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贈·勒
編輯楊亞茹
“他告訴我,日產可能會在兩到三年內破產。”65438+10月22日,戈恩的辯護律師、前檢察官原伸夫(伸夫?Gohara)在接受彭博采訪時說。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逃離日本的前兩天,原原誠司(Noboru Harahara)與戈恩最後壹次見面是在2019。
不過,原原慎太郎透露,戈恩並沒有說明日產嚴峻預測的具體細節。對此,日產發言人梓·莫莫斯(梓?Momose)拒絕置評。
18年前,《日經商業周刊》針對日本900名大中型企業主展開調查。“妳心目中最領先的企業家是誰?”戈恩憑借壹己之力以450票拔得頭籌,以絕對優勢碾壓排名第二的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
當年,這位曾被視為“民族英雄”的企業家,創造了雷諾、日產、三菱“涅槃重生”的“神話”。2019年底,就是這樣壹個“武士”,卻在65歲的時候,在全世界面前,以最孤獨最神秘的方式逃離了日本。從“救世主”到“逃犯”,20年把戈恩的眉毛打磨得更加“冷峻銳利”。
在被拘留了壹百多天後,戈恩於65438年10月8日在黎巴嫩公開露面。那壹天,這位65歲的企業家臉上似乎沒有露出壹絲疲憊。
事實上,將整件事推向高潮的,是2019結尾的“逃亡劇”。戈恩設法在日本當局眼皮底下溜走,逃到了黎巴嫩。所有未解之謎真的都充滿了故事。最新消息顯示,據日本媒體報道,戈恩從日本逃到黎巴嫩,或聽說審判將延期。
在此前的記者會上,戈恩直指日本檢方,稱“對他的所有指控完全是誹謗,是有組織的陰謀”,並表示自己已經成為日本擺脫法國政府指指點點的“受害者”。根據戈恩的說法,這壹陰謀的組織者是日產董事會成員豐田正和、東京地方檢察廳檢察官以及日產指定的律師事務所。
發布會結束後,整個事情的謎團並沒有真正解開。後來,在等待戈恩的過程中,黎巴嫩當局對戈恩發出了限制令,禁止戈恩離開黎巴嫩,並宣布已要求日本官員提供戈恩案件的詳細文件,以確定是否會對戈恩提出進壹步指控。這壹舉動再次讓戈恩成為討論的焦點。
在外界看來,這場看似充滿“委屈與悲傷”的發布會,其實是戈恩“黎巴嫩的鳳凰”不甘被“燒焦”的開始。
目前,戈恩已在法國提起訴訟,要求雷諾集團支付其近25萬歐元(約合1.91.000元人民幣)的退休補償金,並支付其每年約77萬歐元(約合589萬元人民幣)的養老金和未經批準的績效薪酬。戈恩此舉顯然是為了彌補他此前被捕後遭受的經濟損失。
綜合法國《費加羅報》和《巴黎人報》報道,戈恩聲稱“我不是自願從雷諾辭職的,辭去雷諾的領導職務是為了讓集團正常運轉。”對此,雷諾回應稱“戈恩只是要錢,真的太過分了。”
戈恩事件背後,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穩定關系成為犧牲品。如今,戈恩與日產-雷諾-三菱聯盟的關系已經從“農民與蛇”發展到“鷸蚌相爭”。其中,戈恩既是拯救者,也是逃犯。
"首席執行官必須有賭徒的天賦."戈恩曾在他的第壹本自傳《極限控制:日產的“復興”》中這樣說道。現在,這個徹頭徹尾的“賭徒”正在為自己爭取更大的利益。
(戈恩出席日產活動/日產官微)
01?“救世主”與三家汽車企業的重生
戈恩生於巴西,出生在壹個黎巴嫩移民家庭。因為父親是黎巴嫩人,母親是法國人,戈恩擁有巴西、黎巴嫩、法國三個國籍。精通英語、法語、拉丁語和阿拉伯語四種語言的戈恩,生動地詮釋了商人的精明、決斷力和盈利能力。
戈恩的能力最早出現在歐洲最大的汽車輪胎制造商米其林。1978年3月,24歲的戈恩加入米其林輪胎公司。11年後,戈恩憑借自己的長期努力,成為米其林輪胎北美區CEO,完成了米其林在北美市場的擴張。在那裏,戈恩獲得了“成本殺手”的榮譽。
“如果我不能爬得更高,我會很高興永遠保持這個位置嗎?我不確定。”此時,戈恩意識到自己不能止步於繁榮。因此,1996年,自認為“汽車比輪胎更有吸引力”的戈恩選擇跳槽到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成為雷諾汽車公司的副總裁,負責監督制造、采購和研發。
(雷諾汽車/雷諾官網)
“降低成本”是戈恩這個賭徒常用的方法。在加入雷諾的第二年,戈恩宣布了“200億法郎成本削減計劃”,要求雷諾在三年內削減200億法郎的成本。1998年末,在戈恩的帶領下,雷諾利潤同比增長3倍。
之後我給戈恩講了更多新的故事。“戈恩花了三年時間,讓壹個徹底陷入絕望的龐大公司起死回生,幫助陷入衰退幾十年的日本經濟重新燃起希望。在過去150年的歷史中,只有三個人對日本社會產生過如此顛覆性的影響:1853年的美國準將將軍馬修·佩裏,1946年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以及今天的卡洛斯·戈恩。”日本《讀賣新聞》曾這樣評價戈恩,這個“龐大的公司”就是日產。
1999期間,日產遭遇了嚴重的債務危機。除了連續26年的業績下滑,日產還背負著2.4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54.38+0502億元)的巨額債務,瀕臨破產。當時四處尋找“白衣騎士”的日產,遭到了福特和戴姆勒的拒絕。最終,雷諾斥資54億美元收購了日產36.8%的股份。
瀕臨破產的日產為什麽能成功吸引雷諾的註意?其實除了事業部和日本的推動,日產自身的全球產業布局和研發技術也是相當吸引人的。此外,由於雷諾專註於歐洲、南美、北非的市場布局,專註於亞洲、澳洲等市場的日產正好可以與兩家公司的市場布局形成互補。
值得壹提的是,在此次收購中,雷諾只是收購了日產的股份,而不是其債務。這使得雷諾和日產在業務運營和財務管理上相對獨立。
雷諾完成對日產的股權收購後,“救世主”戈恩接手日產,出任CEO。進入日產後,戈恩通過壹系列改革將這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從生死邊緣解救出來。據媒體統計,通過“日產振興計劃”,在管理方面,日產汽車三年關閉五家工廠,裁員265438+萬人,突破了日企追求“業務規模增長”的短板,從而降低了20%的銷售和管理成本;在供應鏈上,戈恩將日產65,438+0,300家零部件供應商減少到600多家,改善了過去數千家供應商被放任哄擡價格、任人宰割的局面。
此外,戈恩拋棄了日產過去遵循的“終身雇傭”等管理規則和文化,重新制定了薪酬計劃和激勵政策,並宣布公司將以嚴格的財務目標對員工進行考核。然而,戈恩此舉導致許多日本員工破產甚至自殺。有日本媒體曾評論說:“戈恩的成功是幾萬個普通日本家庭的破堆。”
在戈恩壹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下,日產終於迎來了“新生”。數據顯示,2000財年,日產盈利27億美元;2001財年,公司扭虧為盈,綜合營業利潤升至39.2億美元。
為了加強雙方的聯盟關系,2001年,日產購買了雷諾15%的股權。至此,雷諾和日產實現了交叉持股,組建了雷諾-日產聯盟。4年後,日產實現了年銷量654.38+0萬輛的目標。也是在這壹年,戈恩成為雷諾汽車公司的第九任CEO。由此,戈恩成為同時執掌雷諾和日產的雙重CEO。
除了日產,戈恩還拯救了三菱汽車。當三菱汽車陷入油耗造假等醜聞,市場銷量壹落千丈,企業面臨巨額索賠,瀕臨破產的時候,“救星”戈恩又出現了。2016,10,日產汽車以237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88億元)收購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戈恩成為三菱汽車董事長。
同時,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成立,成為當年全球第四大汽車集團,戈恩成為汽車聯盟主席。短短壹年時間,2017年,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以10608300輛的銷量超越豐田和大眾,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
如果不是日產的舉報信,關於戈恩,也許只有關於“救世主”的故事才會被人記住。
02?誰燒焦了“黎巴嫩的鳳凰”?
對於戈恩來說,日產汽車之戰可謂“成功也是日產,失敗也是日產”。戈恩壹手提拔的日產舵手西川廣之(Hiroyuki Nishikawa)親手將戈恩送進了監獄。用戈恩的話說,這次逮捕是“珍珠港事件”。
2018 165438+10月19日,時任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主席的戈恩像往常壹樣乘坐尾號為“NI55AN”的聯盟公務機從黎巴嫩飛往日本。這壹天,他要和女兒在東京共進晚餐,並計劃第二天主持董事會議。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當飛機降落在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時,戈恩受到了日本檢察官的迎接。
結果壹個措手不及,戈恩被東京地方檢察廳特搜部以“財務不當行為”為由逮捕。據日本檢方透露,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戈恩的實際收入約為9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10萬元),但實際只有約49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7億元)。
日本檢方認為,戈恩約50億日元的收入沒有公開,也沒有納稅,違反了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屬於“虛假記載證券報告”的行為。
隨後,西川宏在記者會上確認戈恩有三項違法行為:少報報酬金額、將投資資金用於私人目的、將資金用於私人目的;在公告中,董事會同意解除戈恩作為日產董事會主席和代表董事的職務。
西川裕仁所指的“私人目的”,在日本檢方此前的指控中有所提及。日本檢察官聲稱,戈恩的妻子卡羅爾·納哈斯在法國、東京、黎巴嫩和巴西都有私人住宅。其中,黎巴嫩的房子是日產的子公司購買的。為此,戈恩每天挪用約5億日元。此外,自2002年以來,戈恩每年為其妹妹支付654.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萬元)的咨詢費。不僅如此,戈恩個人股票損失近4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億元)也被日產填補。
(日產汽車前董事長卡洛斯·戈恩/彭博)
鑒於上述指控,即隱瞞個人巨額收入,挪用公司資金,將個人投資損失轉嫁給公司,涉嫌違反《金融商品交易法》和《公司法》。在此前的記者會上,戈恩做出了回應。
對於“隱瞞收入”這壹主要罪名,戈恩表示:“如果外國董事希望通過匯率合同支付其報酬,所有人都投票贊成這壹決議,既不會給公司帶來額外的成本,也不會帶來損失。當時我們有合同。”
在談到“CEO儲備支出”的指責時,戈恩回應稱,“CEO儲備支出有相應的流程,需要法務部門、檢察官和首席運營官簽字,最後由我確認。CEO儲備金的每壹筆支付都應該按照這個流程進行。我不是唯壹壹個簽字的人。”
然而,在戈恩看似壹絲不茍的回應背後,卻存在壹些令外界生疑的“漏洞”。
其中,談及“向妹妹轉賬”的指控,雖然戈恩直言“我沒有註意到,也不知道我在簽署這份文件。”不過,在戈恩的言論中,他對這筆賬的來龍去脈頗為清楚:“因為我姐姐是裏約熱內盧商會的主席,而日產當時在裏約熱內盧選擇了壹個地方建設新工廠,所以我付給了我姐姐壹筆感謝費。”言語之間,戈恩顯然有些矛盾。從這個角度來看,戈恩也不完全是受害者。
壹方面,戈恩明顯存在壹些“財務不當行為”,但這也成為日產“陰謀放大論”武器“碾壓”戈恩;另壹方面,對於上述抱怨的原因,西川宏或許可以給出壹個“答案”。
“戈恩搞個人獨裁,把日產汽車公司建成‘戈恩王國’,否定和抹殺日產的傳統和尊嚴。”西川裕仁在此前的記者會上表示。戈恩“英雄結局”的背後,觸動了被日本人視為“汽車工業的驕傲”的日產。
(日產藍鳥/日產官方)
戈恩被捕,這壹系列的事情似乎都是毫無征兆的發生。
早在之前,西川裕仁和戈恩就多次公開斥責對方,這已經為他們的不和埋下了伏筆。在日產內部,戈恩作為“救世主”的形象壹度發生變化:有人認為“戈恩變了”。尤其是同時管理雷諾和日產的時候,已經形成了“集權”的印象。
在後來的管理風格上,戈恩的風格越來越明顯。英國《金融時報》曾報道稱,“企業中很少有人會公開批評戈恩,因為人們擔心因企業文化理念不壹致而遭到報復。”所有的變化都是從這壹刻開始埋下伏筆的,現在成了整件事的談資。
"黎巴嫩的鳳凰不會被日本的太陽烤焦."2018 12,黎巴嫩內政部長Machinok在戈恩被捕後說道。雖然戈恩給日本工業帶來了希望,但戈恩畢竟不是日本人。
03?暴風三角聯盟
戈恩被捕後,日產和雷諾的緊張關系持續惡化。根據戈恩的說法,他被捕後,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每天損失2000萬歐元,累計損失50億歐元。這個“黎巴嫩鳳凰”的背後,是壹個牽涉利益糾葛的“羅生門”。
戈恩在日本被捕並受到指控後,雷諾將其解雇。隨後,三菱汽車也解雇了戈恩,稱“戈恩違背了在日產的承諾,難以繼續任職。”
成為“被踢出局”的戈恩似乎頗為不甘心。“他們說,‘讓戈恩的時代翻身’。現在看來,我確實已經成為過去,因為這個聯盟已經徹底瓦解,不會再有新的東西出現。”戈恩說。
如今,日產-雷諾-三菱聯盟的關系相當微妙和敏感。根據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的信息,目前,在日產-雷諾-三菱聯盟中,雷諾持有日產43.4%的股份,成為日產有投票權的第壹大股東;同時,日產和法國政府各持有雷諾15%的股份,成為其主要股東。但是,日產沒有投票權。此外,日產還持有三菱汽車34%的股份,成為其大股東。
在雷諾-日產-三菱聯盟中,三菱由於體積小,性能差,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所以,這個聯盟真正的博弈在於雷諾和日產。
然而,日產和雷諾似乎並不打算解散這壹聯盟。當地時間65438+10月14日,日產發表聲明稱“絕不會考慮解散聯盟。”日產在壹份聲明中表示,“聯盟是日產競爭力的來源,通過聯盟可以實現可持續和可盈利的增長。今後,日產將繼續尋求讓所有聯盟成員共贏。”此外,雷諾董事長讓·多米尼克·塞納(Jean dominic sena)在接受比利時報紙《回聲報》(Echo)采訪時也表示,“日產-雷諾-三菱聯盟是牢固的、堅定的,不可能消亡。”
如今,日產已經陷入內憂外患。財報顯示,2018財年,日產全球銷量為551.6萬輛,同比下降4.4%。此外,日產曾預測2019財年全年凈利潤將減少47%至1700億日元,全球產量將減少15%,這將是日產10年來最大的壹次減產。當然,這也與全球汽車市場的惡劣環境密切相關。
如今的日產面臨著扭轉母公司利潤大幅下滑的尷尬局面,以及處理與雷諾新的交叉持股問題。這對內田來說是不小的考驗。據最新消息,路透社援引三名知情人士的話稱,日產汽車公司已經加強了由高層組成的特別工作組,以應對前董事長戈恩逃離東京帶來的猛烈攻擊。
當現場有記者問“沒有妳,日產和雷諾的聯盟還能生存嗎?”戈恩回答:“可以,但雙方的聯盟必須有壹些規則。如果雙方沒有達成壹致,是不可能繼續的。”
這個利益糾結的“羅生門”背後,其實是壹場“法日之爭”。
法國政府作為法國國有企業的典型代表之壹,雖然雷諾經歷了數次私有化過程,但仍持有15%的股份,成為雷諾的第壹大股東。這也使得戈恩與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從日產的角度來說,為了自己的利益,日本顯然不希望長期處於被別人控制的“被動”狀態。此外,日本方面不希望同時掌管雷諾和日產的戈恩將技術和R&D成果直接帶回法國。日本不願放手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把他推下神壇”來提高戈恩在三角聯盟中的自主經營權;法國的意圖就更明顯了——掌握三角聯盟的主動權。
如今以“逃亡者”身份出現的戈恩,短期內已經很難再現汽車行業的“高光時刻”。而這場“法日之爭”最終可能會演變成沒有勝利的僵局。
編輯:楊亞茹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