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電信詐騙的經歷

電信詐騙的經歷

電信詐騙犯罪是壹種新型的詐騙犯罪,不同於傳統的詐騙犯罪。其采用非接觸方式,利用信息傳播工具和新型支付方式,詐騙手段不斷更新,導致實踐中此類犯罪難以認定,對傳統詐騙犯罪的相關理論造成壹定沖擊。以下是我對電信詐騙的經驗,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遭遇電信詐騙1

近年來,壹些犯罪分子頻繁利用手機、電話和互聯網實施電信詐騙,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給人民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為了提高孩子的警惕性,學校給我們看了壹張“防範電話詐騙”的視頻光盤。

這張光盤講述了幾個真實的電話詐騙案件的故事,揭露了幾種常見的犯罪方法。

1,冒充法院和相關執法部門,號召公眾出庭。意思是當事人在法院有執行案件,涉嫌經濟犯罪,賬戶會被凍結,以此作為恐嚇的理由。最後以提供“對公賬戶”為由,要求客戶將自己名下的存款轉入其提供的詐騙賬戶。

2.冒充電信局和公安局的工作人員。壹名自稱公安局的工作人員接了電話,稱以當事人名義登記的電話和銀行賬戶涉嫌洗錢、詐騙等犯罪活動。為了保證存款不丟失,必須把我的賬戶轉到“安全賬戶”,並頻繁通過電話或就近催促當事人轉賬,否則損失更大。

3、冒充稅務、財務、車管人員。稱“國家下調了購房契稅和購車附加稅稅率,應退稅”,讓當事人提供銀行卡號,通過銀行ATM機直接轉賬繳稅。

4.假裝是朋友或熟人。編造自己家人或自己車禍受傷的謊言,要求當事人匯款到指定賬戶。

詐騙手段層出不窮,影片還介紹了我們如何應對貸款詐騙、婚介、招聘詐騙、低價購物詐騙、勒索信詐騙、釣魚網站詐騙、重金買孩子等等。

在這段視頻之後,我認為這種令人恐懼和難以置信的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眼前。如果我們放松壹點警惕,我們就會給嫌疑人多壹次從事犯罪活動的機會。在各種詐騙犯罪中,騙子的目的都是為了騙錢,最終都會通過銀行轉賬、銀行卡轉賬來達到騙錢的目的。所以,無論犯罪分子如何花言巧語或威脅,我們只需要記住“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遇到不懂的事情不要草率決定,先和家人聯系溝通。如有疑問,直接撥打110咨詢或報警,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確保自己的財產安全。

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希望我們的罪犯能改過自新,自食其力,給人和社會壹個安定的生活環境。

電信詐騙的經驗之二

人的欺騙自古就有,“以假證害人”也是犯罪。古代人的騙局大多是口頭語,卻有欺騙無知平民的行為。現在通信技術非常發達,信息傳播廣泛,於是出現了壹種新型的詐騙方式——電信詐騙。

可以說通信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電信詐騙,但畢竟通信行業利大於弊。只有壹小部分人別有用心搞電信詐騙,真的很可悲。

說到電信詐騙,通常有幾種情況:

1,謊報了各種彩票和中獎信息。這種詐騙主要是利用了受騙者的心理,以各種名義互相給好處,引誘受騙者上當受騙。比如我有時候會收到壹些詐騙短信和詐騙電話,對方聲稱我中了抽獎。這個手機號很幸運,我已經有壹部智能手機給我了。我壹聽就有點激動,這麽美的東西從天而降。但是那時候我還沒醒。我聽了壹會兒,馬上清醒了。去妳的,我不貪智能手機。把這麽美好的東西留給自己。

2,恐嚇電話,恐嚇簡訊。這種詐騙主要是利用群眾的心理脆弱和對大獎的恐慌心理,這也是壹種非常卑劣的方式。前幾年就有大量這種詐騙簡訊,嚴重傷害了群眾,給相當壹部分人造成了心理創傷和現實傷害。通常的形式是詐騙者謊稱被騙者的親友出事了,等等。反正送到醫院治療了,但是沒有醫藥費,需要家屬匯急救費。這就利用了壹些人的恐懼心理,出於“害怕,以防萬壹”的心理被騙子上了當。關於“恐嚇電話和恐嚇簡訊”,其實也有壹些諷刺的真實案例。壹些從事威脅電話和威脅短信的犯罪分子經常警告他們的親戚和朋友不要相信這些信息。但這類罪犯被警方抓獲後,警方將情況告知家屬,家屬其實認為自己被騙了。

3,黑客詐騙。這種詐騙手段有點技術含量,有點詐騙效果,也很危險。主要是利用被騙者的感情對朋友進行詐騙,行為也相當惡劣,卑鄙無恥,* * *。壹般來說,現在非常流行的QQ、好友手機號、MSN等各種通訊賬號壹旦被盜,詐騙分子就利用它們給賬號裏的各種好友發消息。比如“手機沒有話費,充話費吧”“我在外地有急事要花錢,可以匯點錢”等等。有些人因為更看重感情和忠誠,或者和這個好朋友關系比較密切,壹時之間就因為給對方匯去財物而上當受騙。

壹般來說,詭詐的天平會被世人所唾棄。詐騙是壹件危害很大的事情,詐騙者終究會為自己的罪惡付出代價!

電信詐騙的經歷第三章

以前覺得電信詐騙離我們很遠,但這次真的發生在我們營業部,而且電信詐騙的對象都是我們銀行的退休員工。作為業務部門的壹員,對此我也深感遺憾。畢竟我們營業部承載了農商行的很多希望。

沒有什麽事是偶然發生的,這樣的事偶然發生有必然性。試想壹下,如果是我們不認識的客戶這次急著做生意,我們會不會壹直問他為什麽發這麽多錢,然後讓他填個單子,防止財務詐騙?因此,我們應該從痛苦的經歷中吸取教訓,絕不讓這種事情再次發生。畢竟這樣吸取教訓的代價太大了。通過這件事我有幾點感受:

1、

以後不管誰來經營企業,都要壹視同仁。我們不應該不好意思推脫,二話不說就接受業務。表面上是幫他們壹個忙,其實不怕壹萬,就怕萬壹。壹個小小的環節不註意,就會給別人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

2、

在以後的工作中,要多註意言行,如果發現客戶在辦理業務的過程中頻繁接電話,神色慌張,要及時與客戶溝通,避免客戶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3、

平時做生意,要向客戶普及金融知識,防範金融詐騙,加大詐騙案件的宣傳教育,培養客戶的防範意識和警惕性。在辦理提現、轉賬等業務時,要養成為客戶填寫安全提醒、防範金融詐騙的習慣,這樣既能提醒客戶,也給自己加了壹道安全線。

  • 上一篇:黨員壹人壹標口號。
  • 下一篇:對涉嫌嚴重違紀或職務犯罪的審查和調查以及其他重要證據的收集工作應當完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