泥瓦匠燒五張地圖。最上面壹張是世界地圖,下面並列四張地圖,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福建省全圖、臺灣省省全圖和同安縣全圖,地圖上刻有臺灣省的個人歷史。陳嘉庚先生寫的《臺灣省簡史》第壹句話就寫道:“臺灣省是中國東南部的壹個大島”。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省海峽,阻撓中國人民統壹事業。針對美國的侵略,1950年7月4日,陳嘉庚通過《福建日報》發表談話,明確指出臺灣省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外來幹涉。此後,他向記者發表了壹系列談話和聲明,並發表了會見海外華人的講話。它壹再聲明臺灣省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外國占領或幹涉,並呼籲海外華人為臺灣省的祖國統壹作出貢獻。統壹祖國是陳嘉庚遺囑中的第壹件大事,他的遺言是“臺灣省必須屬於中國”。他相信他的願望會實現,而且壹定會實現。這也是陳嘉庚先生在“奧園”焚毀的地圖上刻下“全臺省省圖”的最重要原因。1990 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1964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現的第2963號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星”,以表彰陳嘉庚在教育方面的傑出貢獻。
*公共-無止境的奉獻
*忠誠——不可動搖的愛國主義
*易——永不放棄的強大民族榮耀——陳嘉庚
*誠實——永不摧毀承諾的錚錚傲骨
對於輕錢,重義務,誠實,善良,愛鄉,愛國,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向往,但慚愧的是我壹個都沒有做到,我深深願意鼓勵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