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為公民如何樹立法治信仰?

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為公民如何樹立法治信仰?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內容是在我國法制建設過程中,根據具體理念提出的依法治國、公平正義、公正司法、司法為民,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所應遵循的。前提是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我們的壹切工作都要按照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要求,樹立大局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對於審判工作,不能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客觀要求,不能簡單地評判審判,不能把審判工作的獨立性和社會主義特色建設的客觀實際相割裂。在審判過程中,要強調調解,通過調解實現和諧。

觀念是指信念、思想和概念。法治觀念是人們對法律的功能、作用和實施的內在信念和觀念。壹定的法治觀念是由壹定的社會制度、法律文化和價值觀念決定的。壹旦形成,就相對固化在人們心中,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有什麽樣的法治理念,就會表現出什麽樣的立法、執法和守法行為。因此,可以說,法治觀念是法治活動的靈魂,決定著法治的行為和效果。另壹方面,法治理念的形成和確立是長期的、不穩定的,需要全體政法幹警持之以恒,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與時俱進。

首先,對社會主義法治概念的國際國內背景進行分析。

2006年,中央政法委決定對所有政法幹警進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這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法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壹步加強政法幹警思想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促進政法幹警公正執法,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是壹項治本之策。讓政法幹警永遠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也是時代的要求。這壹概念有著復雜而特殊的歷史背景。

從國內形勢看,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復雜多樣,改革任務艱巨緊迫,國民經濟處於經濟周期上升階段,經濟科技和國防實力顯著提升,民族凝聚力顯著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和綜合競爭力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深入,各種思想觀念不斷湧現,在法學理論和司法領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法治的沖擊,導致部分政法幹警和檢察幹警執法思想和觀念混亂,執法出現偏差,特別是在執法層面,執法不公、不文明、執法不嚴的問題更加突出,嚴重制約和阻礙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步伐。

從國際形勢看,西方敵對勢力從未放棄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影響中國和平與發展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不同民族、文化和意識形態之間的沖突加劇,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總的來看,和平、發展、合作仍然是當今時代不變的主流。世界經濟處於新壹輪增長期,世界形勢總體和平,中國周邊形勢相對穩定。

二、為什麽要開展工商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

時代的需要。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六次全會上強調,我國發展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在新的發展時期,必然對政法機關提出新的要求。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政法隊伍和工作必須有科學、明確、及時的執法指導思想。因此,中央在政法系統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及時的。

發展的需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各種經濟成分不斷出現,使經濟主體多元化,必然導致經濟利益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利益也在發生變化,各種利益沖突不斷發生,使得處於快速變化階段的司法工作者有時不知如何面對,司法執法相對滯後的情況更加突出。如何有效服務,如何服務,需要進壹步明確。因此,這種客觀發展要求司法機關在執法辦案中體現公平正義,維護各階層人民的合法權益,這也要求政法機關具有科學正確的法治理念。

穩定的需要。中國的發展、繁榮、崛起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有壹個穩定的社會環境,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影響社會穩定和諧的因素還很多,改革發展中壹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暴露,人民內部矛盾突出,有的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社會管理和經濟管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極易滋生和誘發違法犯罪,甚至導致嚴重刑事犯罪高發。負責維護穩定的政法機關需要進壹步明確自己的使命,要有正確的法治觀念。

法律體系的需要。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擴大和深化,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司法體制等上層建築的改革和調整也將提上日程。這些制度的改革和調整,包括如何改變司法體制和執法機制,如何適應我國民主法制建設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法律需求,也需要我們有壹個統壹而清晰的認識。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明確,我國是* * *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們的根本政治制度。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當家作主,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觀與西方國家法治觀的根本區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要適應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包括吸收和融合各國現代法治文明的成果,但絕不能盲目移植和照搬西方國家的法治理念和民主政治模式。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關鍵是堅持我們的國體和政體,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

執法的需要。在建設法治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識日益增強,人民通過司法程序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不斷提高。但是,我們的政法隊伍、檢察隊伍執法不嚴、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甚至執法違法現象時有發生。上述行為的背後,有過時的執法觀念亟待糾正,有混亂的執法思路亟待厘清,有不適應新形勢的執法思路亟待轉變。

對此,壹方面要利用好這個機遇期,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另壹方面,面對新形勢,政法隊伍和政法工作必須主動應對新挑戰,積極適應新要求,盡快提高化解社會矛盾、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國家政治穩定、公正執法的能力。要做到這壹點,就必須用科學、先進、正確的法治理念武裝政法幹警的頭腦,即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政法工作。

三、社會主義法治概念的內涵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指社會主義法治的理想、信念和理念,是對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精神實質和基本原則的概括和反映。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領導黨”五個方面。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

四、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政法戰線對社會主義法治理想信念的深刻思想教育。開展好這次學習教育活動,必須在學習理解階段做到“五個明確”,在對照檢查階段做到“五個結合”,在整改提高階段做到“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不變”。

(壹)檢察實踐要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做到學習和理解“五個清楚”。

社會主義法治思想是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為指導,在認真總結我國法治建設實踐經驗、借鑒世界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 標誌著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規律和中國* * *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加深刻。 理解和掌握上述重要思想,必須做到“五個明確”。

1.很明顯,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法治理念教育,就是要使執法者樹立和形成遵紀守法、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案的意識,通過依法管理國家事務,實現民主政治的規範化、程序化、法制化。“法治”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探索和治理國家最合理的模式。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完成了我們黨治國理念的深刻而重大的轉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思想,向前邁進了壹大步。依法治國是實現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保證,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2、明確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本質要求。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壹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我們壹切執法行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人員,要在執法實踐中體現執法的本質和執法為民的宗旨,時刻想著人民,壹切為了人民,這就要求我們善待人民,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依靠人民,走群眾路線,在執法中尊重和保障人權,防止和杜絕亂作為和不作為。

3.顯而易見,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追求。價值是經濟學的概念,價格圍繞價值波動,這是價值規律。用在這裏是指執法要圍繞公平正義來進行,這是法治的核心。沒有這個核心或中心,法治就無從談起。中國法律的壹個基本原則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同的人犯同樣的罪會受到同樣的懲罰。有罪的不會被追究,無辜的會被“追究”。合法利益會被保護,非法利益會被“保護”,這就體現不了公平正義。法律是最公平的,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提前向全世界公布,大家都明白,誰違反了就要被起訴。這就是法律沒有明文規定沒有罪的原因。不依法辦事,不嚴格執法,不糾正法律,就不能體現法律的威嚴,就不能體現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價值要求。

4.明確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社會主義法治的全局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服務。執法者的工作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服務的。目前是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等服務。簡而言之,就是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和公平高效的法制環境。因此,每壹名政法幹警都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正確履職,努力工作,正確處理好“三個關系”,即服務大局與嚴格履職的關系,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關系。

5、明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是人民和歷史的選擇,是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是辯證統壹、相輔相成的。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司法機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黨的領導和獨立行使職權的關系,堅持黨的領導和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是憲法規定的原則,是確保國家法律正確實施的重要保證。政法工作的黨的領導主要是指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堅決糾正督促黨委依法公正辦案等同於幹預司法活動的錯誤認識,堅決防止以依法獨立行使職權為借口抵制和否定黨的領導的錯誤傾向。堅持黨的領導,首先要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引領法制輿論陣地,堅決反對打著依法治國、“司法獨立”的幌子否定黨的領導,其次要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委的重大決策部署,再次要自覺服從黨對政法工作的領導和監督,做到令行禁止。

(二)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要緊密聯系檢察實踐,做到把關“五個結合”

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理論指導,也離不開政法工作和檢察實踐。通過學習,統壹了認識,增進了理解,明確了內涵。關鍵是要與我們的檢察實踐相結合,並付諸實踐,指導我們的工作和辦案。在實踐中,我們必須努力糾正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符的東西,彌補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同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檢察工作和檢察幹警要做到“五個結合”。即第壹,應當與履行檢察監督職責相結合;二是要與“整治提升”專項整治活動結合起來;第三,要與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相結合;第四,與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相結合;第五,要和“雙創”活動結合起來。

(三)確保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實現長期化,做到“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不變”

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檢察實踐的整改階段做到“五個與時俱進,五個不變”。即執法理念和策略必須與時俱進,堅持法治的核心內容不變;專門工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必須與時俱進,執法為民的本質要求不變;檢察機關的職能必須與時俱進,服務大局的重要使命不變;檢察機關是履行職能的途徑和手段。他們必須與時俱進,公平正義的價值追求不變。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必須與時俱進,黨的領導這個根本保證不變。

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全國政法系統的壹項重要思想教育活動。全體檢察幹警要進壹步端正執法理念,進壹步提升執法能力,進壹步規範執法行為,進壹步堅定改革方向,進壹步加強檢察隊伍建設,為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 上一篇:董仲舒的主旨是什麽?
  • 下一篇:法院處理案件的事跡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